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与戏剧文化的交融

茶与戏剧文化的交融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茶与戏剧中国茶文化熏陶了所有的文学艺术,戏剧也不例外。最值得一提的茶戏剧是老舍先生的《茶馆》。在中国的传统戏剧剧目中,还有不少表现茶事的情节与台词。以茶为题材,或情节与茶有关的戏剧不妨称之为“茶事戏曲”。杨继盛痛斥严嵩有五奸十大罪状而遭惨戮。待茶童识破后告知二姐,用对策假允婚姻,把朝奉的债约烧掉。1701年荷兰阿姆斯特丹上演的戏剧,至今还在欧洲演出。剧中有关茶会的描述。

茶与戏剧文化的交融

第五节 茶与戏剧

中国茶文化熏陶了所有的文学艺术,戏剧也不例外。如明代我国剧本创作中有一个艺术流派,叫“玉茗堂派”(也称临川派),即是因大剧作家汤显祖嗜茶,将其临川的住处命名为“玉茗堂”而引起的,汤显祖的剧作也以《玉茗堂四梦》的书名刊印。

最值得一提的茶戏剧是老舍先生的《茶馆》。你不会想到一个小小的茶馆竟容纳下这么多社会生活的内涵。要了解中国清末社会情状,看看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就一目了然——

当大幕拉开,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1889年清末各色人物涌入大茶馆“亮相”:八仙茶桌旁坐着品茶的、闻鼻烟的、玩鸟儿的、斗蛐蛐的,卖古玩玉器的、代写书信的、下棋的、保镖的、人贩子、吃洋教的、特务、打手……后台传来卖“烂糊芸豆”、“热面茶”的叫卖声,跑堂的李三儿忙着倒水沏茶在八仙茶桌间穿梭,精明的王掌柜笑容可掬、应接不暇……

上面这段文字是描述北京人艺演出老舍剧作《茶馆》时的场景。确实如阎肃《前门情思大碗茶》歌词所云:“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可为什么……它醇厚的香味儿,直传到天涯……”茶的深厚、隽永,茶的大雅大俗,最能把中国“文化”符号化。因此,无论是舞台戏剧或者电影戏剧,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皆有所渗透,并形成温馨浪漫的“茶香风格”。

在中国的传统戏剧剧目中,还有不少表现茶事的情节与台词。如昆剧《西园记》的开场白中就有“买到兰陵美酒,烹来阳羡新茶”之句。现代著名剧作家田汉的《环璘珴与蔷薇》中也有不少煮水、沏茶、奉茶、斟茶的场面。戏剧与电影《沙家滨》的剧情就是在阿庆嫂开设的春来茶馆中展开的。电视剧《几度夕阳红》,从何慕天与李梦竹相识、相爱,直至含泪分别,主要活动也是放在山城重庆的茶馆里进行的。在电视剧《聊斋志异·书痴》中,书痴与书仙结婚时,则采用以清茶代酒的情节。

以茶为题材,或情节与茶有关的戏剧不妨称之为“茶事戏曲”。一位名讳不详的热心茶文化的作者做过研究,列举了几出中国茶事戏剧,援引如次:

水浒记·借茶》:明代计自昌编剧。内容是写张三郎偶遇县衙押司宋江之妾阎婆惜,先是借茶调戏,继而上门饮茶,后勾搭成奸,最终被宋江杀死的情节。

《玉簪记·茶叙》:明代高濂编剧。内容是写才子潘必正与陈娇莲从小指腹联姻,后因金兵南侵而分离。陈娇莲进女贞观改名妙常,潘必正投金陵姑母处安身,后在女贞观与妙常相见。一天,妙常煮茗问香,相邀潘必正谈话。在禅舍里,二人品茗叙情。妙常有言道:“一炷清香,一盏茶,尘心原不染仙家。可怜今夜凄凉月,偏向离人窗外斜。”在此,潘、陈以清茶叙谊,倾注离人情怀。

《凤鸣记·吃茶》:相传系明代王世贞编剧。全剧写权臣严嵩杀害忠良夏言、曾铣。杨继盛痛斥严嵩有五奸十大罪状而遭惨戮。《吃茶》一出写的是杨继盛访问附势趋权的赵文华,在奉茶、吃茶之机,借题发挥,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其中有杨、赵的一段对白。赵曰:“杨先生,这茶是严东楼(注:严嵩之子)见惠的,如何?”杨答:“茶便好,就是不香!”赵曰:“茶便不香,倒有滋味。”杨答:“恐怕这滋味不久远!”这种含蓄的对话,使吃茶的含义得到进一步扩展,更有回味。

《四婵娟·斗茗》:清代洪昇编剧。斗茗为《四婵娟》之一,写的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金石学家赵明诚“每饭罢,归来坐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的斗茶故事,描写了李清照的富有文学艺术情趣家庭生活

《茶童戏主》:由现代高宜兰等挖掘整理成《茶童歌》,1979年改编成舞台艺术片。内容是:早春,姑娘在茶山上采茶时,赣州府茶商朝奉上山买茶收债,其妻怕他不规矩,交代茶童看住他,才知朝奉本性难改,路上要船娘唱阳关小曲,茶童提醒他,又发生矛盾。上茶山后,看见漂亮姑娘二姐又起歹心,故意压低茶价催债;又瞒过茶童,要店嫂去做媒。待茶童识破后告知二姐,用对策假允婚姻,把朝奉的债约烧掉。朝奉妻子赶到时,遂锁了朝奉。

《茶馆》:现代作家老舍编剧。该剧通过写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裕泰”茶馆,在清代戊戌变法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和国民党政府崩溃前夕,在茶馆里发生的各种人物的遭遇,以及他们最终的命运,揭露了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www.xing528.com)

外国茶事戏剧如:

《茶迷贵妇人》:戏剧。1701年荷兰阿姆斯特丹上演的戏剧,至今还在欧洲演出。

《吟公主》:电影。日本剧作家作品。有丰臣秀吉时代的茶道宗师千利休提倡创导“和、敬、清、寂”茶道精神的情节。

《妻的宽恕》:戏剧。1692年英国剧作家索逊的作品。剧中有关茶会的描述。

《中国女子》:戏剧。1735年意大利剧作家麦达斯达觉在维也纳创作的作品。剧中有人们边品茶、边观剧的场面。

还有英国剧作家贡格莱的《双重买卖人》、喜剧家费亭的《七副面具下的爱》、德国布莱希特的话剧《杜拉朵》等,都有饮茶的场面或有关茶事的情节。

有人排出“十大茶的主题电影”,包括《采茶女》(中国)、《刘三姐》(中国)、《利休》(日本)、《茶馆》(中国)、《春秋茶室》(中国香港)、《龙凤茶楼》(中国香港)、《绿茶》(中国)、《菊花茶》(中国)、《吃一碗茶》(美国)、《和墨索里尼喝下午茶》(英意合拍)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谭盾在2008年推出了他的歌剧《茶》,此事轰动了中国茶文化界,传为美谈。《北京晨报》2008年7月31日以《谭盾歌剧〈茶〉首演乐器独特以水为琴》为题报道云:

一位女演员正在演奏一种装满水的乐器——昨天,谭盾的歌剧《茶》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首演。这部由一个日本王子与中国公主和中国王子的情感纠葛以中国茶文化为背景的故事,似乎未赢得观众的多少关注。但是歌剧中用来作为道具的晶莹剔透的茶具和那用水、纸及谭盾独特制作的乐器所编制的美妙的乐曲,却引起了观众们的兴趣和赞誉。

本篇主要参考资料:

法·丹纳《艺术哲学》、《全唐诗》、《全宋诗》、《苏轼词全集》、《剑南诗稿校注》卷三十六、《宋诗钞·省斋集钞》、《古今图书集成》卷二百九十四、《食货典·茶部·艺文》、《宋诗纪事》卷七十二、《元诗选》、俞琰编《咏物诗选·饮食部》、《全金诗》卷一百二十二、《大观录》卷十八、《袁宏道集笺校》卷三十二、《大全集》卷十七、《唐寅诗集》、《南雷文集·南雷诗历》卷一、《汤显祖诗文集》卷十三、《广群芳谱·茶谱》卷三、《中国古代茶叶诗词选集》、刘应秋《一砚斋》、《袁枚全集》、《郑板桥集·诗钞》、清乾隆《杭州府志》首卷七、《龚自珍全集》第九辑、《楝亭集·楝亭诗钞》卷四、《顾亭林诗集汇注》卷四、《林昌彝诗文》卷八、《乌鲁木齐杂诗》、《诗经》、顾炎武《日知录集释》、《辞源》、《农政全书》、邵晋涵《正义》、《三国志·韦曜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郭璞《尔雅·釋木·第十四》、《荀子·解蔽》、《吕氏春秋》、《汉书·地理志》、《扶风县志》、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茶史篇》、徐玉祥《宝鸡的气候变迁》、《竹书纪年》、《杨太真外传》卷下、杨东晨《陕西古代史》、《尚书·禹贡·雍州》、《广博物志》、《史记》、晋《中兴书》、《续名僧传》、唐·温庭筠《采茶录》、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三、《神异记》、《异苑》、《广陵耆老传》、《隋书》、《潜确类书》、《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旧唐书·吐蕃传》、王谠《唐语林》、唐·赵璘《因话录》、《封氏闻见记》、《新唐书·陆贽传》、《开元天宝遗事》、佚名《玉泉子》、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清·刘源长《茶史》、清·余怀《茶史补》、陆廷灿《续茶经》、《苕溪渔隐丛话》、冯梦龙《惊世通言》第三卷、《博学汇书》、《宜兴县志》、《明史》、《引镜集》、《吴门四才子佳话》、《玉堂丝语》、《汉中民间故事集》、孟学范《巴山民俗》、《岭南杂记》、明·王骥德《曲律》、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茶肆》、《清稗类钞》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