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保护古冢中的书简:汲县制度详解

如何保护古冢中的书简:汲县制度详解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汲冢书简册制度,以荀勖《穆天子传序》言之稍详,其言曰:汲县民不准盗发古冢,所得书皆竹简素丝编。五十七篇者,古文竹简出于孔壁者也;四十六卷者,孔安国以今文读之,书于帛素,故称为卷。王隐《晋书·束晳传》仅云大凡七十五卷。唐修《晋书·束晳传》昧于篇卷不同之制,妄改为七十五篇。

如何保护古冢中的书简:汲县制度详解

汲冢书简册制度,以荀勖《穆天子传序》言之稍详,其言曰:

汲县民不准盗发古冢,所得书皆竹简素丝编。以臣最前所考定古尺度其简,长二尺四寸,以墨书,一简四十字

案:战国之时,书以古文,著之竹简,故称为篇。至于汉代,书以今文,著之帛素,故称为卷。观《汉书·艺文志》,凡战国古文旧书皆称篇,及汉以今文写之,始称卷,如《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为五十七篇。五十七篇者,古文竹简出于孔壁者也;四十六卷者,孔安国以今文读之,书于帛素,故称为卷。此其证也。汲冢之书,书以古文,著于竹简,除断简残编不能校理外,[16]其完整者究有若干篇,荀勖、束晳皆不明言,此其最疏略者。王隐《晋书·束晳传》仅云大凡七十五卷。《史记·周本纪》正义亦云按汲郡汲县发魏襄王冢,得古书册七十五卷。唐修《晋书·束晳传》昧于篇卷不同之制,妄改为七十五篇。不知七十五卷者,指晋时写以今隶,改为纸本而言,其汲冢古文竹简原书究有若干篇,仍不能知也。例如《周书》七十一篇,包括于杂书十九卷之中,荀勖《中经新簿汲冢周书》十卷,采于《隋书·经籍志》者,实已改为今隶纸本,而古文竹简,乃为七十一篇。其他各书,若皆以此例推之,则篇多卷少可知也。《隋书·经籍志》有《古文琐语》四卷,王隐《晋书·束晳传》称为十一卷,盖荀勖本合十一篇为四卷,束晳本仍依十一篇为十一卷,亦其一证。唐修《晋书》,篇卷淆乱,遂致《周书》七十一篇包括于杂书十九篇之中,而不知其谬,致使后人疑汲冢无《周书》。此皆不明简册制度之过也。(www.xing528.com)

荀氏所谓以墨书者,案王隐《晋书·束晳传》云“得竹书漆字科斗之文”,唐修《晋书·束晳传》亦云漆书。近人《穆天子传西征讲疏》云:“盖古者墨书即漆书也,《仪礼·士昏礼》郑注‘墨车,漆车’可证。”案此说是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