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当文化发展创新对策

武当文化发展创新对策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全域旅游目的地发展系统内涵分析,结合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实践,笔者提出以下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对策。必须指出,在现行条块分割行政管理体制下,武当山经济特区旅游部门的统筹协调能力相当有限。其常设办公机构可设在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这种多元化的协调机制,是武当山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武当山旅游业走向整体性发展和结构性优化的保证。

武当文化发展创新对策

基于全域旅游目的地发展系统内涵分析,结合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实践,笔者提出以下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对策。

(一)建立统筹化的协调机制,推进旅游相关政府机构多边协作

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区域旅游产业资源配置不断朝着整体化、系统化方向发展。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突破性发展,客观上要求以旅游市场为导向,找准供需错位的关键要素和薄弱环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破除隐性壁垒,实现旅游产业要素的自由流动。旅游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和统一协调,尤其需要行业联动、产业融合,要把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置于经济改革的全局之中,统筹旅游业改革与发展问题。必须指出,在现行条块分割行政管理体制下,武当山经济特区旅游部门的统筹协调能力相当有限。因此,要建立政府、企业、景区之间多元化的协调机制,统筹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建立政府间统筹机制,成立市级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市政府主管领导担任主任委员,设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包括旅游、工商农业林业宗教税务、财政、公安等部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研究解决旅游供给侧改革中的配套政策和管理体制问题。其常设办公机构可设在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二是要建立旅游企业层面的协调机制,建议市饭店协会、市旅行社协会等承担协调职能。通过扫除观念方面的障碍,建立行业监管体系,通过市场化调节机制,确立共赢和协同思维,实行战略协同和联盟,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体系,提升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景区层面的协调机制,建议由武当山风景区牵头,以武当山为龙头,在宣传促销、市场推广等方面统一行动,打造鲜明的旅游形象。这种多元化的协调机制,是武当山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武当山旅游业走向整体性发展和结构性优化的保证。

(二)完善智慧旅游服务系统,推进“互联网+旅游”全域覆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大量普及,近几年,智慧旅游和旅游物联网开始兴起,推进旅游业由“信息化”时代和“数字化”时代大步迈进“智慧化”时代。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要围绕智慧化改造,统筹建设全域旅游目的地,通过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丰富景区旅游解说、完善旅游设施、优化旅游环境等措施,实现旅游要素和服务全域覆盖,构建随处可及的温馨便捷服务,以提高游客体验价值,整体优化旅游服务的全过程。

一是加强智慧旅游基础硬件建设,完善智慧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旅游信息查询触摸屏布点,进一步增加自助取票设备,完善智能门禁系统,方便游客利用电子门票或扫码自助验证便捷进入景区。试点建设“无线景区”,为进入景区的游客和商务人士提供免费便捷的网络服务。现阶段的重点是提高4G、5G网络覆盖率和完善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WIFI热点布局。

二是完善智慧终端应用,加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与携程、美团、途牛、淘宝旅行等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建设区域旅游信息资源库;开发完善手机App、微商城,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完善手机接收视频、音频等移动互联网资源的功能,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对目标市场进行精准推送。

三是完善在线旅游声誉监测,有效挖掘在线评论数据。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旅游体验,旅游目的地在线评论已经成为旅游者旅游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武当山要建立游客反馈管理机制,增加人员配备,负责及时收集、整理、挖掘游客在游前、游中、游后对武当山的评价反馈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旅游需求类型、结构和变化趋势,分析旅游发展瓶颈,同时把旅游形象宣传和产品推广有机结合起来,明确产品和服务改进方向。

(三)整合全域化的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系统结构

按照组织形式来看,旅游产品可以分为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以及特殊(专项)旅游产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在整个旅游产品市场中的比例会逐步提高。武当山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整合市域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以度假旅游为主的跨越式转变。在产品组织上,要注重增加游客参与和体验的内容,提高游客的体验价值。从大尺度区域层面看,武当山要沿福银高速和武西高铁主动融入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历史人文旅游带;沿呼北高速、麻安高速向南融入重庆—宜昌—武汉自然风景旅游带;沿汉江由十堰经襄阳、随州至武汉,连接武当山、襄阳古城、黄鹤楼等著名历史景点;沿保神高速向南连接神农架、宜昌,构建湖北省“一江两山”黄金旅游区。从小尺度景区层面上看,武当山应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道教文化资源,围绕“景城合一、山水一体”,大力加强度假、休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重点开发区域:一是太极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注重开发度假、休闲、养生旅游产品;二是丹江口水库水上旅游项目和环库风景航线;三是环丹江口库区生态旅游公路,一线串珠,把散落于库区的村镇有机地融为一体,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乡村旅游;四是大力修复五龙宫、南神道、西神道,突出道教文化主题,丰富武当山旅游产品体系。(www.xing528.com)

(四)构建联动化的产业集群,实现旅游产业与上下游产业兼容延伸

产业集群是指特定产业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高度集中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旅游产业集群可以充分发挥武当山区域旅游竞争优势,降低分散性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集群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持续性的协同效应,提高集群内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经过多年发展,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已经基本实现了景区与城市空间的初步融合和城市功能旅游化,具备了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是构建集群化的产业平台。十堰市要根据区域经济结构性调整的要求,对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加强规划创新,在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特色民宿、特色村镇、旅游商品、教育培训等领域以合资、合作的形式组建跨行业、跨区域的企业集团,实现产业集群化,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推动旅游业集约化发展,为全域旅游区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引擎。

二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首先要提升旅游景区功能,实现旅游功能换代升级。解决的思路有两种:一种是景区托管模式,通过引进成熟景区运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开发和经营管理水平;另一种是通过引入外来资本进行股份化改造,太极湖度假区、滨湖旅游开发,武当武术、休闲养生开发项目等可以通过引入优质资源快速形成市场竞争力。其次,购物和娱乐是优化旅游产业链的重要环节。要加大地域文脉挖掘力度,围绕道教文化、武当古建筑绿松石等地域资源加大旅游工艺品、农特产品的开发力度,对多年来着力很多却收效甚微的旅游购物环节,可以借鉴台湾地区旅游商品开发思路,授权委托专业化的公司开展旅游商品设计、制作、营销,通过推进旅游购物服务外包提升旅游经济效益。再次,开发参与性休闲娱乐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在保留“梦幻武当”旅游演艺之外,以汉江、太极湖、沧浪海旅游码头为节点,开展环丹江口水库旅游观光和滨湖旅游项目。最后,适应自驾游、散客化、家庭化趋势,调整过去以星级饭店为主的发展方式,引导特色主题住宿建设,开发特色民宿和主题酒店。

三是优化旅游企业结构。可以借鉴目前北京、广东、陕西等省(市)成立旅游企业集团的成功经验,整合分散性企业,成立武当山旅游发展集团或旅游投资公司,提高旅游企业集中度。

四是促进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

(五)制定协同化的发展战略,促进旅游成果全民共享

武当山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是科学制定协同化的发展战略,准确把握旅游竞争态势,建设统筹化的区域旅游共同体。未来一段时期,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应按照区域联动、资源共享、客源互动、互利互惠的原则,以交通干线为依托,形成梯次开发格局。具体建议是:省外向北主动融入西安、洛阳、开封人文旅游带,向南主动融入重庆、宜昌自然风光旅游带;省内构建武当山、神农架、宜昌长江三峡“一江两山”黄金旅游区;市内大力建设以武当山、太极湖为中心,以汉江经济带、丹江口库区为重要节点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以上庸镇、樱桃沟村等旅游名镇名村为支撑的城郊休闲旅游目的地,以房县双野、五龙河等为代表的高山林区原生态旅游目的地。通过推动各地区、各节点之间的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最终实现武当山旅游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