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比较与交融

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比较与交融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部分学者还认为:巴蜀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种地方文化或者其根本就是殷商西域国土上的文化。西周初年,巴蜀成为西周王朝的封国,与周王朝有着较密切的关系,由此受到了中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秦采用行政命令的手段以封建制度取代巴蜀的奴隶制,改变了巴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为中原文化在巴蜀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此时正是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之际,儒学文化受到推崇,通晓儒学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

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比较与交融

古代的巴蜀文化是在新石器文化晚期逐渐发展起来,以土著文化为基础,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和一定的封闭性。在中原的商代时期,巴蜀文化已经出现,但是从史料中很难发现它与商文化在政治和文化上的联系。但是,一些学者在研究了巴蜀和商朝青铜文化以及地形后认为:巴蜀与商朝有较深远的文化联系。部分学者还认为:巴蜀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种地方文化或者其根本就是殷商西域国土上的文化。还有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巴蜀与商朝存在文化交流,但并不存在隶属关系,因为古代的巴蜀控制着中原通往中国南部的道路,还与商王朝进行过资源贸易和战争

西周初年,巴蜀成为西周王朝的封国,与周王朝有着较密切的关系,由此受到了中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古代的巴因为姬姓,是周王室分封到南方的诸侯国,在文化上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更大,但它并不是纯粹的中原文化,而是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的混合体。但是,巴蜀与周朝文化的关系只有少量历史文献有所记载,主要是蜀人参与伐封活动和接受西周王室分封的史实。

秦汉时期,中原的政治制度、文化和儒学纷纷传入巴蜀。秦国灭亡巴蜀以后,由于巴蜀各族的贵族还保存着一定实力,而秦国君主为了加强自己对地方的统治,便在巴蜀实行了分封和郡县制并行的行政制度。后来,随着这些贵族势力的衰弱,秦国取消了分封制,只在巴蜀实行郡县制。秦采用行政命令的手段以封建制度取代巴蜀的奴隶制,改变了巴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为中原文化在巴蜀的传播奠定了基础。秦统一六国后,为巩固和稳定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开始统一思想、文字,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等文化经济政策。而且,秦朝统一后的文字促进了文化交流,为中原文化在巴蜀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西汉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统治者开始推行若干文化教育措施。汉惠帝时期,先秦的各家思想重新活跃起来,文化教育事业也快速发展。其中尤以儒学在全国各地的传播最广,影响也最大。汉景帝时期,文翁(前156—前101,名党,字仲翁,西汉文官,中国历史上创办国立学校的第一人)到蜀地任郡守,开始在当地提倡文化教育,并进行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活动。他先开办官学、招收学生、教授儒学,后来每年都选派郡县里的小吏和官学中优秀的学生到长安太学学习,学成后再回到蜀地发展当地教育。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儒学很快在巴蜀占据了主导地位。西汉中期,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汉武帝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在全国倡导儒学,使儒学成为封建制度的最高政治原则和唯一的思想文化尺度。由于得到国家政治力量的支持,儒学在巴蜀地区得到进一步传播,并产生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此时正是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之际,儒学文化受到推崇,通晓儒学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当时的公孙弘就因精通儒学而被汉武帝封为丞相,后来又封为平津侯,司马相如、王褒、落下闳、扬雄等著名文人也是在这一时期涌现的,这些都说明儒学在中原和巴蜀得到了飞速发展。(www.xing528.com)

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实现:一种是中原人大量迁移巴蜀,对当地文化起了推动作用;另一种是巴国内部大力发展文化,部分人外出学习,学成后又回到当地推广教育。秦汉时期,长安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封建统治者为了控制六国的旧贵族,镇压地方的地主豪强,以此来稳定和巩固封建中央集权,就把这些贵族迁移到巴蜀,促使旧贵族劳力与当地残余劳力发生摩擦而相互消耗,有利于国家的统治。这些人迁移蜀地后,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后来,还有数以万计的移民被有组织地迁移到巴蜀,加入蜀地开发的行列中。随着巴蜀地区经济的繁荣,中原人口开始自动向巴蜀迁移。这些人中既有没落的贵族和躲避灾祸的大户人家,也有到巴蜀谋生的贫困农民,他们都推动了中原文化在蜀地的传播。

秦汉时期,一些精通中原文化的人在中原和巴蜀间游学,也促进了中原文化在巴蜀的传播。比如:汉代的大儒司马相如在少年时期曾拜著名的儒家大师胡安为师,而且三次往返于巴蜀与中原之间。后来,他因汉景帝不喜其辞赋而辞官,开始了在中原的游学生活。再后来,司马相如又返回成都居住,曾经两次来往于长安和巴蜀之间,以其才学卓著而享有盛誉,对中原文化在巴蜀的传播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此外,还有很多巴蜀的学子到中原各地游学。他们大多在京师学习儒家经典,学成之后回到巴蜀。汉景帝时,张宽等人受文翁的嘱托来到京师学习儒经,并在学成后回到巴蜀,因此受到文翁的褒奖。当时,不仅巴蜀的学子重视中原文化,统治阶级也十分重视对巴蜀的教化。政府经常向巴蜀各郡县派遣大批官吏,这些官吏不仅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对当地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也是蜀地的思想文化启蒙者和传播者。

为了推广中原文化,统治阶级还在巴蜀地区广建学校,培养巴蜀士人。当时,巴蜀地区在选用官员上偏重儒家学子。比如,蜀郡太守文翁在选官时,学成归来的儒学博士的官阶就比其他人要高些,而其他从中原回来的儒生往也能被荐举为官。在地方和统治者的双重推动下,中原文化在巴蜀快速发展起来。而且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巴蜀各族由原本的没有姓氏,逐渐过渡到有姓氏,生活习俗也发生了改变。最为明显的就是开始穿着中原人的服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