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君主立宪派的政权机构及影响

君主立宪派的政权机构及影响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们掌握了制宪会议和全国各大城市的政权机关,控制了国民自卫军,建立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宪法虽然保存了君主制,但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君主立宪派的政权机构及影响

一、君主立宪派开始执政和《人权宣言》的颁布

7月14日起义胜利后,制宪会议成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会议代表成分虽然复杂,但占优势的是大资产阶级分子和自由派贵族。大资产阶级也夺取了巴黎市政权,控制了国民自卫军。7月15日,金融资产阶级的代理人贝野当选为巴黎市长,自由派贵族拉法叶特被任命为国民自卫军总司令。他们掌握了制宪会议和全国各大城市的政权机关,控制了国民自卫军,建立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在革命高涨的形势下,执政的大资产阶级为了表明自己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在拉法叶特的建议下决定起草《人权宣言》,并在8月26日正式发表。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阐明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宣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人权宣言》首先提倡人权,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特权,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的、不可动摇的权利。这是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的根本否定,成为打破封建特权地位的法律依据,激励着人们为保护自身的权利同封建反动势力继续进行斗争。

《人权宣言》确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民主原则。民主是指多数人的统治,宣言针对封建社会君权及少数特权等级担任官职的政治特权,提出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并宣布一切公民“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了德行或才能的差别外,不得有其它差别”。它宣布实行“分权”的原则,把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从而限制君主的权力,发扬资产阶级民主。它宣布国家要承认人们的自由民主权利,规定“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自由”。但是这些自由必须受法律的约束,“不得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这给法国和世界人民以巨大鼓舞,激励着他们为争取和保卫民主自由权利继续进行反封建斗争。

《人权宣言》还宣布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宣称:“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全体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过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从而使人权口号制度化、法律化,用资产阶级法制代替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法制奠定了基础。

《人权宣言》所规定的各项资产阶级原则,进一步启发了群众的革命觉悟,推动着法国革命的深入发展,并对封建统治的欧洲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是一个进步的革命文件。但是, 《人权宣言》也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它在宣布“人人自由平等”的同时又宣布“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实质上是把所谓“人权”变成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所有权,维护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权利,维护资产者剥削劳动者的自由,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基于财产的不平等代替封建社会基于出身的不平等。

二、制宪会议的措施与一七九一年宪法

在革命初期,君主立宪派控制的制宪会议在改造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君主立宪派鉴于1789年夏天农民运动普遍高涨,不得不注意农民问题,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从8月4日到11日,制宪会议陆续通过了一些决议,统称为“八月法令”。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劳役和一切人身义务,取消教会什一税领主司法权、特权等级的免税权等封建权利。这些措施虽然打击了封建制度,但是广大农民关心的土地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法令规定一切与土地有关的封建义务如地租、代役租、继承税等,都需农民高价赎买。

1789年底,制宪会议基本拟定了宪法,并根据其精神着手进行社会改革。1790年1月,制宪会议确定了新的行政区域,将全国划分为八十三个郡,郡以下分县和公社,共建立了四万四千个公社作为基层政权组织。6月,废除世袭贵族制和爵号。1791年,又取消了行会、工业法规,废除了内地关卡,统一了度量衡和币制。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对宗教也进行了改革,宣布没收教会地产并加以拍卖,国家供给宗教费用,教士必须宣誓效忠宪法,教会隶属于国家。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大资产阶级控制的制宪会议,为了巩固资本主义的统治,维护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也通过了一些反人民的法令,采取了一些反民主的措施。

法国革命后,工人的处境没有得到改善,失业、饥饿、死亡仍威胁着他们。工人组织开始出现,巴黎工人广泛展开罢工斗争,争取缩短劳动时间和提高工资。制宪会议完全站在工人的对立面,根据议员列·霞不列的提案,于1791年6月14日通过了禁止工人集会、结社、罢工的反动法令《霞不列法》;并规定,违反这项法律者处以罚款和监禁。马克思对此作了深刻揭露和抨击,指出:“法国资产阶级在革命风暴一开始,就胆敢把工人刚刚争得的结社权剥夺掉。”“这个法律用国家警察手段把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斗争限制在资本有利的范围内”。[1]

在大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日益对立的形势下,制宪会议于1891年9月通过了宪法。1791年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是建立在三权分立的原则上的,规定:行政权属于国王,立法权属于立法会议,司法权属于法官。宪法虽然保存了君主制,但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这表明,1791年宪法有反封建的、进步的一面。但是宪法在一些方面具有明显的反民主性质,它没有规定《人权宣言》中所宣布的公民的一系列权利,比《人权宣言》倒退了一步。它虽然取消了旧等级制,但又代之以基于财产不同的新等级,即所谓“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凡是不符合财产资格规定的“消极公民”,均被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而在法律上剥夺了广大劳动群众的权利。(www.xing528.com)

三、革命俱乐部与革命民主派

法国革命爆发后,反对封建制度的人都投入了革命,特别是群众的革命积极性高涨,各种革命团体和俱乐部纷纷建立。其中著名的有雅各宾俱乐部、哥德利埃俱乐部等。在革命初期雅各宾俱乐部内部的成分极为复杂,包括大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的代表米拉波,大工商资产阶级的代表布里索等,也包括中、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派的代表罗伯斯比尔(1758——1794年)等。

参加革命的各个阶级、阶层的利益及政治观点本来并不一致,但他们却团结一致进行反封建斗争。当封建专制被推翻后,随着革命的深入发展,他们便开始发生分歧。制宪会议的反民主措施引起了大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分裂,特别是在处理国王潜逃事件上,雅各宾俱乐部内部也发生了严重分裂。1791年,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组成斐扬派。后来,雅各宾俱乐部发生了第二次分裂,以布里索、罗兰等为首的工商大资产阶级又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组成了吉伦特派。从此雅各宾俱乐部成为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革命民主派组织。1791年10月1日立法会议召开后,议会各派在对待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亦存在着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在立法会议中,雅各宾俱乐部的议员和哥德利埃俱乐部的议员结合起来,称为雅各宾派,主要领袖是罗伯斯比尔、马拉和丹敦等。他们代表着资产阶级中下层及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主张把革命继续推向深入发展。

四、八月十日人民起义

随着革命的深入发展,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加紧了反革命的阴谋活动。国王公然拒绝批准“八月法令”和《人权宣言》,声称:“我永远不会同意剥夺我的僧侣等级和我的贵族等级,我决不批准那些剥夺他们的法令。”并在凡尔赛调集军队,准备反扑。这激起了人民的义愤。1789年10月5日,巴黎大批妇女和工人涌向凡尔赛,高呼“面包!面包!”包围了王宫。迫使国王、王后迁居巴黎,置于人民监督之下。这次事件挫败了王室的反革命计划,挽救了制宪会议,从而保证了革命的继续发展。

然而,反革命势力并不甘心失败。王党分子大批亡命国外,麇集法德边境,科不棱茨成了反革命巢穴。路易十六亦于1791年6月带领全家化装潜逃,妄图伙同逃亡贵族借助外力打回来,扑灭革命。当他们到达圣·莫内奥尔附近时就被邮政局长德鲁埃认出,连夜追赶到发楞附近才拦住马车,由群众把他们押回巴黎。国王的逃亡激怒了人民,全国各地爆发了反君主制的运动。

但是,君主立宪派竟为国王辩护,开脱罪责。7月17日,巴黎近万名群众集合在马尔斯校场,要求审判国王,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制宪会议及巴黎市府竟下令镇压,拉法叶特指挥国民自卫军向示威群众开枪射击,当场死伤五十多人。马尔斯校场的屠杀事件表明,大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派已公开站到王党方面反对革命,阻碍革命的继续发展。

法国革命不仅引起国内封建统治阶级的仇视,也引起欧洲各国封建君主的恐慌和反对。国内外封建势力互相勾结,妄图扑灭法国革命。路易十六表面上接受宪法,暗中却乞求外援,把复辟的希望寄托在外国武装干涉上。1791年8月,普奥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公开支持路易十六,准备武装干涉法国革命。

1792年4月,普奥联军发动战争进攻法国。法国人民为了保卫革命,坚决反对外国武装干涉。而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却大肆活动。国王及王后里通外国,王后甚至把作战计划秘密送给奥国,贵族军官也纷纷叛变。君主立宪派的一些人同国王相勾结,主张妥协。负指挥全责的拉法叶特消极作战,甚至只身返回巴黎,胁迫制宪会议解散革命俱乐部,进而恢复王权。致使法军连遭挫败,普奥联军侵入法国,直逼巴黎。

前线的失利引起广大法国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在群众的压力及雅各宾派的推动下,制宪会议于1792年7月11日宣布“祖国在危急中”,号召全国人民武装起来,保卫祖国。几天之内仅巴黎应征入伍的志愿军就达一万五千人。各地人民纷纷组织义勇军,开赴巴黎,保卫祖国。马赛义勇军,高唱激动人心的《莱茵军歌》 (后改名《马赛曲》),向巴黎汇集。在法国人民革命情绪高涨的时刻,7月26日,普奥联军总司令发表宣言威胁法国人民,声称如果法国国王、王后及王族稍受侵犯,就要彻底毁灭巴黎。这更加激怒了法国人民。

在这革命危急关头,人们认识到,要拯救祖国、保卫革命,就必须推翻君主制和君主立宪派的统治。许多大城市都提出请愿书,要求国王退位。巴黎的四十八个区中即有四十七个区通过了废黜国王的决议。革命的巴黎公社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并成立了秘密的起义委员会。8月9日夜,巴黎上空响起了警钟,又一次举行了起义。8月10日晨,两万多武装群众包围了王宫,争取了大部分守卫王宫的士兵,打败了一小撮国王卫队,攻入了王宫。在武装群众的压力下,立法会议被迫通过废黜国王,废除1791年宪法,在普选的基础上召开国民公会的决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24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