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血压脑出血研究与临床》审稿意见的优化建议

《高血压脑出血研究与临床》审稿意见的优化建议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者撰稿认真,反复推敲,恰如其分地将高血压脑出血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成果与临床紧密结合,填补了神经外科这项空白。(何传盛,《〈高血压脑出血研究与临床〉审稿意见》,原载《出版科学》,1996年第2期,略有删节。在《〈高血压脑出血研究与临床〉审稿意见》中,就语言表达与专业术语的规范性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举出

《高血压脑出血研究与临床》审稿意见的优化建议

血压脑出血研究与临床》一稿由湖北医科大学校长、著名脑外科专家袁先厚教授担任主编,其编委及撰写者包括湖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外科主任袁忠惠教授等七位专家。全稿二十余万字,从脑血管的应用解剖入手,由浅入深地阐述了脑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高血压脑出血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并有三十多幅黑白线条图和近十张黑白照片,可称“图文并茂”。该书会受到临床内外科,尤其是神经外科专业读者青睐,并能指导高血压患者预防并发症和自我保健。

责任编辑对此稿审、校多次,提出了修改意见,并从专业角度同作者交换了意见。总的来说,作者对多数意见表示接受,但对个别段落的内容修改有异议,一些具体意见作者持保留态度。作者之间也有争议。

审读后,我认为责任编辑对书稿内容作了认真审读,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作者撰稿认真,反复推敲,恰如其分地将高血压脑出血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成果与临床紧密结合,填补了神经外科这项空白。同时,突出了选题应表达的内容,使专业工作者掌握该书内容后,在临床工作中能少走弯路,获得难得的经验。书稿的特色表现在科学性和临床实用性较强,内容丰富、新颖,资料全面、具体,专业论述深入浅出,读者容易接受、应用。

对于责任编辑与作者存在的一些不同意见,我的看法如下:

一、原稿第157页有段话:“颅内出血后邻近脑组织受到血肿压迫造成损伤并出现水肿,如同颅内肿瘤所致压迫而导致一系列病理改变,影响着脑的血液循环及脑脊液循环,进而有颅内压持续升高的情况发生脑疝,造成继发性脑干损伤。位于脑的深部基底节和丘脑及其附近的血肿此种情况发生迅速。”

责任编辑反复推敲这段后,仍感最后这句“位于脑的深部基底节和丘脑及其附近的血肿此种情况发生迅速”与前句衔接不起来,又没有将内容表达清楚,建议删除此句。撰稿者表示最后一句不能删除,因为这是解释此段专业内容的关键句。

我觉得双方意见都有一定道理,这句放在原处不动,确实是没有表达内容的因果关系,但删除这句,则无法说清血肿的部位及所造成脑组织的损伤和水肿的原因。建议将此句用括号括起来,置于这段开始的第一句后。这样内容衔接,表述也明确了。

二、原稿第160页提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其中叙述“临床常突然发病,每次发作可由几分钟到几小时,一般30分钟左右,神经功能障碍时间长者,可持续24小时内完全恢复”。

责任编辑审读这段后,提出这段最后一句与前面接起来看,总觉得差点什么似的,文字欠通顺。作者则认为此句表达了应介绍的专业内容。

脑外科专业工作者认为,从临床角度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对于神经功能障碍时间较长的患者,是个别特殊病例,完全恢复神经功能不能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而要持续24小时内才能逐渐缓解或恢复。要强调此点使专业读者明确这例特殊的病情,以利今后在临床遇到这种病例,便于诊治,但文句确未表达很清楚。我认为可以修改为:“临床常突然发病,每次发作可由几分钟到几小时,一般30分钟左右。有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时间长些,可持续24小时内完全恢复。”这既保留了原意,又将欠通顺的句子作了相应的调整。

三、原稿第52页有一段:“有作者报道l例,CT显示大脑中动脉区大片低密度,第二天脑血管造影动脉相无阻塞,静脉相过早出现,提示短暂的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伴随其后的完全再通。”有作者提出这段开头的“1例”可删除,有作者不同意删除,因为表明非常罕见。我认为可将“1例”加上括号,既表明了罕见的病例,语意也较顺畅。

四、关于计量单位不统一问题。科学技术类书稿的计量单位,应统一采用国际计量单位,原来延用的计量单位的量、单位、数值,专业人员很熟悉,应用很习惯。为此,可统一改为国际计量单位,其后用括号注明以往常用的计量单位,便于专业工作者对照比较。如血压,原稿第89页提到“引起血压下降10/5mmHg”应改为“引起血压下降1.33/0.66kPa(10/5mmHg)”。 (www.xing528.com)

除上述意见外,原稿整理加工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书稿版式应统一。常用各级标题的字形、字号应一致,包括表序、表题及图序、图题用字大小、字形应统一;各级标题同时标明外文名称应规范。若发现有的同级标题没有标明外文名称,应全书统一删除或用括号置于正文叙述相应内容后表示。

还有符号的一致。原稿第4页,“颈椎第四水平”应统一用“C4水平”。

科技类书稿的术语统一很重要,如并发症的“症”、综合征的“征”、适应证和禁忌证的“证”,这三种术语最后一个字的读音相近,不能相互混用,稿中的这些用语应认真核改,否则会出笑话。又如原稿第85页“高血压脑溢血”应统一改为“高血压脑出血”,正文几处出现均应改正。

时间的叙述不能省略,如“1960年”不能省略为“60年”。

此稿错别字较多,应引起注意,如末梢的梢不应是稍,重叠的叠不应是迭,迟钝的钝不应是纯,椭圆的圆不应是园,报道的道不应是导,等等。

专业性很强的科技类书稿,专业用语应恰当,原稿第73页“随着年龄增加,脑底动脉血流速度逐渐减少”,应改为“逐渐减慢”。又如原稿第157页“脑内出血后”应改为“颅内出血后”。

(何传盛,《〈高血压脑出血研究与临床〉审稿意见》,原载《出版科学》,1996年第2期,略有删节。)

评析:

医学等科技领域的专业稿件,审稿时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是科学性和专业性的问题。科学性指观点正确、材料确凿、逻辑严密、结构完善、体例一致等;专业性主要是针对某一领域内的专著而言的,专业稿件必须具备专业性。在审理这类稿件时,如果审稿编辑能在相关领域具备同作者平等对话的能力,则最为合适,因为这样,编辑既能把握好书稿的科学性,也能很好地对书稿的专业性进行把关。不然的话,就需要请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外审,以对稿件的质量和价值进行评价与衡量。即使是科技类的书稿,在讲求其科学性的同时还必须要追求其艺术性,或者也可以说艺术性是科学性的另一种体现,科技类书稿中的语言文字表述必须经得起推敲,这便是其艺术性的体现。本案例就是对科技类稿件科学性与艺术性审理的典型,编辑在审稿时,力求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皆具。在《〈高血压脑出血研究与临床〉审稿意见》中,就语言表达与专业术语的规范性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举出了具体的例子,大到专业名词,小到单位、符号,其表述都必须严谨、科学、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具科学性、更加完美,使之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指导。像本案例这样的医学题材书稿,错一个小数点很可能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不可不慎重处理。从本案例中还能看出,作为一名合格的审稿编辑,“T”字形知识结构的具备是必不可少的。编辑既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又必须有自身所精通的一个专业领域,如此方能将审稿工作做得得心应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