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探讨整体阅读论述类文本的有效方法

深入探讨整体阅读论述类文本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深入探讨整体阅读论述类文本的有效方法

论述类文本属于议论文体,所以建议同学们用阅读议论文的方法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分为精读、略读和速读。高考题量大,时间紧,并且考场阅读是为解题服务的,这就决定了论述类文本整体阅读的方式只能是略读和速读。论述类文本往往具有议论文的主要特征,具有议论文的三个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在解题之前,我们要紧扣议论文的三要素来进行整体阅读。

一、整体阅读论述类文本的方法

(一)快速读出议论文的观点

1.关注文章标题

文章标题,往往标明了文章的论证对象、论证观点、论证范围。文章如果有标题,首先要特别注意。

2.关注文章出处

有的文章末尾,往往有文章标题或出处。这也是尤其要注意的。这种出处或标题,往往对文章的论证对象、论证观点或论证范围有一定的提示,对思考文章观点往往会有一定帮助。

3.勾画观点句

观点即论点,论点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观点句可以是中心论点句,可以是分论点句,也可以是论题。它包括全文观点句和段落观点句。

(1)中心论点句一般在文章的题目、首段或尾段。

(2)分论点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

(3)当多个段落分层或分角度论述同一个观点时,要注意其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4)有时论点不是特别明确的时候,我们要首先把握其论题,然后再结合论证过程判断作者的基本观点。

4.思考中心论点句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一切论点、论据和论证都是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速读议论文时要注意思考文章的中心论点。

5.抓引领句

引领句有全文引领句和段落引领句。全文引领句在开头一段,通过全文引领句,我们可以把握全文的思路和结构脉络;段落引领句在段落的开头,通过段落引领句,我们可以把握一个段落的思路和脉络。

6.抓过渡句

过渡句,往往位于段落末尾或段落的开头,通过过渡句,我们可以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明晰作者论述的思路。

7.抓总结句

总结句,分为全文总结句与段落总结句。全文总结句往往总结全文观点或内容,有收束全篇的作用;而段落总结句,则是总结一个段落的观点或内容。通过把握总结句,我们可以很好地梳理文本的思路,明晰作者论证的观点和主要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句和总结句常常是相互重叠的,我们不必强行区分,只要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观点、内容和行文思路就可以了。

(二)快速读出议论文的论证

论证分为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在找到论点的基础上,要注意找到论证的起止。这要求我们首先要了解论证的方法。论证方法最常见的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引用论证。

(三)快速读出议论文的论据

在找到论证的基础上,要注意掌握论据的分类。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综上,在整体阅读过程中,我们只要基本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哪里是论证部分,哪里是论据部分,对文章就有了基本的把握,然后就可以做题了。同时,如有必要,还要注意其他方法并用。(www.xing528.com)

二、快速阅读议论文的其他方法

(一)速读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议论文的结构方法分为总分、分总和总分总三种,速读议论文时要养成思考议论文结构特点的习惯。

(二)注意思考段落之间的关系

议论文段落之间的关系一般有并列、递进、对比和逻辑关系。我们要在对段落内容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全文观点快速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文章的论证思路和内容有基本的理解。

【典例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的技术》)

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当今世界,每一个科技黑箱的使用者都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这个“巨人”就是科技黑箱。

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C.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主体对它的干预就越大;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D.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着科技黑箱,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科技黑箱潜移默化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

B.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提示我们,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

C.科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技术,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

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