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方与西方:两大文化巨头

东方与西方:两大文化巨头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单位这个概念,是林语堂对某些社会实体的一个命名。林语堂所指出的两个最大的文化单位,也就是东方与西方。在林语堂的许多文化作品中,对东西方文化也进行了定性。他写到东方文化在遭遇到另外一种强势文化时所采取的策略,这种文化策略显然和西方文化全面入侵的姿态完全不同。在西方入侵的过程中,被入侵者只能全盘接受这种被殖民的地位,因此这种殖民和被殖民的文化所持的立场是完全不同的。

东方与西方:两大文化巨头

文化单位这个概念,是林语堂对某些社会实体的一个命名。它的建立是基于一些不同的原则,比如说从地理的角度出发,或者较为复杂一点的,就会从语言、书写、符号、民族或者种族的角度出发。林语堂所使用的分类法并不新异,比如说南方人、北方人、德国人、法国人中国人日本人、欧洲人等等,这些都是跨文化交流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分类法。

林语堂所指出的两个最大的文化单位,也就是东方与西方。这也是他花了大量的笔墨进行对照比较的两个文化单位,也是我们将要阐述的两个文化单位。但是在林语堂的文化观中,东方和西方是怎么区分的。在深入探讨林语堂的东西方概念之前,有一点要强调,即林语堂的写作通常会采用一些术语,并进而比照它们在东西方文化中的不同含义。然而我们要明确的是,采用术语或者说从语言的初始意义出发,为了照顾他的西方读者,为了更有利于向西方介绍中国。而这正是林语堂写文章的初衷之一。正如林语堂所说的文章里不过是他表达中国人的观点。实际上,他的作品的所有目的都仅在于将“东方”的观点介绍给西方。

在林语堂这里,“西方”概念包括欧洲大陆与美洲。而且,我们也发现,在对后起工业国家和殖民地国家进行描述的时候,他使用的一些术语和社会学家以及政治家使用的词汇非常相似。比如在说到西方文化价值时,他通常指的西欧国家,而说到美洲时,他指的通常是北美,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美国。他很少谈东欧国家,即便略有涉及,也不过是讲讲时政之类的东西,从未看到过他从文化层面探讨过东欧国家的问题。此外,他也很少涉及北欧国家。

他对于东方的范围就更为主观,他往往将东方直接等同于中国,而不是亚洲。他认为俄国是半亚洲的国家,他也很少提及散布在中欧地带之间的游牧民族文化,对亚洲的阿拉伯文化和穆斯林文化的讨论就更少了。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当他研究印度的时候,他将中国与印度合起来,同时放在“东方”这个概念下来考虑,正如他的标题《中国和印度之智慧》所写的那样。(www.xing528.com)

对东方和西方的区分,反映了林语堂的一个思维方式,即他的整个思想事实上是在“远东”和“远西方”这样两个极端概念之上形成的。在中文里,没有“远西方”这个词的说法,但这个词对理解林语堂的思想其实非常重要。

在林语堂的许多文化作品中,对东西方文化也进行了定性。《谈中西文化》中描绘到:“西方主动,东方主静,西方主取,东方主守,西方主格物致知之理,东方主安心立身之道,互相调和,为当无用。”另外一个例子显得比较抽象概括。例如,当他描述西方人在中国生活的情况时,他不仅从文化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展示了西方人对中国殖民统治的全面深入,同时也刻画了西方人的不通情理、它们的顽固。

为把握“远东”的内涵,他通过把“远东”和“远西方”放到一起对比。他写到东方文化在遭遇到另外一种强势文化时所采取的策略,这种文化策略显然和西方文化全面入侵的姿态完全不同。在西方入侵的过程中,被入侵者只能全盘接受这种被殖民的地位,因此这种殖民和被殖民的文化所持的立场是完全不同的。但林语堂在这个问题上显然更为深刻。在《吾国与吾民》中,他指出来自外族文化的“入侵”对中国文明发展的作用。这种对外族文化的接纳与融合,使得本族文化得到持续的滋养并保持活力。他指出中原地带在历史上曾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袭击,以及来自他们文化的冲突。和一切战争一样,灾难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中国文化转而汲取了外族的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从而使得中国文化当中的“阴性”特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林语堂不仅是从这个方面来定义中国文化的“阴性特征”,在这一章里,还描述了这种现象的周期循环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