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验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优化方法

体验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感官体验法一般应用在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前期阶段,是寻找消费者对产品感官体验的喜好与倾向的一种方法。感官体验法既可以获取当前用户群体的具体信息,还可以发现用户群体的潜在需求与个性化的需求,为文化创意产品寻找新的设计方向、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提供可能。在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时,设计者可以从产品形态的角度切入,通过对传统器物形态、色彩、材质方面的借鉴、引用与重构等方法,设计出具有文化形式特征的文化创意产品。

体验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优化方法

感官层涉及产品的形式;行为层涉及产品的功能、使用方式;精神层涉及文化情感及审美。感官层、行为层、精神层是依次递进的关系,产品最先在感官的层面与使用者发生联系,而后通过行为的层面与使用者产生行为的互动,最后以感官层面与行为层面为基础,使产品与使用者产生情感的沟通,实现精神层面的体验与心理需求的满足(见图5-2)。

图5-2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层次划分

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首先从感官层开始对产品形式进行设计,包括产品的造型设计、色彩设计、材质设计等,通过不同设计方法的应用实现产品感官层面的体验;其次进入行为层,对产品的功能、使用方式等进行设计,通过不同设计方法的应用实现产品行为层面的体验;最后进入精神层,以感官层和行为层为基础,通过不同设计方法的应用赋予产品文化性、情感性、审美性。

(一)感官体验法

感官体验是指通过对产品的色彩、形态、材质等方面进行设计,使产品呈现出绚丽的色彩、个性的造型、精良的质感、优美的声音、迷人的味道等,通过感官渠道来建立与人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使用者带来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与愉悦的体验,并在心理与精神层面得到慰藉与满足。

综合应用是将产品的色彩、形态、材质等进行整合设计,使产品给予人们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这种综合的设计应用,促使人们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可以相互沟通,彼此之间没有界限的划分,进而实现通感的体验。通感的体验可以使一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另一种或多种感觉,就好像人们可以“看”到声音或“嗅”到色彩。通感体验将产品带来的感官体验不断地扩展与强化,而这种错位的体验感受突出了产品的趣味性,同时增加了人们与产品的交互体验。产品在带给人们感官愉悦体验的同时,这种由感官刺激引起的体验会实现内心的满足感,从而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感官体验法是通过某种调查方法,让被调查者报告出他们对产品某一方面具体感官的体验感受。感官体验法通常包括调查问卷、访谈等不同的调查设计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用户的信息数据。感官体验法一般应用在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前期阶段,是寻找消费者对产品感官体验的喜好与倾向的一种方法。感官体验法经过分析与总结后,可以从结果中获取消费者在某个阶段的量化信息。

感官体验法具有有效性和真实性。此方法的应用可以获取比较真实的信息数据,同时这一过程比较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通过感官体验法所获得的信息数据可以作为用户研究的参考和依据。感官体验法强调的是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相互融合、贯通,实现多觉叠加的通感体验,直至到达身形互通的最高层次。感官体验法既可以获取当前用户群体的具体信息,还可以发现用户群体的潜在需求与个性化的需求,为文化创意产品寻找新的设计方向、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提供可能。

(二)文化关联法

世间万物相互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而有些是显性的关系,有些则是隐性的关系。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需要寻找到这种事物间关联的因素,并将其运用到产品设计中,达到富有创意的设计效果。文化关联法是将文化的形式、内容与产品进行关联,通过应用联系、提炼、整合等多种设计方式,使产品具有文化形式与文化内容,让人们对产品产生文化的认同感,并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感受到产品带给人们的文化体验。

在明确创意文化主题的条件下,对相关的文化内容进行调研与分析,从中归纳出与设计相关的具体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并将这些相关的文化内容特征与文化形式特征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将文化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文化物态层(见表5-1)、文化行为层(见表5-2)、文化精神层(见表5-3),然后以文化关联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有利于设计者进行直观的分析与研究。

表5-1 文化关联表(文化物态层)

表5-2 文化关联表(文化行为层)

(续 表)

表5-3 文化关联表(文化精神层)

1.文化形式关联法

文化形式包括实质层面与虚化层面。文化形式的实质层面,是指人造的器物。人造器物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文化演化的过程。人造器物是构成文化造物的物质基础。在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时,设计者可以从产品形态的角度切入,通过对传统器物形态、色彩、材质方面的借鉴、引用与重构等方法,设计出具有文化形式特征的文化创意产品。例如编钟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打击乐器,由青铜铸成,根据音调的高低被依次排列并悬挂于巨大的钟架之上。编钟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可以将编钟的形态引入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通过对编钟造型的提炼、整合,提取出编钟典型的形态特征,并将这一形态特征用于调味瓶的设计,使调味瓶的形态具备典型的文化特征。人们使用调味瓶时会引发关于文化的联想,增添调味瓶的文化趣味。

文化形式的虚化层面是指人们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与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式。人们的行为习惯与行为方式呈现出文化的特征。比如,茶道是人们饮茶、品茶的传统行为方式,包含沏茶、赏茶、闻茶、饮茶等行为,设计者在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时,可以将这一传统行为引入,通过对传统行为进行继承、发展与演绎等方法,构建新的产品使用行为,使产品的使用行为具有文化的特征,让人们在使用产品时会引发针对文化的联想与体验。文化形式关联法的应用过程分为以下三步:

(1)文化形式的提取

设计者应用文化形式关联法需要对相关的文化形式进行提取,提取时可以从文化关联表中进行选取,在明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主题的条件下,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文化层次、文化类型中寻找相关要素。

(2)从表中选取相关要素

将文化形式进行特征提炼,使具有明显特征的产品形式或使用行为保留下来,并以表记录的形式显示出具体的信息,然后从文化形式表中选取与产品设计相关联的要素。表中归纳的形式要素,包括形态、色彩、材质和使用行为等。设计者在选取形式要素时可以选择其中某一要素,也可以选择多种要素,具体情况应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要来进行选择。

(3)对文化形式要素进行优化重构(www.xing528.com)

在表中选取形式要素后,将提取出来的具有明显特征的形式要素与设计的主题和定位相结合,对产品形式或使用行为展开做进一步的优化,并依据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分解与重构,在使产品形式或使用行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同时,还兼具创新性。这有利于文化形式以崭新的面貌继续发展与延续。

2.文化内容关联法

文化内容是指传统文化的精神内容层面。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每一种特定的文化内容都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精神。设计师可以在文化内容中寻找适合的素材,通过延习、再现、整合等方法将其引入产品设计中,使产品具有特定的文化精神。文化内容关联法的应用过程分为以下四步:

(1)文化内容的提取

根据产品设计的目的与主题,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文化内容进行关联,需要在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中寻找设计的灵感,通过文化关联表对文化精神内容进行提取,得到需要的典型文化特征。

文化内容涉及传统文化的很多领域。设计者在进行文化内容的选取时,需要了解相关文化内容属于哪一类传统文化的范畴,然后再进行文化内容的选取,这样才具有研究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2)从表中选取相关文化内容

通过表可以直观地了解具体文化内容中所提取出的文化内容要素。设计者在选取文化内容要素时需要与主题相符合,选取一种或多种文化内容要素,并将其文化内容要素作为文化内容关联的主要对象。

(3)将选取的文化内容要素进行关键词转换

在选取与主题相符合的文化内容后,需要对具体文化内容的含义进行深入的提炼,通过应用头脑风暴法获得具体文化内容含义的关键词,在众多关键词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词汇,使其可以准确地体现出该文化内容的含义。

(4)将选取的关键词转换成造型语言

从关键词列表中选出一个或多个关键词,且该关键词要具有代表文化内容的典型特征,然后围绕关键词再进行一次头脑风暴。这一次的头脑风暴主要以寻找体现产品语言的关键词为主要内容。在获得众多体现造型语言的关键词后,设计者将这些关键词应用在具体的产品造型、色彩及材质的设计中。

文化关联法的应用使产品具有文化的形式与文化的内容,通过设计的方式使产品具有物态文化的特征。人们对物态文化的解读会与精神层面产生关联,进而将产品上升到精神层面并体现文化的精神。产品所具有的实用功能,是它物质层面的基础功能。当产品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后,它的形态开始具有特定文化的象征性与代表性。这时,产品便具有了精神层面的含义。这种特定的文化内涵以视觉符号的形式继续延续,重新回到物质的层面,成为新产品借鉴与引用的对象。具有典型符号特征的产品形态会引发人们对特定文化的联想,并产生情感的共鸣。当产品形态特征又一次实现精神层面的象征后,它将会成为代表更广泛、更具深刻意义的符号特征并应用到新的产品中,而这一过程将会不停地循环与发展(见图5-3)。

图5-3 产品从物化层到文化层的转换

3.差异体验法

差异体验法是指在产品设计中运用非传统、非常规的设计思路与方式,使产品具有较高的创新性,为使用者提供与众不同的体验效果。应用差异体验法的目的是针对不同的使用群体进行不同的差异体验设计,通过差异化方法的应用实现产品的创新设计,在形式、功能、情感、文化方面带给人们多方位的体验感受。

差异体验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体验进行研究。本节主要以功能差异体验为研究的切入点。功能差异体验法是指通过产品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带给人们不同的体验感受。例如马克杯是盛水的容器,这是它的基本功能,可以给马克杯的图案应用新的工艺处理,当热水倒入杯中时,杯体温度升高,水杯的图案因受热呈现出来,在杯体温度降低时图案又会消失。这一设计使马克杯具备了新的审美功能。通过功能的差异会形成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样可以拉开其与同类其他产品的差距,突出功能差异化体验的特点。

功能差异体验法主要运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目标用户群体进行相关体验信息的收集,然后通过分析法对收集的体验信息进行归纳,进而总结出目标用户对产品差异化的需求,最后针对目标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实施具体的设计。功能差异体验法基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选定目标用户与设计主题

选定用户群体并根据用户需求确立产品设计的主题。用户群体按年龄层次可以分为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按性别可以分为男性用户群体和女性用户群体,还有的按学历、工作、收入等类型进行目标用户的人群划分。因此,用户定位需要同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准确地对用户群体进行划分。

(2)选定测试方法获取目标用户需求

对目标用户群体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获取用户的功能差异化需求。李克特量表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发明的。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需要”“需要”“不一定”“不需要”“非常不需要”五种回答,分别记为1、2、3、4、5。每个被调查用户对某项功能需求态度的分数之和,就代表该项目所体现的用户需求度。每一个功能选项的总分可说明用户的态度强弱或用户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量表的具体调查内容包括产品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认知功能五个方面的具体需求。用户根据量表给出的产品范畴再结合自身需求,对产品的不同功能选项进行评分。量表面对的是目标用户群体,进行量表测试的人数一般为30~50人。具体测试的人员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进行增加。

(3)进行信息的整理

对用户填写的量表信息进行整理,将用户对不同功能选项的评分数据进行统计。统计的具体方法是将不同用户对相同功能选项的评分进行分数求和,然后将每项功能选项的总分进行由高到低的排列,得分最高的选项说明它是用户目前最需要的功能,得分最低的选项说明它是用户目前最不需要的功能。但是,得分相对较低的功能选项有可能成为用户未来的潜在功能需求,因此可以对信息统计的最终结果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挖掘潜在的用户需求,这样可以提前预测市场、把握市场机遇。

(4)将功能需求体验融入产品设计

在功能选项统计排名表中挑选出得分相对较高的一项或几项,并针对这些功能进行具体的功能延伸,满足用户对产品功能的需求,实现产品相对于市场其他产品在功能上的差异,给予目标用户愉悦的功能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