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平清领书》与《道教简史》比较

《太平清领书》与《道教简史》比较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郎顗的上书表明,在国家陷入危机的时候,人们在儒术之外所能想到的拯救危机的措施,首先是黄老之道。几乎和郎顗同时,琅邪宫崇诣阙,献上他老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的《太平清领书》: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李贤《后汉书注》,直认此书为《太平经》。灵帝即位,明确表示赞同襄楷的意见:及灵帝即位,以楷书为然。

《太平清领书》与《道教简史》比较

东汉末年,宫廷内的斗争和杀戮层出不穷,汉顺帝先是在这场斗争中被免去了太子之位,后来又是因这种斗争而做了皇帝。那时他才十一岁,不能执政。握有实权的宦官、外戚等权势集团之间的斗争,以及他们和朝臣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汉顺帝死,继位的孝冲帝不到半年也死了,年仅三岁;继孝冲帝的孝质帝也仅在位一年多就被杀,时年九岁。接着就是著名的桓、灵二帝相继在位。在孝质和桓帝之间,发生了著名的“党锢”事件,自然灾害频仍,各地的反叛、起义接连不断,东汉政权已是日暮途穷了。

面对严重的政治社会危机,关心国是的人们又开始在儒教之外寻找新的出路。

郎顗的父亲郎宗,学《京氏易》,曾以占卦卖卜为生。汉安帝时被征,“对策为诸儒表”,做过吴令。后因耻于以占卜见知,终身不仕。郎顗少传父业,又通晓儒经。“顺帝时,灾异屡见”,这位热心国事的儒者就应皇帝的征聘,诣阙上书。书中除援引儒术特别重视的天人之道以外,还特别提到当时敏感的继嗣问题。其根据,不仅是孔子之教,还有老子之道:

《老子》曰:“人之饥也,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故孝文皇帝绨袍革舃,木器无文,约身薄赋,时致升平。

这样的说法不仅指陈时弊,显然也是对时隔久远的黄老之治的美好追忆。书中还说:

《易》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故高宗以享福,宋景以延年。(《汉书·郎顗传》)

所谓“《易》曰”,实际是“老子曰”,不论郎顗本意如何,都会重新引起人们对老子的兴趣。

郎顗还向皇帝推荐黄琼和李固。说黄琼“耽道乐术,清亮自然,被褐怀宝,含味经籍”。虽然《孔子家语》中子路问孔子有“有人于此,被褐怀玉”的话,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人想起《老子》中的“被褐怀玉”。郎顗还引“老子曰:大音希声,大器晚成”,赞美黄琼。(《后汉书·郎顗传》)

郎顗的上书表明,在国家陷入危机的时候,人们在儒术之外所能想到的拯救危机的措施,首先是黄老之道。

几乎和郎顗同时,琅邪宫崇诣阙,献上他老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的《太平清领书》:

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后汉书·襄楷传》)

这次上书和甘忠可那次一样,不被当局采纳。所谓妖妄,当指其“多巫觋杂语”,“不经”则主要是不合儒家经典。李贤《后汉书注》,直认此书为《太平经》。

宫崇上书失败了。桓帝时,襄楷又一次主动诣阙上书,企图以此挽救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危机:

桓帝时,宦官专朝,政刑暴滥,又比失皇子,灾异尤数。延熹九年,楷自家诣阙上疏……(《后汉书·襄楷传》)(www.xing528.com)

其疏中称,他在上疏之前,曾经把干吉神书献给了朝廷:

臣前上琅邪宫崇受干吉神书,不合明听……(《后汉书·襄楷传》)

但是襄楷没有就此罢休,十余日后,他又一次向皇帝上书,书中再次强调干吉神书的重要作用:

前者宫崇所献神书,专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亦有兴国广嗣之术。其文易晓,参同经典,而顺帝不行,故国胤不兴,孝冲、孝质短祚。(《后汉书·襄楷传》)

这次上书得到皇帝重视,襄楷的建议被交给朝臣讨论。结果朝臣上奏,说襄楷“不正辞理,指陈要务,而析言破律,违背经艺,假借星宿,伪托神灵,造合私意,诬上罔事”,要求处以死刑。但汉桓帝认为襄楷所言虽然激烈,“然皆天文恒象之数”,也就是一般的阴阳灾异之说,并不违背儒教教义,所以只判刑二年。(《后汉书·襄楷传》)

皇帝的宽宏可能是由于仁慈,也可能是由于自身的思想倾向。就在襄楷上书的前一年,延熹八年(165)正月,桓帝派中常侍左悺到苦县去祭祀老子。这年年末,又派中常侍管霸到苦县祭祀老子。次年七月,大约在襄楷上书之前,桓帝又在濯龙宫亲自祭祀黄、老。其规格和祭祀上帝相同:

文罽为坛,饰淳金扣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也。(《后汉书·祭祀志》)

桓帝对黄老的钟情,可能如《后汉书》作者所论,是国将亡而“听于神”的荒诞行为,也可能是有意的政治行为。汉初的黄老道教汉武帝开始的儒教,是传统宗教和老子、孔子之术相结合的产物。皇帝是传统宗教的代表,并依照这个宗教的传统奉为教主。教主可使传统宗教和黄老结合而形成黄老道教,也可使传统宗教和儒术结合形成儒教。谁被选中,要看谁能使国家太平、皇位永固。儒术既然遇到了困难,不能挽救国家面临的危机,皇帝重新选择当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在儒术之外,曾经在历史上有过辉煌业绩的黄老,无疑是首选的对象。

桓帝在宫中祠祀黄老一年半之后就死了。灵帝即位,明确表示赞同襄楷的意见:

及灵帝即位,以楷书为然。太傅陈蕃举方正,不就。乡里宗之,每太守至,辄致礼请。中平中,与荀爽、郑玄俱以博士征,不至,卒于家。(《后汉书·襄楷传》)

荀爽、郑玄后来都成为一代儒宗,说明襄楷也不是微不足道的人物,在当时,他的声名可能还在荀、郑之上。襄楷的思想倾向,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至于汉灵帝“以楷书为然”,是赞同襄楷所上的奏章,还是赞同他所上的干吉神书,《襄楷传》所述语义不明。然而,即使仅仅赞同襄楷所上奏章,也不可避免地带有黄老倾向,因为襄楷的奏章中多次提到干吉之书。

赞同襄楷之书,当然要用其人,但是襄楷此次却不应征聘,和起初主动上书的态度大相径庭了。很可能,是襄楷看到,即使他应聘到朝中任职,也难以把他的主张付诸实施。独尊儒术以来,朝中大小官员几乎全是儒生,黄老学者连具官待问的资格都没有,他一人出山,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襄楷不出,灵帝也无力实行襄楷的主张,更无力按干吉神书去做。看来,依赖皇帝实现自己主张的道路是走不通了。于是,有着黄老倾向的儒生们,就开始另谋出路,他们要自己动手,实现自己的主张。这就是张角起义和张鲁的割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