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与道教内丹术探究

茶与道教内丹术探究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教全真派南五祖紫阳派祖师宋人张伯端在其《悟真篇》一书中称:“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他认为炼内丹可超越生命境界,创造生命的奇迹。内丹学兴盛于唐末五代,衍化为东、南、西、北、中五大流派。内丹学与老庄思想有直接的关系。存思术是内丹的辅助方术。

茶与道教内丹术探究

第三节 茶与道教内丹

所谓道教内丹,相对于药石草木烧炼的外丹而言,指凭借人体内部的精、气、神与天地元气相通而炼成的体内精华物质称内丹。道教全真派南五祖紫阳派祖师宋人张伯端在其《悟真篇》一书中称:“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他认为炼内丹可超越生命境界,创造生命的奇迹。

内丹学兴盛于唐末五代,衍化为东、南、西、北、中五大流派。南派以张伯端为宗师,主张以术延命、以道养性而至于性命双修;北派源于金、元之际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突出心性修持。以后,明代的陆潜虚开出东派,清代的李涵虚开出西派,主张阴阳同炼。元代李道纯开出中派,该派以重视“玄关一窍”和中黄直透法的“中和”之道而得名。

内丹学与老庄思想有直接的关系。北宋方士陈抟的内丹修炼有五个步骤:①从修命开始筑基得窍,亦即澄思息虑,集中意念于玄牝一窍;②修性炼己;③内炼五脏,聚气丹田;④得药结圣胎,即五气合于丹田,后天复归于先天;⑤炼神还虚,复归于无极。这五个步骤是合三为二,合二为一,一归无极,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逆向返还展开。

内丹学也本乎《老子》的“专气致柔”、“致虚守静”和《庄子》的“坐忘”、“心斋”之道。道教“杂修术”中有始于魏晋的“存思术”,是一种借助想象来进行修炼的方术,可存思内景如五脏、丹田,可存思外景如光明、日月。存思术是内丹的辅助方术。

唐代道教理论家司马承祯(646—735)系茅山派的嫡传,著有《天隐子》和《坐忘论》,发展了道教主静的理论,他认为“神仙之道,以长生为本;长生之要,以养气为根”,将道教求长生的途径由外求转入内修,概括内修程序是一斋戒、二安处、三存想、四坐忘、五神解,行所谓“安心忘法之法”,所谓“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无感无术,寂泊之至”。他并借用佛教的说法称存想为“慧”,坐忘为“定”,“静则生慧,动则成昏”。

一个道教徒,居深山,离尘世,淡泊名利,身居道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茶与酒,该择谁相伴呢?

陈继儒《茶董小序》云:

余以茶星名馆,每与客茗战,自谓独饮得茶神,两三人得茶趣,七八人乃施茶耳。新泉活火,老坡窥见此中三昧……今旗枪标格天然,色香映发,岕为冠,他山辅之,恨苏、黄不及见,若陆季疵复生,忍作毁茶论乎?江阳夏茂卿叙酒,其言甚豪,予笑曰:“觞政不纲,曲爵分愬,诋呵监史,倒置章程,击斗覆瓢,几于腐胁,何如隐囊纱帽,然林涧之间,摘露芽,煮云腴,一洗百年尘土胃耶?醉乡网禁疏阔,豪士升堂,酒肉伧父,亦往往拥盾排闼而入。茶则反是。周有《酒诰》,汉三人聚饮,罚金有律,五代东都有曲禁,犯者族,而于茶,独无后言。吾朝九大塞著为令,铢两茶不得出关,正恐滥觞于胡虏耳,盖茶有不辱节如此。热肠如沸,茶不胜酒;幽韵如云,酒不胜茶。酒类侠,茶类隐;酒固道广,茶亦行素……

陈继儒比较了茶性和酒性之别,指出茶性隐,有素行、幽韵,道士们不是豪士、酒肉伧父,要坐忘入无为之境,而不是入醉乡颠倒晨昏,所以道士唯茶是选了。虽然陈继儒未必是道教信徒,但“隐”、“素”二字倒颇合道教主静的理论。

唐宋时代,和尚们坐禅要饮茶进入禅境,道士们坐忘亦要饮茶以进入灵境,两教说法不一,实质上无大的区别。如唐代诗人温庭筠《西灵道士茶歌》所云:(www.xing528.com)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温庭筠(约812—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因每入试,押官韵,八叉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顺,官终国子监助教。这首诗写西陵道士饮茶的情形,于山月当头的夜晚,松林中有一道观,一位手持白羽扇的道人,一边汲乳泉煎茶,一边读《黄庭经》,边读边悟道,边喝茶边回味,觉得齿颊有茶之余香,读书有所悟,道人的思绪已进入空灵虚无的境界。

这首诗写道人以茶伴读,这清静无为之茶,契合自然之茶,帮助道人度过深山寂寞岁月,使他能净心参悟道教经典。若无茶,道人能坐数年“冷板凳”么?

唐代虽尊崇道教,然道教势力不能与佛教抗衡。会昌法难时(845)仅还俗僧尼就有260500人。估计唐代道士约15000人,是僧尼人数的1/17。清康熙六年(1667)全国有道士21286人,近僧尼总数1/5。文化人中佛教徒多于道教徒。所以道士茶诗茶文数量不多,留存更少,使后世茶学家产生一个错觉:道教茶只为养生,不比佛教茶禅,有很高的文化层次。其实道士也讲饮茶悟道,而且将饮茶纳入内丹术。金代著名词人马钰(1123—1183),字玄宝,号丹阳子,陕西扶风人,其《长思仙·茶》词云:

一枪茶,二旗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为作差。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马钰主张淡泊无为,不存“机心”(语出《庄子·天地篇》),不慕名利,无眠“坐忘”,“休心”以养性,即忘形静寂,守静去躁,这是道教的内丹方术。茶对于道家内修的作用不仅仅是驱睡坐忘,还注入了“道”的思想:一是“无为”思想;二是“自然”主义,即天人合一,返璞归真。这比禅僧以茶助禅定的认识高了一招,触及茶道的深层次。当然,因此而说道教对于中国茶道的理解比儒教、佛教更深刻,也未免是以偏赅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