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巧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巧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言文断句,古代称为“句读”。断句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三)检查核对断句完成后,要在心里或口头诵读检查,结合语法、语境、语感等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查自己的断句是否正确合理。只有贯通上下文意,才可依据文意断句。平时注意积累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固定格式,对文言文断句具有较大帮助。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巧

文言文断句,古代称为“句读”。断句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

一、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一)注重语境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外部语境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际词义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有些则要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 。注重语境可以归纳为:断句时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二)先易后难

文言文断句可以先断简单的、自己容易把握的语句,逐渐缩小范围,最后攻克难点。

(三)检查核对

断句完成后,要在心里或口头诵读检查,结合语法、语境、语感等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查自己的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四)勤于练习

文言文断句需以课本为主,注重实词、虚词、词法、句法的学习积累,培养扎实的文言文功底,熟读熟背一些典范的文言文,以培养语感。另外,要多做练习,提高断句能力。

二、文言文断句的主要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主要采用谓语标志断句法。另外,要依据具体文段,综合采用对话标志断句法、虚词标志断句法、句式标志断句法、修辞方法断句法和总分关系断句法等多种方法,紧密结合具体语境断句。

(一)谓语标志断句法

汉语单句主要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是包含主语和谓语的单句,非主谓句是分不出主语、谓语的单句。汉语单句大多是由主谓句组成的。

在主谓句中,谓语多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其中充当谓语的动词往往是连接主语和宾语的纽带。断句时可以特别注意抓住充当谓语的动词。抓住充当谓语的动词,前找主语,后找宾语,最终抓住句子主干,使句子完整,以此寻找到句子的停顿点。

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句中的“奋、御、亡、制、鞭笞、威振”等几个动词都是句中的谓语,后面分别带着宾语“余烈、宇内、诸侯、六合、天下、四海”,所以,在这些宾语后断句。

(二)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做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此来断句。

例: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句中“沛公曰、良曰、沛公曰”是典型的对话标志,可据此断句。

(三)虚词标志断句法

(1)句首语气助词:夫、盖、焉、惟、斯等。

(2)句尾语气助词: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

(3)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这类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有贯通上下文意,才可依据文意断句。

(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只有贯通上下文意,才可依据文意断句。(www.xing528.com)

(6)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且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例: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句中“于是、夫、则、而、故”都是虚词,可以据此贯通文意,依据文意断句。

(四)句式标志断句法

掌握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固定格式对文言文断句有较大帮助。例如:

(1)注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是被动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是反问句式。

(2)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如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

(3)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如“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平时注意积累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固定格式,对文言文断句具有较大帮助。

(五)修辞方法断句法

文言文有自己的特点。句式上又以四、六句居多。修辞上善用对偶、排比、反复、顶真、互文等句式整齐的修辞手法。在遇到这些修辞手法时,可以抓住修辞手法的特点来断句。

例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对偶)

例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顶真)

(六)总分关系断句法

有的句子间是总分关系,依据总分关系也可以较好地断句。

例1: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先分后总)

例2: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先总后分)

【记忆精要】

【典例探究】

采用学到的断句方法将下列句子断开。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2.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4.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5.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