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浮士德》:从文学到音乐的跨界之旅

《浮士德》:从文学到音乐的跨界之旅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浮士德》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浮士德是由一个真人逐步变化而成的文学形象。《浮士德》几乎耗费了歌德毕生的心血,写完它之后,不到8个月,歌德在1832年3月22日与世长辞。据分析,歌德在创作《浮士德》第二部的时候,可能从《弥赛亚》中获得了不少的灵感。古诺在1859年创作了歌剧《浮士德》。斯特拉文斯基也创作过有关《浮士德》的音乐曲目。

《浮士德》:从文学到音乐的跨界之旅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问世于1808年,第二部问世于1832年。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浮士德是由一个真人逐步变化而成的文学形象。据史料记载,作为真人的浮士德生活在16世纪初,与马丁·路德是同时代人。他是一个占星家、数学家,还擅长医术。他四处游历,与当时的诸多学者有过交流,还讲授过荷马的作品。浮士德的拉丁文写法“Fsustus”含有“幸福的”含义,常常为当时的占星家、炼金术师和魔术师用来做自己的姓氏。也有传说他自诉自己不信上帝而信魔鬼,是一个地道的江湖骗子。无论是哪一种记载或传说,都存在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浮士德是一个热爱知识并拥有知识的人,而且与魔鬼结下了盟约。

1587年,一本名为《浮士德博士的故事》的图书在法兰克福面世,约翰·施皮斯将浮士德作为反面典型来处理,他想要“长上鹰的翅膀,探究天上和地下的一切根源”,不惜向魔鬼出卖了自己的灵魂,最终惨死在自己的家中。

这本书很快就传去了英国,英国剧作家马洛据之改编出《浮士德的悲剧故事》,在1588年出版。浮士德在马洛笔下生出了一些正面的积极意义,被写成一个巨人式的人物,知识也被肯定为最伟大的力量。

马洛的剧本在17世纪初由英国的旅行剧团带到德国各地巡演,后来又被德国人改编成地道的德国戏和木偶戏。

莱辛是德国启蒙主义的巨将,是他发现了浮士德作为戏剧题材所能具有的重大价值,而且他特别提出了浮士德的拯救问题,因为在那之前,浮士德的结局都是被魔鬼劫往了地狱

歌德的《浮士德》构思宏伟,结构庞大,时庄时谐,有讽有颂,风格多变,色彩斑驳。它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既处处阐发了极为深刻的哲学内容,又时时呈现着极为广泛的尘内尘外生活,还特别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和配置人物,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浮士德》几乎耗费了歌德毕生的心血,写完它之后,不到8个月,歌德在1832年3月22日与世长辞。他最后说的一句话是:“给我更多的灯吧。”

德国学者恩斯特·瓦希勒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和《浮士德》最德国。每一个德国人都必须读懂这两本书。”

维也纳城堡剧院院长弗朗茨·丁格尔施泰特更是对《浮士德》崇拜得五体投地,视之为“我们民族的第二部《圣经》”。而浮士德曾被歌德称为“神子”。

1874年出版的《浮士德》插图

自从《浮士德》第一部分在1808年面世之后,古典音乐作曲家们都纷纷以之为自己的音乐创作题材。

歌德对音乐还是有相当认识的。他在家乡法兰克福学会弹钢琴,后来在斯特拉斯堡学会了拉小提琴

歌德相信人的天性就是音乐宇宙的源泉。“音乐是一切诗所从出和所归宿的真元。”1820年,歌德还说过这样一句很实在的话来感谢音乐:“我听了音乐之后,工作总是顺利得多。”

在生命中的最后3年中,歌德还在研究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参孙》《犹大·马加比》。据分析,歌德在创作《浮士德》第二部的时候,可能从《弥赛亚》中获得了不少的灵感。

歌德在世之时,也对自己的《浮士德》被音乐化充满了渴望,他认为只有同时具有德意志天性和意大利风格的作曲家才能堪当大任,“那音乐应该和《唐璜》的性格相近。莫扎特该为《浮士德》作曲”。(www.xing528.com)

最早将《浮士德》用到音乐中的尝试有可能是施波尔在1816年创作的歌剧《浮士德》。

施波尔1784年生于德国的布伦瑞克,1820年在伦敦以小提琴独奏家的身份首演,曲目是他自己创作的第八协奏曲,结果在英国掀起了一股施波尔热浪。还是在1820年,他面对伦敦爱乐乐团站立,从口袋里掏出他的秘密武器即一支小棍子发出了“开始”的提示,人们因而认为,正是从施波尔开始,正式转到了视觉指挥方法。

瓦格纳在1832年创作了《歌德的浮士德中的歌曲7首》,在1840年创作了《浮士德序曲》。

罗伯特·舒曼在1844年到1853年创作了《歌德浮士德中的场景》。

柏辽兹在1846年创作了戏剧配乐《浮士德的沉沦》。

施波尔像

李斯特的《浮士德交响曲》是1854年在魏玛写成并首演。这部交响曲被他加上了这样一个副标题——“据歌德作品而为大型管弦乐队、男高音独唱和男声合唱而写的三幅性格画”。3年之后,他又补写了终曲的尾声合唱。

古诺在1859年创作了歌剧《浮士德》。

意大利作曲家博伊托在1866年到1867年创作了歌剧《梅菲斯特》。

马勒在1906年到1907年的《第八交响曲》将《浮士德》第二部分结尾的场景借用过去,取名为《一切死亡皆为幻象》。

索尼在1916年到1924年创作了歌剧《浮士德博士》。

安东·鲁宾斯坦在1864年完成的《浮士德》起初是按交响曲写作的,后来交出的是一个单乐章的管弦乐作品。

斯特拉文斯基也创作过有关《浮士德》的音乐曲目。

德国作曲家施尼特凯回忆自己从15岁开始,至少读过五遍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他在1983年写出《浮士德康塔塔》,1994年完成歌剧《浮士德博士的一生》,都以歌德的《浮士德》为脚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