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当武术定义及其特征-武当文化概观

武当武术定义及其特征-武当文化概观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武当武术定义的研究是随着人们对武当武术关注程度的逐渐提高而逐步深入的。大致有以下几类武当武术定义。其一,认为武当武术是一种内家拳种或内家拳系。其四,认为武当武术是指武当山地区的所有武术活动。武当武术现在的传播范围不限于武当山区域,但仍以武当山这一发源地为核心。武当武术的显著特征是蕴涵着道教文化的基因。

武当武术定义及其特征-武当文化概观

从中国武术历史来看,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同的分类方法,大致有这样四类:第一类,是将其分为长拳、短打,比如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就针对当时流行的一些拳法提到“长拳”“短打”;第二类,是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分类方法,这种分法首次出现在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中;第三类,是南拳、北腿的分类方法,这主要是从南北武术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区分;第四类,根据流派来分类,比如一般人都知道有武当派、少林派、峨眉派等;第五类,是当代才出现的根据武术运动形式的不同来分类,比如功法、套路与格斗,单练与对练,徒手与器械等。

正是由于武术本身在历史发展中存在多种分类依据与分类方法,所以历史上不仅存在多种武当武术称谓,而且当代学者也提出了多种武当武术概念。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武当拳”“武当功夫”曾是“武当武术”的代名词。“功夫”一词,在民国初期曾被用来指代“武术”。随着现代竞技武术活动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开展,国外的人们习惯将中华武术称为“功夫”。所以现代流行称谓中,“武当武术”也有“武当功夫”之说。对武当武术定义的研究是随着人们对武当武术关注程度的逐渐提高而逐步深入的。大致有以下几类武当武术定义。

其一,认为武当武术是一种内家拳种或内家拳系。

江百龙在《武当拳之研究》(1992)中提出:“武当武功,亦称内家武功”,“内家拳中则以太极、形意、八卦为代表”。“(武当武功)是少林兵家技法(攻防动作)与道家内丹养生结合的产物……武当武术,以内家拳为主……张三丰始创武当拳……流传至今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拳)及其他武当各门派拳种、器械、导引气功是武当拳系的代表”,成为与“少林体系”相对应的“武当体系”。“武当拳功的理论渊源……是土生土长的武当武术……”[1]通观全书,虽然对于武当武术作者并未给出准确的定义,关于武当武术的相关概念也有许多不同说法,如“武当拳”“武当拳功”“武当武功”等,但显然这些概念均指向“武当武术”,其相关的界定也可以看作是对武当武术的解释。

据《中国道教史》《内家拳法》记载,武当武术中包含着据说是张三丰所创立的太极拳,但实际上,武当武术的渊源要追溯到张三丰之前很久。据《中国道教史》记载,张三丰姓张名通,字君宝,又名全一,号三丰,是武当内家拳的创始者,武当太乙五行拳的奠基人。今天仍流传于北京武当太乙神剑门(以已故的关亨九先生为代表)的家承谱诀有“先有太和,后有武当。成于真武,传于三丰。六合神拳,谓之内家”的记载。而早在唐末五代时期,在武当山隐修的陈抟就传有“六合八法拳”,说明唐末五代武当道门就有武功传承,并且已经有了“内家”的称谓。

大江(1993)认为:“武当拳,特指在元末与明初,由武当道门著名内丹修炼家,道学研究家张三丰先生为代表、集大成开创的一派带有道家内丹修炼内涵的拳法派别。”[2]历史上,因其特点明显与少林拳门派有别,故称之为“武当拳”。武当武术这一武术门派的功夫,虽然由于历史的客观且复杂的原因,由武当山的道士(也包括和尚,据考证,历史上武当山也曾有佛教活动和佛教建筑)不断传到全国各地的其他道教宫观(也包括佛门),并且直接或间接地传到民间,不断繁衍发展,但因为它们源自武当山,源自以张三丰为代表的一代祖师,并一直遵循其基本原理,所以它们自然都是武当武术的沿袭。

其二,认为武当武术是一种内家武术流派。

《天下太极出武当——太极拳与武当山关系考察》课题组(2008)认为:“武当武术又称武当内家拳法,它产生于武当道门,以老庄哲学为理论基础,具有注重内炼修为、以武演道、以柔克刚等特点。武当武术的主体内容就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传统称此三大拳种为武当内家拳派三大支柱。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一大流派,是内家拳派的总代表。”[3]

胡容娇(2000)认为:“武当武术,通称武当内家拳(亦称武当派)……应是指元末明初由武当山内丹家张三丰所开创的一派带有道教修炼内涵的拳术派别及与此相似的其他拳派内容的统称,如太极、形意、八卦等。”[4]

其三,认为武当武术是武当道教武术。

肖嵘等(2005)提出:“武当道教武术是在道教内丹静态养神养气的基础上,结合一般武术技击特点而形成的一种以肢体活动为引导,推进体内气血流动,达到舒筋活络、祛病养生目的的一种形体与神气相济的外技击、内养生的功夫。”[5]

2006年武当武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中虽未给出严格定义,但名录指出:“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武当武术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武当武术原本以武当山为文化空间。历史上,武当山有无数高隐之士和专业修道者队伍栖息,经过他们的修炼和传播,武当武术技艺日精,声誉日隆,最终遍及中华大地……”[6]这表明了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创始人、主要特征以及传播的范围。

其四,认为武当武术是指武当山地区的所有武术活动。(www.xing528.com)

甘毅臻(1996)认为:“武当武术,源于武当山,经数百年,历代武当武术宗师的不断观摩、仿效、意会、实作、完善、应用将武当道家哲学与民间武术融为一体,由最简单的‘八门五步’的十三势拳发展到今天众多的门类,形成了有其独特内容和特点的中华武术中的一大流派。”[7]“武当武术应有一个广义的定义和一个狭义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指区域内的所有的武术活动,包含宗教武术(道教武术)、民间武术(武当山武术)、军事武术……狭义的定义指宗教武术,因武当道教而扬名的武术,即武当道教武术,概括起来讲是指流传于武当道教派系及其后代传人中的、以浓厚的武当道教文化色彩为特征的一种养身技击的武术活动。”[8]

通观以上对“武当武术”的定义研究,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武当武术发源地在武当山,张三丰是武当武术形成的重要人物。

(2)武当武术属内家拳法,并与内丹养生相结合。

(3)武当武术的起源时间大致是元末明初。

(4)武当武术现在的传播范围不限于武当山区域,但仍以武当山这一发源地为核心。

(5)武当武术的显著特征是蕴涵着道教文化的基因。

据此,笔者认为:武当武术,是指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和武当道教文化长期氤氲滋养下,元末明初武当道人张三丰将道教内丹术与少林武术有机结合后开创的集功法、套路、格斗三位一体的一种养生技击并重的拳术,它包括由张三丰创立的以及经过历代尊张三丰为祖师且有明晰传承的拳师改良完善的各种流派的拳种、器械等传统武术。

这个武当武术定义至少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一是,比较明晰地揭示了武当武术的内涵。该定义指出,武当武术由于实现了道教内丹养生术与少林武术有机结合,而具有了功法、套路、格斗三位一体的特点以及养生与技击并重的功能价值。这一思想也比较明显地体现在上述第一类武当武术的定义之中,凸显了创立时期的武当武术与之前的少林武术的差别。

二是,比较全面地涵盖了武当武术的外延。概念的外延,就是反映概念内涵的一些具体事物。从当前的武术分类标准即运动形式看,武当武术不仅包括基本的功法、套路、格斗内容,还包括各种流派的单练与对练的拳种、器械等。从传播范围看,武当武术不仅包括由张三丰创立的武当武术,还包括经过历代尊张三丰为祖师且传承明晰的拳师改良完善的武当武术,这里还涉及当代武术拳师根据武当武术理论基础所创编一些武术拳种,这些内容也比较明显地体现在上述第二类武当武术的定义中。

三是,突出强调了武当武术生成的条件与环境。即武当武术发源于武当山,受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和武当道教文化的影响。武当武术的创立有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一是武当武术创立之前,少林武术的发展成熟;二是道教内丹养生术的发展成熟。前一个条件属于传统武术文化的范畴,而后一个条件则受益于武当山道教的鼎盛发展。很显然,这后一个条件也体现在上述第三类与第四类的武当武术定义之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