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体制创新

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体制创新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渝地区文化体制的创新,应该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既能保证意识形态安全,又能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壮大文化产业规模的社会运行体制。

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体制创新

如果说文化观念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指导原则,那么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则是文化创新的制度保障。推进包括文化管理体制、文化生产体制、文化交流体制、文化经营体制等文化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环节和根本出路。文化体制创新的根本,就是要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起对内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的文化创造潜力,壮大文化产业规模,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对外可以适应国际文化发展的潮流,具有高度应变能力和维护民族文化主权的文化体制。

文化体制是文化价值的外化,包括决策、管理、评判、监督等各个环节。文化体制转型是社会现代化以及文化精神、文化价值的转型以及经济、政治、社会、人的现代化极大的能动作用。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体制为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制度的保障和支撑,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体制虽然不断变化,但追踪历史的轨迹不难看到,与政治上的封建专制相适应,中国传统文化体制是高度集中的文化专制体制。尽管19世纪以来的近代化、现代化运动彻底粉碎了封建专制制度,但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体制的影响仍深深地渗透在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从决策、管理、用人、投资、经营等方面改革现有文化体制,构建一个与社会主义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体制,是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和文化建设的突破口。

成渝地区文化体制的创新,应该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既能保证意识形态安全,又能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壮大文化产业规模的社会运行体制。注重加大体制革新的力度,大胆进行机制创新。(www.xing528.com)

体制革新必须改变现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政企关系,把深化改革同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深化改革,就是要改革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量化的体制;调整结构,从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说,就是要重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份额。从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来说,就是要努力寻求产业发展的亮点,对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通过制定政策予以支持。通过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机制创新要建立健全文化经济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机制,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等兴办各种文化产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兴办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必须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市场,促进竞争,保护意识形态的安全,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为成渝地区的文化繁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