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进行论述类文本阅读

如何进行论述类文本阅读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项对象错误,不只“为后代设定义务”,也要“为自己设定义务”。D项是总括了二三段的内容得出的正确结论。)三1.B (解析:B项,依据原文缺少前提条件限定“照中国的传统”,以偏概全。)2.A (解析:A项错误,据原文,应是“当代中国节日框架”的“重构过程变得异常复杂”。)2.C (解析:C项“无处不在”和“都有其身影”表述太绝对化,文中第二段是“几乎无处不有‘象’的形影”。

如何进行论述类文本阅读

真题演练

一、2019全国Ⅰ卷

1.B 2.D 3.D

二、2019全国Ⅱ卷

1.B 2.D 3.D

三、2019全国Ⅲ卷

1.C 2.C 3.D

四、2018全国Ⅰ卷

⒈D ⒉A ⒊B

五、2018全国Ⅱ卷

⒈A ⒉D ⒊B

六、2018全国Ⅲ卷

⒈B ⒉C ⒊A

七、2017全国Ⅰ卷

1.D (解析:A项范围扩大,原文是“一些非政府组织”,遗漏了“一些”。B项说法绝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国内公平,不只是单一的“限制排放”。C项对象错误,不只“为后代设定义务”,也要“为自己设定义务”。D项是总括了二三段的内容得出的正确结论。)

2.C (解析:从原文“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行为”及“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看,应该是立足于“当代”的气候正义立场。)

3.B (解析:B项关系错误,不仅是“需求可以得到保证”,还有“义务”需要分担。)

八、2017全国Ⅱ卷

1.A (解析:B项“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表述太绝对。C项张冠李戴,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的,不是“青花瓷的风格”,而是“青花瓷的两次外销”。D项不是“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而是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2.A (解析:论证的是“瓷器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3.C (解析: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扩大化。)

九、2017全国Ⅲ卷

1.C (解析:不会留下“乡痛”的条件是“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必须保留下来的是“真正值得保留”的乡村记忆。D项“增添新的文化内涵”有错。)

2.C (解析:“说明了甄选的标准”无中生有。)

3.B (解析: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只能是留住了乡愁,而不能说是“活化了乡村记忆”。)

类题演练

1.B (解析:A项,“盛唐之音”不是音乐歌舞等具体的艺术形式;C项,“艺术形式”只是外在的,没有点出内在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D项,“各个领域”范围过大。)

2.B (解析:原文说“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诗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这是以诗歌作比,并不是说书法也“摆脱了齐梁等前朝的束缚”。)

3.A (解析:作者认为当时书法美的代表实为传世“兰亭”,即各种摹本,而非王羲之真迹。)

1.C (解析:C项,因果关系不当,古人登高的目的是一展胸襟。)

2.C (解析:C项,以偏概全。原文中这两句话是例证,而不是结论。)

3.D (解析:D项,“相同的”有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与历代文人不尽相同。)(www.xing528.com)

1.B (解析:B项,依据原文缺少前提条件限定“照中国的传统”,以偏概全。)

2.C (解析:C项因果倒置,依据原文第五段可知。)

3.D (解析: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但并不意味着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原文也无此表述,从文章倒数第二段“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等语句也可以看出D项表述的不妥。)

1.B (解析:B项,“俗”只是“在一定语境中”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

2.D (解析:A项,“故不具有道德层面的约束功能”错。B项,“‘俗’的意涵具有陋意,是庸俗的”片面。C项,“‘雅’则是……书面约定”没有依据。)

3.A (解析:B项,“追求‘雅’就是要逐渐消除‘俗’的影响乃至消除‘俗’的存在”在文中无依据。C项,风俗“受人的好恶的制约”错。D项,“我们应该自觉远离和拒绝俗文化”在文中无依据。)

1.A (解析:A项,“关于修身有三种不同的观点”错,应为“包括”。)

2.D (解析:D项,应该为“弘扬其积极因素,清理其消极因素”。)

3.B (解析:B项“五十步笑百步”比喻同样犯错,只是比对方错误程度轻。)

1.B (解析:A项,“显功能”和“潜功能”不是自身结构而言,而是从功能而言;C项,原文是“负载有别于其他的文化的隐喻”,这里曲解原文;D项,原文中“此”只指代“信息的共享与文化的传承”,并不包含“信息的物理流动”。)

2.A (解析:A项错误,据原文,应是“当代中国节日框架”的“重构过程变得异常复杂”。)

3.B (解析:B项,“使其”将两者强加了因果,说法错误。)

1.B (解析:A项,是最先“发难”的个例;C项,是在服务行业的表现;D项,是后果及影响。)

2.D (解析:D项“‘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是现象,是例子,不是导致“语言癌”产生的因素。)

3.A (解析:A项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是“击中命门”的结果,而非“迅速升温”的原因。)

1.B (解析:B项引用王夫之在《周易外传》里的一段话,是为了说明“象”字在与语言相结合之后的使用中,被赋予了更多层次的意义。)

2.C (解析:C项“无处不在”和“都有其身影”表述太绝对化,文中第二段是“几乎无处不有‘象’的形影”。)

3.D (解析:D项“比西方科学更为合理”属无中生有。)

1.D (解析:D项,张冠李戴,文中说的是在其国内儒学的真正影响力比不上辽、金两朝。)

2.C (解析:C项,推断有误,文中“为政者必须是深谙儒家伦理道德且身体力行者”,不能推断出这三朝的为政者都尊崇儒家伦理。)

3.D (解析:D项,强加因果,金朝的汉化策略更为深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国力较强,文中没有相关表述。)

1.D (解析:D项,偷换概念,原文第二段“将其加工……制度”中的“其”指代的是历经数千年传承损益留传到周公时代的“礼”,并不是指“史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

2.C (解析:C项,对“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理解有误,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把“礼”看作形式化的东西,并不是说周代的“礼”就是“只注重玉帛之类形式化的东西”。)

3.C (解析:C项,“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碰撞最为激烈”的说法无中生有,原文只是列举了各种学说、文化碰撞的几种情况,并未表明哪种碰撞最激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