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当武术文化的价值与概观

武当武术文化的价值与概观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当武术根植于中国道教文化之中,具有浓郁的传统武术文化特征和武当道教精神特色。武当武术文化的价值,可以从文化内部结构进行全面认识,从器物技术层、制度习俗层、心理价值层三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武当山古建筑群和武当武术同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武当武术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为其产业化提供了广大的消费群体。武当武术自身价值和发展状况相差甚远,武当武术的产业价值有待开发。

武当武术文化的价值与概观

武当武术根植于中国道教文化之中,具有浓郁的传统武术文化特征和武当道教精神特色。武当武术在道家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衍化、发展,充分吸收了道家的哲学思想,融汇了道家哲学、中医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内涵丰富,寓意深远,这使得武当武术在习练过程中处处闪烁着道教哲学思想的光辉,拥有着“道法自然”“尚弱处雌”“发于阴阳”等道教哲学的精神境界。武当武术文化融合了道家文化、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以及武当地域文化,三者结合使其文化思想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其文化内涵有待更进一步的挖掘和整理。

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文化应由“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精神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其中,“文化的物质层面,是最表层的;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属于最深层;介乎二者之间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11]。这种观点在我国学术界影响最大,也最为流行。

本书以文化结构圈层为分析框架,探讨武当武术文化的价值。武当武术文化的价值,可以从文化内部结构进行全面认识,从器物技术层、制度习俗层、心理价值层三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结合武当武术文化形成发展历程中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及整体性、不同武术文化的融合性、时代性、稳定性、危机性,把握武当武术文化的价值。

(一)武当武术的表层价值——器物技术层价值

武艺在宋元以前一直是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主流,武当武术也曾在冷兵器时代表现出很大的技击价值。古代的军事武艺讲究力量、速度,张三丰开始在少林武术的技术基础上探究“以柔弱胜刚强”之道,将少林武术与道家内丹养生术有机结合,开创了传统武术技击“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新理念,自此,武当武术成为内家拳的代表。与主张进攻的少林武术等外家拳相比,武当武术具有“后发先至”的效果。武当武术文化之所以具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至”的技击效果,这与它特殊的武术训练方法及其自身所追求的武术技击之道有关,涉及武当武术文化的养生健身价值和艺术价值。

随着武当武术的不断发展,武当武术的技击价值逐渐减弱,但作为武当武术表层的武当拳、武当武术套路、武当武术服装、器械、影视等却表现出了观赏娱乐的价值,正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能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这些为武当武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从武当武术的技术动作中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不尚拙力,顺其自然,注重行圆取像,炼气凝神,尚柔文静,不燥不僵,静若山岳,动若江河,行如蛇,动如羽,沉肩坠肘,虚胸实腹,松而不垮,停而不滞,中心安适”[12]等特点。一招一式都体现着武当武术真实的技艺美。武当武术太极拳中体现出的“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轻。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13]的思想,不仅具有明显的健身价值,而且也体现出了道家哲学的精神意境美,体现着一种对立统一之美。武当武术通过技术动作,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武术中以柔弱胜刚强的技击之妙,同时体现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精神意境。这些内涵综合表现出来,便是武当武术文化的艺术观赏价值。

(二)武当武术的中间层价值——制度习俗层价值

武当武术的训练过程充分吸收了道教内丹养生“性命双修”的修炼方法,因此武当武术在训练中讲究内外兼修、用意不用力、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武当武术融合了身体锻炼和心理训练,蕴含着丰富的道家哲学思想和道教内丹养生健身思想以及特殊的运动形式,这些都为武当武术文化的产业价值开发奠定了基础。(www.xing528.com)

武当山古建筑群和武当武术同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武当是太极拳的发源地,拳种繁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很高的产业价值。武当武术汲取了中国传统道家、儒家、佛家、兵家的优秀文化传统,以武演道,讲求天人合一,以柔克刚。武当武术文化是技击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健身养生价值和产业价值的完美结晶。

武当武术蕴含着很高的产业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效益的间接性。武当武术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陶冶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文化生活。但是,只有当武当武术运动能促进生产能力的提高时,才能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才表现出投资的效益。第二,收益的特殊性。武当武术投资主要用于满足人们健身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其投资的成果产生的体育服务被人们消费后的效果表现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这个成果的受益者是参加者个人,而不是投资者。第三,潜力的巨大性。武当武术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为其产业化提供了广大的消费群体。第四,创造的持久性。武当武术能够使参加者在长期的习练后,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故能对其生产产生积极作用,使之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第五,突出的思想性。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武当武术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美与内在美能满足人们的感官以及精神的需求,提高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程度。

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武当武术体系仍然处在自然发展状态,武当武术产业的开发也是“零打碎敲”。从武术产业方面来看,“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早已过时,无论从世界的影响力、知名度还是从经济效益来看,武当与少林似乎已是不可同日而语。武当武术自身价值和发展状况相差甚远,武当武术的产业价值有待开发。

(三)武当武术的核心层价值——心理层价值

“心理价值层”所体现出来的武当武术深层价值观念、审美趣味、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等是武当武术文化的核心。武当武术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荆楚文化、道教文化以及道家哲学思想影响,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养生健身价值即是道教文化传承的结果。武当武术的养生健身价值,区别于西方经济体育,独具特色,是武当武术发展的根基。武当武术自张三丰创立之日起,就强调“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图技击之末技”,融技击与养生健身于一体,强调以养生为主,这使武当武术具有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养生价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武当武术这一既有套路表演又有养生健身价值的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在当今体育界一些过分追求技艺、轻视体育精神的观念的影响下,体育界发生了一些体育伦理缺失、道德沦丧的行为,武术界也存在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重技轻德的观念也许能够使运动成绩得到一时的提升,但却忽略了体育对人格、人文关怀、精神素养的培养。武当武术注重武德修养,凸显了武术内外兼修的运动特点,更关注人的生命。中华武德源远流长,是武当武术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在行为层面上可以调节社会关系和人们的行为,在精神层面上是一种彰显武术核心凝聚力的道德品质。纵向看,自秦汉至今,武德在各个时期都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横向看,武德包含军事、民间和教育(学校)三个方面,它包含了对国家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对先辈的孝敬、对朋友的信义、对百姓的关怀和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追求,这些都是武术文化精神层面的核心。

武当武术以其博大的精神内涵和完备的价值体系为全人类造福。而其中包含的武德对树立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健康形象,激扬民族努力奋斗的豪情,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