首页 理论教育 革命的开始与内战的发生

革命的开始与内战的发生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国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从此城乡人民群众反对专制王权的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首先,国会对国王的宠臣斯特拉福伯爵提出弹劾,并以叛国罪判处死刑。节节败退的作战形势,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要求坚决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局面。

革命的开始与内战的发生

一、革命的开始

查理一世企图把封建暴政强加给苏格兰,于是引起了苏格兰人民的起义。1639年,苏格兰人攻入英国北部。为了筹集军饷,查理一世于1640年4月被迫召开从1629年就被他解散的国会。可是国会一召开,议员们不仅拒绝了国王的筹集军费要求,而且强烈要求取消政府的一切反动措施。三个星期后,查理解散了国会,这届国会在历史上称为“短期国会”。1640年8月,苏格兰人再次发动新的攻势。查理不得不于11月重新召开国会。这届国会存在达十三年之久,史称“长期国会”。

长期国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从此城乡人民群众反对专制王权的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长期国会的成员大多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由长老会派掌握着领导权。长期国会一开幕就对专制王权展开了强大的攻势。首先,国会对国王的宠臣斯特拉福伯爵提出弹劾,并以叛国罪判处死刑。国王迟迟不肯批准。伦敦的手工业者、水手和码头工人连日在王宫前举行示威,支持国会的要求。最后,国王被迫签署死刑判决书。1641年5月,斯特拉福被斩首。不久劳德也被处以死刑。接着,长期国会又逼迫国王废除了国王在无议会时期颁布的一切法律,废除了星室法院宗教最高委员会,废除了工商业垄断制度,撤销了未经国会同意的捐税项目。还迫使国王签署了“三年法”,规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国会,除非国会本身同意,国王不得解散。这些都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1641年12月,长期国会通过了革命初期英国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大抗议书》。抗议书列举了国王的种种暴政,要求保证工商业自由,建立对国会负责的政府,限制主教权利等。

查理一世拒绝接受抗议书提出的要求,并于1642年初亲自带领400名武装卫队冲入国会,企图逮捕正在开会的皮姆等五名反对派领袖。查理扬言:“要揪着那些反对派的耳朵,把他们拎出会场。”企图制造一起“血溅下院”的惨剧。因为伦敦市民将五名领袖保护在商业区,故未遭捕。次日,查理再到城区搜捕,又被几千武装市民拦阻,郊区的农民也闻讯赶来支援国会。查理深感自己在伦敦已彻底孤立, 1642年1月10日便悄悄离开首都,投奔封建势力较强的北方各郡,并以约克郡为据点,纠集反革命武装,准备讨伐国会。1642年8月22日,查理一世在诺丁昂誓师,升起了军旗,正式向国会宣战。从此英国革命进入到国内战争阶段。

二、第一次内战

内战开始后,英国分裂为拥护国会和拥护国王的两大阵营。大体说来,工商业比较发达的东南部站在国会方面,而落后的西部和北部地区则拥护国王。站在国会一方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都属清教徒,他们衣着朴素,头剪短发(当时只有贵族才有留长发的特权),因而被称为“圆颅党”。而拥护国王的人,多数属于衣着华贵、腰挎长剑、长发披肩的贵族,因此被称为“骑士党”。

从力量对比看,国会方面有广大人民支持,他们是为正义的革命事业而战;而保王党却没有群众基础,支持它的只是没落的封建贵族。从阶级关系看,站在革命阵营的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工人、农民、手工业者等,苏格兰起义者也加入了革命阵营,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站在国王方面的是旧的封建贵族和国教教会僧侣。从地理位置讲,属于革命阵营的是富庶的、工商业及农业发达的东南地区,经济实力较强;属于保王党阵营的是落后的西北部农业地区,经济力量较弱。

优势虽然在革命阵营方面,但领导革命阵营的是长老会派,他们控制着国会,军事指挥者都是长老会派军官,执行的是保守、妥协的军事路线,在军事上优柔寡断,拖延决战,以便寻找机会同国王妥协。结果,国会军连连失利。1642年10月,王军攻战牛津城,设立大本营。1643年夏,王军在北部占领了约克郡、林肯郡和德比郡,在西部占领了布里斯托,并包围了格洛斯特城。接着,王军从三面进逼伦敦。幸亏伦敦民兵奋起出击和附近农民的支援,才挫败了王军的攻势。到1643年秋,国王军队已占领全国四分之三的地区。

形势非常紧急,长老会派军官仍不愿意坚决与王军作战。国会军总司令埃塞克斯伯爵认为,问题只在于国王承认宪法,不是要消灭君主制。节节败退的作战形势,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要求坚决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局面。独立派则反映了群众的要求,对长老会派施加很大压力,迫使国会撤换了长老会派军官,授权独立派军官克伦威尔建立新军

奥立佛·克伦威尔出身于新贵族家庭,是一个虔城的清教徒。他懂得要打败保王党军队,取得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就必须利用人民的力量。因此在内战开始后,他就装备了一支由自耕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组成的军队,称为“铁骑军”。这支军队参加了战斗,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胜利。1645年1月,他着手改组国会军。2月,成立了“新模范军”。这支军队主要由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组成,他们充满着对专制国王和封建贵族的仇恨,有强烈的革命激情。“新模范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克伦威尔还在军内实行民主,大胆提拔下层人民为军官。如佛克斯上校是个铜匠出身,普莱德上校是个车夫出身。克伦威尔还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战略方针。过去长老会派军官根本不想打击敌人,因此在作战中毫无计划,处处陷于被动地位。克伦威尔采取的是大胆进攻的战略,并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不久战局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645年6月,国会军在纳斯比战役取得了大捷,几乎全部歼灭了敌军,并且俘虏了五千人。此后,战争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到1646年7月,内战终于以革命阵营的胜利而结束。国王查理一世也被俘,成为阶下囚了。

三、第二次内战(www.xing528.com)

在第一次内战期间,长期国会在长老会派控制下,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但却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国王被俘后,长老会派又怕革命深入,准备同国王谈判。

与此同时,长期国会还实行了许多反人民的措施。第一,它宣布长老会教为国教,从属于国会,企图使教权与政权永远掌握在上层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之手。第二,它实施征收日用品消费税,把战费和其它一切负担转嫁给人民。第三,实行借款和没收保王党的财产,并将没收的土地高价拍卖。结果,土地多半落到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上层分子手中,使这些人大发横财。第四,长期议会宣布取消“骑士捐”,这是片面地取消领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而保留了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第五,实行书刊检查制度,限制人民的言论自由。长期国会实行的这些反人民的政策,遭到了城乡劳动群众的极端不满。

在这种形势下,英国又出现了一个代表城乡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平等派运动。这个运动的领袖是约翰·利尔本。他出身于小地主家庭,在反对专制王权的斗争中,一直站在最前列,曾多次被捕受刑。在利尔本的领导下,平等派提出了名曰《人民公约》的政治纲领。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解散长期国会,实行普选制,在此基础上选出新的国会;取消上院,成立一院制国会;取消国内外贸易专卖制度和国产品税,等等。 《人民公约》的严重缺点是,坚决维护私有财产制,对农民的土地问题重视不够。尽管如此,平等派运动仍不失为一个革命运动,它得到了城乡广大劳动群众,特别是国会军队士兵的支持。

独立派在赶走长老会派后,取得了长期国会中的统治地位。他们提出的施政纲领是:解散长期国会,另选出新国会,但唯有直接纳税者才能参加选举,剥夺了劳动人民的选举权;保留君主制仅仅限制国王的权力,主张由国会产生的国务会议向国会负责,而不向国王负责。国务会议享有宣战、媾和及外交大权。这个纲领与平等派纲领是针锋相对的。因此,独立派派兵对平等派进行了镇压,有三名平等派首领还被处以死刑。

在第一次内战结束后,革命阵营内部存在着三个政治派别,即控制议会的长老会派、掌握兵权的独立派和在士兵中有巨大影响的平等派。这三派在长期国会通过了解散军队的决议后,一直进行着斗争。

正当平等派与独立派进行斗争的时候,反动势力乘机抬头。1647年底,查理从拘留地逃走,跟苏格兰长老会派右翼秘密勾结,并煽动各地王党叛乱。1648年7月,苏格兰军队攻入英格兰北部,于是又爆发了第二次内战。

大敌当前,平等派与独立派和解了。独立派答应在战后实现《人民公约》。这种和解,保证了第二次内战的胜利。经过几个月的战斗,苏格兰军队被彻底击溃,各地王党叛乱也先后被镇压下去。到1648年9月,第二次内战胜利结束。

第二次内战结束后,长老会派又成了独立派和平等派的共同敌人。因为在第二次内战前夕,当平等派与独立派斗争方酣之际,长老会派在长期国会中又趁机活跃起来,并逐步取得了国会中的统治地位。同时,在第二次内战中,长老会派成了内奸,他们竭力帮助保王党人,百般阻挠战争的进行,实际上成了反革命派。为了消灭长老会派,1648年12月,军队再次向伦敦进军,包围了国会,逮捕了47名长老会派议员,驱逐了96名长老会派议员。国会只留下50名左右独立派议员及同情者,这意味着独立派掌握了政权。

在消灭了长老会派后,独立派与平等派之间的斗争主要表现在如何处理国王的问题上面。平等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处死国王。而独立派则在1648年12月下旬开了几次上层分子会议,拒绝了处死国王的提议。当时他们另有打算:让查理一世退位,由年仅10岁的儿子哥洛塞斯特侯爵继承王位,这显然是企图保留君主制。克伦威尔本人起初也无意坚决镇压国王,直到他发现国王一封阴谋叛乱的秘密信后,态度转变了,主张严惩国王。因此,克伦威尔接受人民的要求,决定审判国王。

1649年1月20日,英国最高裁判所开始审判查理一世。在审判的过程中,长老会派表示抗议审判国王。而且,外国使节,如荷兰驻英国大使曾拜访克伦威尔,妄图拯救国王。但是,人民群众不断地向独立派施加压力。1月27日,最高裁判所终于宣布判处国王死刑。30日,以暴君、叛徒、杀人犯、国家公敌的罪名,查理一世在人山人海的群众面前,被斩首示众。正是在人民群众及平等派的坚决斗争下,查理一世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恩格斯对人民群众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所起的历史作用作了高度的评价,他说:“无论如何,如果没有这种自耕农及城市平民,单单资产阶级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也决不会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1]

在处死国王后,独立派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的民主措施:2月6日,国会下院通过了关于取消上院的决议;2月7日,又通过了关于废除君主制的决议。此后,英国就成为一个没有上院的、没有君主的共和国了。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9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