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仪的特性及其在西方的传播

礼仪的特性及其在西方的传播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礼仪在西方有通行证之称。这迫使孔子四处拜师,广学礼乐,终成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并通过教育、传播推动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发展。礼仪一旦成为一种格式,自然要受制于群体意志。礼仪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制于主流文化,统治阶级的提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礼仪文化是主流文化的一种派生物,它受统治阶级思想意识所制约。

礼仪的特性及其在西方的传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礼仪也具有了多种属性和特点。

1.礼仪具有从属性

礼仪是一种精神风尚,受制于主流文化,具有明显的从属性。

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

一对来昆明旅游的老年夫妇,兴致勃勃地上了公共汽车,发现有一个空位,他们正想坐下却发现位子上有一滩水。两位老人没有带纸巾,只好站在摇晃的车厢里。正好有一家三口站在两位老人身旁,那位父亲掏出一张纸巾,弯腰把椅子上的水擦干,热情地请两位老人坐下。老人回到四川后,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寄到昆明的《春城晚报》,表达他们对昆明和那家人的感激……

在这一事件中,你悟出了什么?

施礼者使人感受到尊敬与关爱 使这对老夫妇备感欣慰的是这一家三口对老人的尊敬,他们的行为使这对来自他乡的老夫妇真切地感受到了温暖,所以他们才会感动,并将这种感动扩展到对整个昆明的怀念。这一家三口人的行为不仅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尊老爱幼、扬善惩恶的主流文化意识,也反映了人们渴望得到礼遇的心情

施礼者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 我们这个时代提倡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这是应有的美德。这种美德是人们渴望得到的。而要具备这种美德就必须加强修养,具备了这种内在修养的人,会时时处处表现出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的行为习惯,就像那一家人在关爱别人时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

2.礼仪是一种道德规范

礼仪是一种道德规范,受制于统治阶级。

17世纪前后,西方法庭在审理案件时允许有人旁听,但进入法庭必须持有通行证。持通行证进入法庭,必须严格遵守法庭的所有规定,否则将被视为藐视法庭。这一形式逐渐演变成人们所应该遵守的一套规范的、符合社会普通审美的礼仪。因此,礼仪在西方有通行证之称。

2500年前,少年的孔子曾因不懂礼而被当时处于统治阶级地位的季氏的家臣阳虎羞辱。这迫使孔子四处拜师,广学礼乐,终成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并通过教育、传播推动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发展。

2500年后的今天,一切无礼的行为都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每一个人只有遵循礼仪规范,时时刻刻讲究礼节、礼貌,从而表现出自己良好的气质、修养、精神,以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使自己成为这个新时代所倡导的高尚、文明的人。

3.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

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受制于环境。(www.xing528.com)

有一学会的领导到各学会所在地了解情况,推进工作。他与某高校领导的会晤选择在一环境优雅的饭店。席间,学会领导的同行和作陪的来宾向东道主——高校领导双手递上名片,这位领导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拿过名片,随便看了一眼就放在桌子上。饭后,高校领导和其同事有事先走,留下来宾和被丢弃在杯盘之间的名片。

你怎么看这一行为?

21世纪的今天,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在道德生活领域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同一件事,同一个行为,得到的评价也往往不同。这是不是说,在任何环境下都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了呢?显然不是。对上述行为给予肯定的恐怕没有,这种行为不仅暴露了自身缺乏修养,使客人不悦,而且会因此失去合作机会。

在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公务往来接待中,有一条不成文的对等接待原则,只有遵循了这条原则,才能表示应有的礼遇。国家领导人之间的来访也同样如此,否则将被认为是无礼,严重失礼甚至可能引发国际争端。

由此可见,行为准则虽然不成法,没有条款强制执行,但在社会生活中它已被约定俗成,任何社会成员,只要不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则会受到轻视或唾弃,尤其是在特定的民族地区,特定的环境之中。所谓入乡随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礼仪是一种程序和行为

礼仪是一种程序和行为,受制于群体意志。

所谓程序,指的是一种格式,或一种套路。每一种礼仪活动几乎都要遵循一定的格式。而且这些格式受制于活动的组织者或某一群体的意志。如:各种大型开业庆典活动,一般的程序是迎宾,主持人宣布庆典开始,领导讲话,来宾讲话,剪彩,表演,欢送客人。这一套程序是人们在多年的公务活动中逐渐总结出来的,是群体智慧的结晶。

礼仪一旦成为一种格式,自然要受制于群体意志。有时礼仪又表现为一种行为,如见面时的握手、点头,分别时的挥手、吻别,带路时的侧身用手掌示意等等,这种行为,同样受制于群体意志,正因为如此,才会通行,才会为大家所接受。

在任何时代,人们都祟尚知书达礼的言行。

据《汉书·郦食其传》载,当已六十多岁的穷书生郦食其初次去见刘邦时,刘邦正靠在床上叫两个女子为他洗脚。郦食其上前作揖而不下跪,他对刘邦说:“您打算助秦还是灭秦呢?”刘邦生气地说:“书呆子,天下吃足了秦的苦头,当然要去灭秦啦!”郦食其问:“既然如此,您为什么对长者如此傲慢呢?”刘邦一听,脚也来不及擦,急忙整理衣服请郦食其上坐,并请郦食其指教。

从这一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礼仪是人们精神中非常渴望的东西,也是可以在某种特定情形下使人平等相待的砝码。礼仪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制于主流文化,统治阶级的提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礼仪文化是主流文化的一种派生物,它受统治阶级思想意识所制约。

礼仪文化受制于主流文化,还表现在它一旦生成,就被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服务于统治阶级、群体意志。总之,它可以被不同时代的人们随着时代主流文化的不同而选择,它可以用于提高自身的修养,提升企业的形象,包装推销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