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言文教学实践:尊重学生心理

文言文教学实践:尊重学生心理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尊重学生的文言学习好奇心好奇心源自“未知”,古老的文明与未来的文明一样都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布鲁纳认为,与其让学生把同学之间的竞争作为主要动机,还不如让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教师为学生“指路”,激发其探究的欲望,这样的学习必有所获。总之,“陌生化”课堂教学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学习;尊重文言习性以及每一篇文本的个性,以此形成独特的教学价值。

文言文教学实践:尊重学生心理

文言文是上古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记载的文明远离现实,但却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对过去与未来不熟悉、不了解的文明都有着天生的好奇,而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尤甚。在教学中,教师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学生在经历的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逐渐有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此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一)尊重学生的文言学习好奇心

好奇心源自“未知”,古老的文明与未来的文明一样都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所以布鲁纳把好奇心称之为“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布鲁纳认为,与其让学生把同学之间的竞争作为主要动机,还不如让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24]

以《王顾左右而言他》教学为例。选自《孟子》,文章简短,100字不到,但道理深刻,说理技巧高。学生容易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角度对齐宣王的“顾左右而言他”的行为感到好奇,作为君王,不是想干嘛就干嘛吗?干嘛要“顾左右而言他”?

学生有好奇心,教师就指引学生学习路径,进行探究性学习。

面对孟子的质问,齐宣王可能有以下几种反应:与其争辩;干脆承认(默认);恼羞成怒,有过激行为;避而不答。要想理清这样的疑问,要注意文本的大“环境”——《孟子》。只有在《孟子》中,才能发现故事产生的前因后果以及人物的具体形象。

1.齐宣王为什么不争辩?

本文是孟子苦心积虑地想提醒齐宣王认识自己对人民应负的责任,把国家治理好。这个话题两人曾有过争论。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

王笑而不言。

从这次争论可以看出,孟子明确阐述了“不为”与“不能”的区别。在“王”的看法上,在孟子看来是齐宣王“不为”,而齐宣王“笑而不言”,并没有接受孟子的主张,而是避而不谈,这说明在认识上有分歧并无法统一。再次面对这个问题时,齐宣王选择了与“笑而不言”类似的“顾左右而言他”来回避。

2.齐宣王为什么不承认?

这种可能性出现比较小,要么齐宣王是无主见、懦弱的君王(会默认);要么是自以为是,城府浅的君王(会直接承认)。历史上的齐宣王是有功绩的,尤其是在“尊贤礼士,褒儒尊学揽人才”方面。所以,从个人方面来看,不大可能出现“承认”的情况。

再从当时的文化社会环境来看。儒家孔子曾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事实上,孔子这句话后面其实还有一个足以令后世震骇的潜台词:“君使臣不以礼,臣事君不以忠。”孔子认为,如果君超出法律规定的义务,强行对臣主张某种权利,则臣完全可以拒绝他。孔子的言外之意,孟子则十分清楚地说了出来。

《孟子·万章下》记载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

齐宣王问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www.xing528.com)

这也是孟子明显指责其“不为”,齐宣王也不敢承认的原因。如承认,孟子可能就有“易之”“让之”的语言了。所以,齐宣王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回避,“顾左右而言他”。

3.齐宣王为什么没有极端行为?

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齐宣王为什么不能呵斥孟子甚至有更极端的行为呢?

儒家大师孟轲长住稷下30多年,《孟子》记载的与齐宣王的十三次对话来看,孟子与齐宣王是君臣关系,也有师生情分。所以说,齐宣王是尊重孟子、了解孟子的,更关键的是需要孟子的。

齐宣王曾在国家出现危机或自己不能解决问题时,九次询问、请教孟子。内容有:如何做王?如何与邻国相处?占领燕国后,如何保住“胜利果实”?疑难问题有:“周之囿”与“齐之囿”为何有区别?臣弑其君,可乎?是否毁明堂?

孟子也曾有四次是主动教导齐宣王的,主要有:王应该尽自己的职责;选择人才上,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使用人才上,用其所学;与臣子相处上,谏行言听。

从这些对话与教导的内容来看,孟子的价值是十分清楚的。孟子的背后还有千千万万在“稷下学宫”的“孟子们”。

再者,这一次对话是孟子教导齐宣王的,与齐宣王主动询问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孟子有准备,后者是齐宣王有准备,在不能很好回答的情况下,“顾左右而言他”就成了最好选择。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教师为学生“指路”,激发其探究的欲望,这样的学习必有所获。

(二)学习应有过程

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策略。它规定学习时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做到什么程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一门学科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布鲁纳强调的是,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以《陈太丘与友期》学习为例。如何看待元方的“入门不顾”?师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合作探究,建立完整的学习过程。

1.儒家对“礼”的看法。(以《论语》论述为主)

2.元方的性格。(以《世说新语》记载为主)

3.元方的受教育程度。(以《世说新语》记载为主)

学生课后合作探究,课上交流。

这样的教学也是旨在强调学习的过程,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会乐此不疲,会逐渐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总之,“陌生化课堂教学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学习;尊重文言习性以及每一篇文本的个性,以此形成独特的教学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