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教简史:钟吕金丹派内丹术详解

道教简史:钟吕金丹派内丹术详解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钟吕传道集》中讲述的内丹理论,通常被学术界称为“钟吕金丹派”理论。这就把内丹的冶炼范围进一步集中于心肾二脏。《道枢·金书玉鉴篇》说,修内丹的,应先弄清什么是炉灶。《道枢·泥金篇》详细介绍了炼内丹的过程,其准备动作和服气胎息大体相同。《道枢·修炼金丹篇》认为,内丹的要领,在于养息成神。对丹鼎炉灶的说法,各家小有不同。内丹说不仅把人体器官比作丹鼎炉灶、药物水火,还把它们比作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

道教简史:钟吕金丹派内丹术详解

《钟吕传道集》中讲述的内丹理论,通常被学术界称为“钟吕金丹派”理论。宋代,钟吕金丹派的理论得到了广泛传播。不少道书都托名钟、吕问答,或直接托名钟、吕言论。南宋初年,曾慥作《道枢》,其相当大的篇幅,就是讲述钟吕金丹派的理论。

《道枢·百问篇》,托纯阳子吕洞宾向正阳子钟离权讲述了一百个问题,其中火候讲得比较具体。以年说,有仲春、仲秋之月,是交合、采药的好时节;依月说,七日、八日两天是上弦,可以采药修炼;依旬说,则每旬的二日、三日是吉时良辰。要避忌的,是既望、既晦,即每月的初一、十六,不可采取行动。这一篇反对以心为火,因为心在肾上,就是说火在水上。火性炎上,如何还能交媾?所以《百问篇》认为,火是下元真一之气,气到极点就发火,火起于肚脐之下。水出于脑,下行遇火,水火交媾,冶炼铅汞。这一篇还对《参同契》中一些名词作了重新解释。比如“姹女”,《百问篇》说,那是指心的涎水;“婴儿”,那是指肾之水。

《道枢·指玄篇》主要援引纯阳子吕洞宾说,把肘后三关比作三岛,认为不出三岛不能叫做仙,不出三关不能叫做道。神仙们住的洞天,也被重新解说。它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上,而在虚无杳冥之中,其实就是人的神。它住在上丹田,却往返于下面二丹田之中,这就是人的洞天福地。《指玄篇》进一步认为,龙虎非肝非肺,而是出于水火之中。龙是心液正阳之气,虎是肾中真一之水。这就把内丹的冶炼范围进一步集中于心肾二脏。

佛教禅宗曾把西方净土、天堂地狱,都说成心的作业。唐代道教可以接受佛教修心养性的理论,却还不能把成仙得道都虚化为心灵的念想。《道枢》把洞天福地说成是心的作用,也就在终极目标上和佛教一致了。既然洞天福地就在人的心里,那么,所谓成仙,还不就是念想的领悟吗?如果说禅宗认为一念悟便是佛,则此时的道教则是一念悟即是神仙。

钟吕而外,其他论及内丹的也很多。《道枢·金书玉鉴篇》说,修内丹的,应先弄清什么是炉灶。炉,是鼎之外的东西,这就是人的身体。身体之中,有长生之药,这就是人的神气精液。炉有八门,耳目鼻各有两孔,加上口和肛门。它们管理视听吐纳,应让它们严守门户,不要让邪气、邪味进入体内。这样,体内的丹鼎才能炼出大丹。

丹鼎的盖是肺,它覆盖于众脏之上,上通鼻孔,鼻孔是天门。脾胃,是丹鼎之腹,它接受水谷,分离清浊,变化诸物,营养身体。

《道枢·水火篇》认为人体有三昧真火。一是君火,在心,这是上昧;二是臣火,在肾,这是中昧;三是民火,在膀胱,这是下昧。火还有长生之火、周天之火,如不知收敛发散之法,那么火气上升,就为灾为孽。

《道枢·泥金篇》详细介绍了炼内丹的过程,其准备动作和服气胎息大体相同。从冬至子时开始,先沐浴更衣,入于静室,燃香,面东平坐,闭目冥心,叩齿三十六通,鸣天鼓三十六通。于是存想: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朱雀,后有玄武。然后舌漱玉液,咽三十六次,其间要连续不断。心存下丹田,让神气聚在一起,叫做水火相交,子母相守。一定要让口鼻没有出入的气息,就像禅定一般才好,从黎明一直到中午。在这段时间里,无论行住坐卧,都要心存下丹田,让气守丹田不离。天天如此,坚持到四月六日,阳气就充足了;坚持到十月六日,阴气就充足了。坚持一年,阴阳二气都经过了一个循环,于是结成一个珠子,像鸡蛋大小,存于下丹田之内,还经常在丹田里转动。这样坚持九年,气足了,丹形变圆,会发出光来,照耀一室。坚持十八年,头发变黑,牙齿复生,寒暑不惧。坚持八十一年,内脏空旷。气珠就从下丹田来到脾上,就像日月相遇一样,在这个地方结成黄芽铅丹。一百八十年后,气珠就上朝泥丸,并且经常在头顶上转动,你的脚也经常浮起,这就是要飞升了。此时你的身体就生出五色之气,化为五彩云霞,飘浮在你的脚下,于是腾空而起,飞到空同之山,坐于退骨之台。闭目冥心,玄珠就从你的头顶飞出,化成你的模样,逍遥自在。

这是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

《道枢·修炼金丹篇》认为,内丹的要领,在于养息成神。所以这一篇特别研究了人的呼吸。该篇说道,人的呼吸,一昼夜有三万六千次,周流于三十六关,四六黑白之道,行于八卦,炼于九鼎。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有八刻十七分,呼吸三千次,一刻三百六十息。十二时又分四季,有生克盛衰之道。四息为一至,可以通三十六关与四穴。(www.xing528.com)

三十六关是:下丹田叫素华关,黄钟穴叫五路关,尾闾穴叫翠微关,天术穴叫辘轳关,肛门后面是元门关,泥丸宫是太一关,玄膺穴叫海泉关,十二楼叫三元关,肺是白虎关,肝是青龙关,心是蓬霄关,脾是中黄关。这十二关后,还有二十四关。它们是受盛、通元、玉琼、七星,等等。四穴是肝、肾、心、脾。肝是羊车,乘羊车朝拜玉皇,和万神聚会,名叫蓬瀛穴;肾是鹿车,乘鹿车朝拜昆仑,名叫三峰穴;心是大牛车,乘牛车,驭火龙,可到蓬莱仙岛,名叫守中穴;脾属土,镇服四方,名叫保城穴。

九鼎在这里也有新的比喻。子丑寅三时为阳鼎,坎卦用事;卯辰巳三时也为阳鼎,离卦用事;午未申三时为阴鼎,离卦用事;酉戌亥三时为金鼎,兑卦用事,等等。

对丹鼎炉灶的说法,各家小有不同。但大的原则,却没有区别。都是把人体的器官和功能,说成是丹鼎炉灶,药物水火。这样,炼丹过程就不必在土木砖石修建的丹房内进行,而可以在自己体内进行;也不必到深山野岭去采药,而只需调动自身器官的功能。至于是否真正调动了体内器官的功能也很难说,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心的想象,是心灵的作业。这就是内丹。

内丹说不仅把人体器官比作丹鼎炉灶、药物水火,还把它们比作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这本是秦汉时代盛行的天人相副学说,此时又获得了新生。《道枢·百问篇》中,纯阳子吕洞宾问:人何以肖天地?正阳子钟离权答道:“我的喜怒,就是天的阴晴;我的呼噜,就是天的雷霆;我的鹳骨、鼻头,就是山岳;我的五脏,就是五行;我的气息,就是风云;我的毛发,就是草木;我的汗,就是雨露;我的血脉,就是江河;我的鼻涕唾沫,就是霜雪;我的滓秽,就是粪土;我分男女,就是阴阳;我的外形,是宇宙的大厦;我的九窍,就是九曜星;我的四肢就是四方,我的醒睡就是昼夜;我身上的虱子,就是天地间的蚂蚁;我的顺境和逆境,就是日月的盈亏。”

和汉代相比,这样的比附是更细致,也更荒唐了。走到这一步,内丹说也就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内丹说也感染了宋代最伟大的学问家朱熹,朱熹化名邹䜣,作了《周易参同契注》。《参同契》说:“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运毂正轴。”朱熹注道:这是说,人心能统率阴阳二气,使“车轮”运转,炼成金丹。《参同契》说:“内以养己,安静虚无。”朱熹注道,这说的是体内之事,在经中最为切要。而其中“三光陆沉,温养子珠”一句,又是切要中的切要,此前的所有比喻,比如比作政治,比作魁柄、纲纽,全是为了这一句话。《参同契》说:“朔旦为复,阳气始通……”朱熹注道:这是用十二卦细分一月之内的火候,和一岁之内的火候也相通。在一月之内,一卦管二日半。《参同契》说“将欲养性命”云云,朱熹注道:这是说,人的初生,是由阴阳交合而成。现在要作成丹,也应如此。凡是言道的,说的都是金丹。

朱熹是一位学风严谨的学问家,他不能突破时代的限制,但还不曲作违心之论。《参同契》说:“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朱熹注道,这里说内丹,“入口”是什么意思呢?他不明白。朱熹在这里,表明了较为求实的态度。

上述材料表明,内丹说在宋代,可说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流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