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色彩的美在剧作中的重要性及其表现方式

色彩的美在剧作中的重要性及其表现方式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二,色彩作为不可或缺的剧作因素,能够参与到剧情中铺陈情节、表现冲突、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这就使得色彩成了叙事和抒情的剧作元素。因此,色彩能够成为整部影片的灵魂,通过色彩暗喻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变化,从而深化影片的主题。苏丽珍的旗袍不断变化,展现了色彩的表现力、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与苏丽珍的内心波动、情感变化相一

色彩的美在剧作中的重要性及其表现方式

电影史上,彩色的出现是新的电影造型手段,它使得电影画面从黑白的单色表现进展到丰富的彩色表现,加强了电影画面的逼真性。当然,在电影中色彩的主要作用不是还原自然景物,而是作为电影语言的构成元素,增强电影艺术的表现力。

与绘画不同,电影画面的运动感增强了色彩的表现力。巴拉兹指出:“彩色片之所以能够存在,从艺术上看,仅仅在于动的彩色尚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40]巴拉兹举例说,画家能够画出一张苍白的脸,但他绝不能画出脸色变白这一富有戏剧性的现象。因此,影视作品中,色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视觉语言,它通过烘托影片主题、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艺术氛围。

一、色彩的审美特性

色彩来自不同波长的光。17世纪时英国科学家牛顿使用三棱镜太阳光分为青、紫、绿、黄、橙、红六种颜色,从科学上揭开了色彩的奥秘。无论春光明媚日子里的桃红柳绿,还是秋风萧瑟日子里的黄叶飘飞,人们总会惊叹自然之美,这里离不开对色彩的感受。实际上,自然景物的色彩不是固有的,而是它们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反射造成的。

就色彩表达的审美情感而言,红色是热烈而兴奋的;黄色是明朗而欢乐的;绿色是平静而稳定的;蓝色是冷静而忧伤的;白色是凉爽而纯净的;黑色是无奈而绝望的。色彩能给人带来生理刺激,还能产生联想作用,它们离不开人的感官敏锐程度和生活经验,因此,色彩还具备文化意义,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色彩的生理感受、联想和在文化中的意义,是它在影视中运用的基础。其一,在银幕造型方面,黑、白、灰三种颜色是黑白电影的造型元素;彩色影片使用不同色调和色彩的微妙变化来生动逼真地展示环境和时间的特征。其二,色彩作为不可或缺的剧作因素,能够参与到剧情中铺陈情节、表现冲突、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这就使得色彩成了叙事和抒情的剧作元素。其三,色彩成为影视文本的构成元素,通过色彩的蒙太奇运用制造影视语段的审美效果。比如,为了表现强烈的情绪,可以在彩色画面之后接上黑色画面;用彩色段落和黑白段落的对比来表现幻觉和回忆、表现时间和空间的转移等。

总之,影视作品的色彩有着巨大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它也可以成为影片艺术风格的重要标志。

二、影视色彩的表意和抒情

在影视艺术中,表意和抒情实际上是无法分开的,它们相互融合在一起,影片所表达的“意”是“情中意”,它更突出“意”;所抒的情是“意中情”,它更突出“情”。作为影视作品中视觉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能够直观地传达影片主题、人物心情,也体现出表意和抒情的功能。

(一)影视色彩的表意功能

色彩的表意作用源于它的联想作用和在不同文化中的价值,它在影视作品中往往被导演主动地使用。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说:“在解决影片中的彩色问题时,首先应当考虑的恰恰就是这一点:彩色的意义。”[341]电影的“彩色表现手法将与形象和主题、内容和戏剧性、动作和音乐等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彩色作为电影感染力与电影语言的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因素,也将加入它们的行列。”[342]在实践中,爱森斯坦力图使用色彩来表达意义。(www.xing528.com)

灰色是爱森斯坦导演的影片《战舰波将金号》的色彩基调,战舰、海面、灰雾都是灰色,它表现起义前的低沉气氛。在影片进行过程中,灰色向黑色、白色两个方向演进:军官们的黑色制服、夜晚的黑色,表征着反动势力的凶残;水兵们白色制服的飞舞,表现出起义水兵们的欢乐。在战舰波将金号起义后升起了红旗。爱森斯坦说:“旗帜的红色像一个信号似的闯入了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可是,这里所以运用红色,首先是因为它在影片中不仅仅是一种色彩,而且是一种意义。”[343]红色象征着革命和胜利,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在影视画面中,可以有多种色彩表达的形式,它们构成多种叙事的内涵,这些叙事内涵带有导演个人的风格特征。香港导演王家卫的影视作品中,常常使用色彩来表达感情、创造氛围、叙说故事。他执导的影片《春光乍泄》(1997)表现了一对同性恋人何宝荣与黎耀辉去南美洲游玩过程中情感的悲欢离合。影片中,黎耀辉租住的小公寓,走廊是漫长古怪的,房间布局是奇特的,它的墙纸艳丽而夸张,床和吊灯呈现为绿色,床上用品是红色的,灯光是鹅黄色的,成为两人情感生活的写照。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使用红色的意象:红高粱、红灯笼、红盖头、红花轿,成为导演对中国文化独特的视觉传达方式;冯小刚执导影片《夜宴》(2006)使用红、白、黑、灰四种色彩,构成结构全片的剧作元素。在影片中,红色与白色影像的多重对比,构成重要的叙事张力与冲突:红色是高贵,也是阴谋和欲望;白色代表纯洁,也代表着冤屈。在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执导的《蓝色(1993)》中,蓝色基调的荒寒阴冷直逼人心。

象征某种情感或观念,是影视作品运用色彩的主要目的。意大利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在影片《红色沙漠》(1964)中,把色彩作为象征手段,讲述了在工业文明背景下女子吉莲娜混乱的内心状态。在这个物质生活丰富的社会,吉莲娜的精神迷失了,她的内心空虚孤独,犹如荒芜的沙漠。在影片中,安东尼奥尼简化甚至舍弃了叙事和戏剧冲突,把色彩作为影片的一个元素来表达人物情绪,营造影片氛围。紫色的天,蓝色的街,黑色的海,黄色的烟。在一片白雾中走过红衣女人,她的心是灰色的。色彩在影片中具有了更多的主观性和情绪性,表达了人对自身状况的不安定感。

陈凯歌执导的《黄土地》(1984)中,黄色是影片的主色调,黄土地、黄河凝结着中华民族对大地的复杂情感,象征着我们的文化家园。影片的大部分外景在早晨或黄昏拍摄,使得黄土地的色调更加浓重,实现了浑厚博大的历史感和沉重压抑的现实感的有机结合,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土地的崇敬与眷恋。

(二)影视色彩的抒情功能

一般来说,每一部影视作品都应该有一个总体的视觉基调,这种视觉基调实质上是一种思想的情感基调,往往用色彩来表现。因此,色彩能够成为整部影片的灵魂,通过色彩暗喻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变化,从而深化影片的主题。

比如,王家卫执导的影片《花样年华》(2000),其色彩魅力可以从女主人公苏丽珍的旗袍上见出一斑。苏丽珍的旗袍不断变化,展现了色彩的表现力、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与苏丽珍的内心波动、情感变化相一致。在影片中,不断变化的旗袍颜色与暗淡的画面色调形成了鲜明对比,画面的灰暗色调将旗袍的色彩映衬得更加突出,使之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从表11-1的几个例子中可以见出这种变化。

表11-1《花样年华》色彩分析

又如,张艺谋执导的《英雄》(2002)运用了多种颜色的情感性质和文化意义,影片将颜色发挥到极致,为每种画面的色调都赋予不同的喻义,使之在推动故事发展、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开篇是秦王的大殿,以黑色为背景,奠定了影片的基调:充满杀气、深邃严肃,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第二段以红色为主色调,红色热烈张扬,表达冲动、背叛、嫉妒和愤恨,在强劲的红色烘托下,枫树林中血色残阳映照的对战像凤舞花飞一样美不胜收;影片中的蓝色表达了冷峻、神秘、忧郁,在蓝色背景中,残剑与无名的湖中对战,呈现出一副高山流水、美不胜收的中国山水图画;影片最后是白色,白色是七种颜色的综合,七种颜色在白色里都消失了它们的个性,白色是丰富的,也是沉寂的。在影片中,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是凄凉的,是残剑、飞雪出现的最后的颜色,也代表了二人纯粹的爱情。色彩的转换分割了影片,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跳转,也产生了独特的视觉美感。

就影视作品的总体视觉基调而言,影片《黑炮事件》用橘红色基调制造观影过程中的焦灼感和危机感,表现了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吴贻弓执导的《城南旧事》用灰暗古朴的色彩基调表现生命成长过程中与往昔告别的忧愁;李少红执导的25集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2002)用红色作为色彩基调,表现情感的执着和生命力的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