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学人文核心:成为爱的心灵治愈之道

医学人文核心:成为爱的心灵治愈之道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事医生工作首先要成为一个有爱的、有同情心和共情能力的人,同情心和共情能力的表现首先要从关爱自己做起。成为一个具有爱心的人,如果别人没有以爱来回报,也不会觉得很受伤害。理由很简单,因为只有变成爱的人才能够爱,我们只能够给予我们所拥有的。人文之道,即成为爱之道。爱的能量既能赋予医生力量,也同样会传递给病人。医学人文,医患双方治愈之本。

医学人文核心:成为爱的心灵治愈之道

医患交往中,医患各自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医生对病人及医生自己的角色定位的认识和情感认同会极大地影响其诊断、手术和与病人交流的方式。每个角色都有着对角色本身的道德要求。医生作为一个职业,有对从事这项职业本身的人员的素质要求。曾有人用“悬壶济世”来形容这个职业,也有人用“医生是拿了上帝执照为人们看病的人”来形容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对生命缺乏挚爱,缺乏同情心和共情能力,处理临床医疗工作苛求严缜而忽略热情。这是我们的医学教育多年来未能解决的问题。成为医者,首先要成为一个有着同情心、有共情能力的人,一个心中有道、有德的人。同情心、共情能力源自一颗爱心。“医乃仁术”,仁者,爱也。曾有位大师这样形容:“如果我们不能爱,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深思、专注,我们也永远不可能体恤。你明白什么是体恤别人吗?譬如你看见路上有一颗尖锐的石头,许多双赤脚从上面走过,你把尖石移开,不是因为有人要求你这么做,而是因为你能体会那些人的感觉,不管那些人是谁,也许你永远不会再碰到他们。”从事医生工作首先要成为一个有爱的、有同情心和共情能力的人,同情心和共情能力的表现首先要从关爱自己做起。那是心中的道与德的起源。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否已在苦中,情绪之苦。就如生活中的很多抱怨、不满、愤怒等等,都是心处于苦中的一些表现。一个行为不仁慈、思想言语都不美善的人,必定受着许多痛苦。观察体验隐藏在内心的情绪,明白自己的痛苦,可以帮助自己敞开心胸,理解自己,平复情绪,并能转变心情和生活。仔细观察体验,清除心理障碍,使得我们充分地成为我们自己。

成为一个具有爱心的人,如果别人没有以爱来回报,也不会觉得很受伤害。理由很简单,因为只有变成爱的人才能够爱,我们只能够给予我们所拥有的。人文之道,即成为爱之道。爱的能量既能赋予医生力量,也同样会传递给病人。也许,最终我们会体验到台湾星云大师提到的八大感受: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怀;日出,不是早晨,而是朝气;风雨,不是天象,而是锤炼;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www.xing528.com)

医学人文,医患双方治愈之本。医者,回归角色本身,明乎心中之道,之德,活出心中的道与德,从心中的和谐到关系的和谐,至事业的成功与人生的幸福。学习感受医学人文,并不是使我们要有所得,而是让我们发现我们本无所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