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者不是官衔,而是责任

管理者不是官衔,而是责任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国有企业,包括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管理者的另一个称呼是“领导”。如果说“管理者”带有职业定位的话,那么“领导”一词在中国更带有着“官衔”的色彩。一个对自己的行动缺乏责任感或根本不负责任的人,不能成为管理者,而且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领导者,无论他的地位多么的显赫,这样的人只是一个野心家而已。

管理者不是官衔,而是责任

Manager一词最直接的中文翻译为“主管”。我们改革开放后引进这个词时,还是带着一定“官衔”的色彩。计划经济时代,工厂的老大叫厂长,服务业如食品公司、自来水公司等的老大被称为“经理”,于是管理者一词就成了“经理”。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MBA的兴起,职业经理人一词开始在中国流行。在西方,职业经理人也是包括政府部门、学校、医院这样的组织中的管理者的。在中国,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国有企业,包括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管理者的另一个称呼是“领导”。如果说“管理者”带有职业定位的话,那么“领导”一词在中国更带有着“官衔”的色彩。

职业经理人最早起源于美国,到今天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1841年10月15日,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铁路发生一起两列客车迎头相撞的事故,社会公众反响强烈,认为铁路企业的业主没有能力管理好这种现代企业。在州议会的推动下,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选择有管理能力的人来担任企业的管理者。美国的职业经理人大体上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841年世界上第一位职业经理人诞生到1925年美国管理协会成立。这个阶段标志着美国企业基本完成了从业主式(世袭式)经营企业向以聘用经理人来经营企业方式的转换,也可以看作是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期。由此,美国的企业中也基本形成了近代公司制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第二个阶段是从1925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院的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80%以上的企业都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标志着美国职业经理人阶层的成熟,其企业制度完成了近代公司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过渡。

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现代企业制度不断走向成熟,职业经理人阶层也随之不断走向完善,成了在美国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的阶层。与此同时,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和培训、认证机制也相当的健全,职业经理人理论方面的研究也已经成熟并形成系统。

职业经理人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相对统一的概念,在中国,对职业经理人的定义还不统一,一般认为,将经营管理工作作为长期职业,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并掌握企业经营权的群体就是职业经理人。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职业的含义包括以下四点:第一,与人类的需求和职业结构相关,强调社会分工;第二,与职业的内在属性相关,强调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第三,与社会伦理相关,强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第四,与个人生活相关,强调物质生活来源,并涉及精神生活。

管理者就是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受雇于他人(政府或是资本所有者),承担一定的任务,被要求创造相应的绩效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一定的物质回报(薪酬)或是职位的提升(精神层面)。从这点上说,无论是高层、中层还是基层管理者,他们都具备本质上的相同点,如同老师或是医生一样,本身是一种职业,只不过不同的老师拥有的“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不同的专业等级职称。像医生、教员、工程师一样,作为职业,医生可以在这里可以给患者看病,你也可以在另外一个城市的医院坐诊,如果你在一个城市里属于专家级的医生,到了另外一个城市的医院属于水平一般,那就说明这个国家的医生职业化水平较低,参差不齐。所以在日本等国家,形成了提供公共服务的医生和义务教育的教师进行地区间的定期流动的机制。

卡夫食品的高管空降到IT公司任职,我们可能会问:他在食品这么传统的行业工作那么多年,能懂IT这么高大上的东西吗?百事公司的那位“卖糖水”的老板被乔布斯请来管理苹果公司,这些都恰恰表明,管理者不属于专业工作,而是职业。这两个公司招的不是IT专业的专家,而是会管理的高层管理者,无论在什么行业的企业组织,其管理的基本理念、思路和手段方法都具有普遍性,而作为高层管理者只要对本企业产业技术本身有个基本的了解即可。如同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医生的例子,不是说医术高,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就可担任医院的管理者。(www.xing528.com)

在本质上,每一项职业都有四个要素:

●任务。一项职业的特点是由要完成的特定的任务决定的。我们可以描述和分析每一项职业的任务,他们的任务都可通过教与学达到一定的水准。

●工具。完成任务所需掌握的工具是每项职业的第二个要素。对工具的熟练使用也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要想达到标准的专业化,最初的工具学习并不需要特殊的才能,只是需要坚持不懈的训练。

●原则。职业的第三个要素由原则组成,在完成任务和使用工具时要遵守它们。这些原则对工作完成的质量和工具使用的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规则的观察和了解无需天份,取而代之的因素是洞察力。我们需要对两件事情有特殊的洞察力:职业的重要性和失误带来的风险。对原则的维护需要一定的坚持和纪律

●职责。职业的重要性越大,实践中伴随的风险就越大,职责也会自然而然或迫不得已地增大,与职责密不可分的是伦理道德,这里的伦理道德说的是每个人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偶尔的过失负责任。

前三个要素都可以通过学习掌握,要强制一个人履行职责是不可能的。一个对自己的行动缺乏责任感或根本不负责任的人,不能成为管理者,而且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领导者,无论他的地位多么的显赫,这样的人只是一个野心家而已。

在本书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会通过以上四个方面来介绍和论述管理者这门职业的四个相关要素。

职业的使命指的是这一职业为什么存在的根本理由,也可说是“凭什么让别人雇佣你的理由”,换句话说也就是“你凭什么吃饭”。我们闭着眼都能背出医生的使命是救死扶伤,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那么管理者的使命是什么呢?管理者的使命是通过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和你一起去更有效率地实现组织(部门)的目标。这句话的背后有两层意思:一是,管理者所需的职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天分”,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的;另一层意思是,无论管理者的职位有多高,他的本事有多大,他都不可能依靠自己一个人去完成组织的目标的,他必须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起努力达成组织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