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文必读社科经典:核心价值与人文医学与社交理论

人文必读社科经典:核心价值与人文医学与社交理论

时间:2024-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歌德谈话录》[德]爱克曼编著,叶廷芳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内容简介:这是我国第一部《歌德谈话录》全译本。◆《大学人文读本》(3卷)夏中义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内容简介:这无疑是一套适逢其时的书。整套书以“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三大理念分立三卷,在选文上以“思想性”“可读性”“经典性”三大原则为指针。这种论说鲜明地凸显了政治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密切相关的学科特性。

人文必读社科经典:核心价值与人文医学与社交理论

人文必读社科经典】

◆《歌德谈话录》

[德]爱克曼编著,叶廷芳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内容简介:这是我国第一部《歌德谈话录》全译本。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智者,歌德的谈话涉及文学、艺术戏剧建筑美学哲学宗教政治社会人生以及科学等几乎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它们切近人性与真理,虽穿越时空的隧道而仍显得鲜活。那句“理论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的箴言,那句“建筑是石头的史诗”的铭语,那句“掌握和描写特殊乃是艺术的生命”的教诲……无不蕴涵着深刻而辩证的哲理,闪现出歌德作品的“恒久的艺术魅力”。

◆《大学人文读本》(3卷)

夏中义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内容简介:这无疑是一套适逢其时的书。整套书以“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三大理念分立三卷,在选文上以“思想性”“可读性”“经典性”三大原则为指针。从实际效果看,有比较鲜明的编选者立场、有相当明确的现实指向性,特别看重“晚近20余年来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而不懈奋斗的社会精英”的作品,可以算是全套书的基本特色所在。

◆《世界三大宗教》

黄心川等编著,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版

内容简介:世界三大宗教指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其发源地分别为:佛教圣地兰毗尼,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共同圣地耶路撒冷。宗教文化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并渗透到建筑、艺术等领域,同时,它又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乌托邦

[英]莫尔著,戴镏龄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内容简介:莫尔,西欧第一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本书采用对话体的故事形式,以航海家希斯拉德独自来到“乌托邦岛”的见闻,写出作者的“空想社会主义”蓝图。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批判当时的英国社会,揭露资本原始积累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无尽灾难;第二部分描绘的是“乌托邦”这个理想国,其完美与第一部分的罪恶形成鲜明的对比。它第一次系统地幻想了人类的远景,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伟大奠基之作。

◆《艺术哲学》

[法]丹纳著,傅雷译,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内容简介:丹纳,法国著名史学家、文艺理论家,终生从事学术研究,在文学史及批评方面卓有成就,影响很大。成书于1865~1869年的《艺术哲学》是丹纳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运用孔德实证主义方法,贯彻其“种族”“环境”和“时代”三原则对文学艺术展开研究的具体实践。作者对艺术的产生和本质、艺术的理想和批评标准以及文艺史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深刻而富有启发性。《艺术哲学》也因其自成一体、独树一帜,被学界视为19世纪文学艺术实证主义研究的代表作。

◆《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

[美]莱斯特·里普森著,刘晓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以问题为中心的政治学教科书。它明确界定了政治学的基本范围,将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归结为有内在逻辑关联的五个重大问题。以此为核心,对于各种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展开讨论。这种论说鲜明地凸显了政治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密切相关的学科特性。对于建设中的中国政治学学科体系和有志于研究政治学的人士来说,本书应当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战争论》

[德]克劳塞维茨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小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内容简介: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1780~1830年)的《战争论》,是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方法系统总结战争经验而写成的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全书从战争的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概论等八个主要方面,阐述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基本思想观点,其许多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对后来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这部著作不仅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人口论》

[英]马尔萨斯著,朱泱、胡企林、朱和中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内容简介:马尔萨斯(1766~1834年),《人口论》的基本论点是:人口总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故人口增长的趋势永远快于生产的增长。如果不加以限制,人类将生活在贫困之中。技术手段的进步并不能避免这一结果,而制止人口爆炸的办法既有战争、瘟疫和其他疾病等厄运式的、不受欢迎的手段,又有“伦理道德的制约”如推迟结婚年龄、厌恶结婚等措施,但人口爆炸终是场避免不了的灾难,贫困是人类无法摆脱的命运。马尔萨斯的学说给当时经济理论发展、生命科学研究等带来了巨大影响,达尔文提到《人口论》这一原理为他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说提供了一个重要环节。

◆《国富论》

[英]亚当·斯密著,田翠欣、王义华译,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内容简介:亚当·斯密(1723~1790年),经济理论发展上的开拓性人物,第一个创造完整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发表于1776年,其主要思想是:自由市场具有自身调节职能,能够自动地转向生产社会所欢迎的某个品种和某种数量的商品。《国富论》的成就之一,就在于它澄清了许多旧的模糊观念,且写得精到、清楚。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降低关税等主张影响了许多国家的计划和政策,并在19世纪的100年中影响了国际政策,甚至至今我们仍可以感受到它的作用。公正地说,《国富论》是对政治经济进行新研究的起点。

◆《曾国藩家书

[清]曾国藩著,岳麓书社1986年版

内容简介: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著名人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但其家书却为大多数人所赏誉。《曾国藩家书》汇编了曾国藩的绝大多数家书,内容主要包括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等,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材料。

◆《宽容》

[美]房龙著,靳翠微等译,三联书店1985年版

内容简介:房龙(1882~1944年),荷裔美国人,作家、人类学家。《宽容》是房龙研究人类思想史的重要著作。作者从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出发,以社会是否“宽容”为标尺,考察了社会从原始人到现代的过渡。他认为宽容是和个性的发现联在一起的,在原始社会中由于人力的渺小,个人无足轻重,看不见的生灵操纵一切,因而是最不宽容的;自希腊人发现了个性之后,人类社会开始了宽容与专横的斗争,这种斗争经中世纪的专横时期直至文艺复兴运动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一个又一个宽容的原则,但现实的社会运动却把专横的律条一个又一个地加在人们的身上。尽管如此,作者坚信随着人类逐步成熟和恐怖心理的逐步消失,宽容一统天下的日子终会到来。

◆《万历十五年》

[美]黄仁宇著,中华书局1982年版

内容简介:黄仁宇(1918~2000年),美国当代历史学家,对中国古代历史卓有研究,特别对明史造诣较深。《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历史哲学著作。作者采用传记体的叙述方式,写出了“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他认为:16世纪的中国社会,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在这样一种以道德代替法制的封闭国度中,不论是皇帝、文武大臣和社会贤达,都受制于制度之中;“民穷”和政府低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明朝施政方针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求得王朝的安全。

◆《经济学原理》

[美]曼昆著,梁小民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内容简介:曼昆(1958~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一位多产而富有思想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凯恩斯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美国著名的年轻一代经济学家,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强调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通过大量案例说明经济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大量的“新闻摘要”使读者更容易明白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学,从而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

◆《科学与人类行为》

[美]B. F.斯金纳著,谭力海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内容简介:斯金纳(1904~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奖;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科学与人类行为》(1953年)着重探讨了人类行为的一些重要方面,如思维、自我和社会化等。他主张人是肉身的机器,其活动和机器一样是受自然法则支配的。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美]丹尼尔·贝尔著,高铦、王宏周、魏章玲译,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www.xing528.com)

内容简介:贝尔(1919~2011年),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未来学家。《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是一部社会科学的畅销书,作者通过对美国现状的分析,论证了后工业社会的标志、特征、阶级状况、精神气质及其意义等内容,指明了在我们的经济、阶级结构和政治体制中已经在发生的那些明显而持续的变迁,认为我们可以对现代社会的未来作出有意义的预测。

◆《动机与人格》

[美]A. H. 马斯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内容简介:马斯洛(1908~1970年),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在扩建人格理论的基础上,马斯洛对其16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体的、动态的和文化的整合,从而提出一种多重动机和多层次需要的学说,以此阐明作者的人生哲学。这是一部既带有乐观主义倾向,又具有主观唯心论色彩的、近于乌托邦之梦的著作。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

[瑞士]荣格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内容简介:荣格(1875~1961年),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原型”——集体无意识学说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是荣格在批判地吸收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作者认为,原始人把本真的、自然的生活经历积淀为各种原始体验,当这种原始体验在现实中逝去时,却转而在人类的大脑结构中沉积为各种活生生的无意识“原型”——集体无意识。作为远古回声的集体无意识,人们在常态下是无法体验的,必得沉醉于“幻觉”,陷入“迷狂”,它才骤然来临。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德]马克斯·韦伯著,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内容简介:马克斯·韦伯(1864~1920年),当代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也是现代文化比较研究的先驱之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韦伯的开山之作。作者试图表明,西方民族在经过宗教改革以后所形成的新教,对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本书中提出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文化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通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内容简介:斯塔夫里·阿诺斯(1913~2004年),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曾因杰出的学术成就而荣获古根海姆奖、福特天赋奖和洛克菲勒奖。全书分为《1500年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部。在书中,作者运用全新的历史观点和方法,把整个世界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全球的角度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生产与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那些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历史力量或历史运动之上,强调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进程所起的重大作用。

◆《英雄与英雄崇拜》

[英]托马斯·卡莱尔著,张峰、吕霞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

内容简介:卡莱尔(1795~1881年),英国19世纪著名散文家和历史学家。“大勇无畏,勇中有温柔之情的人;独具慧眼,达于永恒深处的人;以生命火,来照亮真实之光的人……”这是卡莱尔对何谓英雄及其特质的描述。在书中,作者将英雄视为社会的立法者,世界为他们而存在,英雄人物的品性与喜好成为历史的推动力。他指出,当代人出于无知而放弃了与历史中伟人相会的机会,也忘记了生命中原本壮丽无比的一面而自足于狭隘、肤浅的快乐,所以重温英雄,是让人摆脱消费社会所带来的庸俗平等主义的唯一有效方式。

◆《历史研究

[英]汤因比著,曹末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内容简介:汤因比(1889~1975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汤因比摈弃了过去历史学家传统的研究方法,以整个人类文明作为考察、研究的单位。他认为,每一个文明都要经过起源、生长、衰落、解体的四个阶段,文明起源的法则是“挑战和应战”,生长的法则是少数“超人”的“退隐和复出”,衰落的原因在于它“丧失了自绝的能力”,解体在于“社会体和灵魂的分裂”。汤因比所阐述的人类文化形态史观在东、西方具有广泛的影响,《历史研究》被视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书籍之一”。

◆《人生五大问题》

[法]安德烈·莫罗阿著,傅雷译,北京三联书店于1986年根据商务印书馆1936年的初版重新排印

内容简介:安德烈·莫罗阿(1885~1967年),法国著名作家、评论家和历史学家。《人生五大问题》是由莫罗阿所作的五篇演讲结集而成,书的原名为《情操与习尚》。莫罗阿凭借他小说家的丰富经验,传记家的深刻观察,对人生习见的爱情、婚姻、家庭、友谊以及政治和经济等问题作了富有哲理的分析。在论述中,作者重视经济与社会环境的作用,主张为人注重情操,强调积极进取的精神。认为人们唯有不避苦恼、不忘斗争,才能有幸达到物我合一、至圣至灵的境界。

◆《情爱论》

[保加利亚]瓦西列夫著,赵永穆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内容简介:瓦西列夫,保加利亚当代伦理学家。《情爱论》是他研究男女爱情问题的一本专著。作者广泛引用了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对于爱情的见解,从生物学、生理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各个角度逐一剖析了爱情问题的各个方面,对爱情的生物基础与社会基础、爱情的社会表现与多样性、理智与疯狂的矛盾冲突、幸福和悲剧、爱情的美感等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比较深刻的研究。

◆《科学管理原理》

[美]泰勒著,蔡上国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版

内容简介:泰勒(1856~1915年),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在书中,泰勒指出在当时美国几乎所有的日常活动中,因效率低下而造成的损失远比物质财富浪费所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在于有系统的管理。他认为,最好的管理以明确的规律、法则和原理为基础,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在阐述管理原理时,泰勒引用了著名的砌砖法作为例子,并由此得出结论:管理人员应该发展砌砖科学,给每个工人制订严格的规则,使所用的工具和工作条件实现标准化与完美化。《科学管理原理》问世后的半个多世纪,一直是美国管理人员必读的入门书籍,泰勒原理引起了世界各国企业界的重视。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园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1月第3版

内容简介:塞缪尔·亨廷顿(1927~2008年),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主要是从普世文明的问题、权力和文明之间的关系、中国对自身文化的伸张所导致的冲突、西方的未来和由各种文明构成的世界的未来等方面,论证了正在出现的全球政治的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方面是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冲突这一观点。该书旨在对冷战后全球政治的演变作出解释,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国际发展的视角。

◆《权力的转移》

[美]阿尔温·托夫勒著,刘江等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1990年11月推出的著作,是作者分析世界趋势、预测人类未来三部曲的第三部,是《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的姊妹篇。书中指出:人们正处于一个权力转移的时代;知识正取代暴力、金钱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权力;最快速者得生存。

◆《文化模式》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王炜等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

内容简介:露丝·本尼迪克特(1887~1948年),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女人类学家之一,《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她的理论“对于文化人类学,尤其是有关文化与个性这个领域的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文化模式》是本尼迪克特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有关文化问题讨论中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自该书1935年发表以来,已有14种文字的译本面世。书中,作者以其文化相对主义观对文化差异、文化模式的整合以及社会在文化整合中的作用等问题作了深入的剖析,提出对那些在文化完形过程中尚未适应的个体,应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以保持文化的生命力。她的文化整体观、文化相对论和她对人、对人类的爱,予读者以深刻的启发与借鉴。

◆《美国新梦——21世纪创业模式》

[美]杰伊·康拉德·莱文森著,钱跃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内容简介:21世纪现代派创业模式的倡导者、美国最佳畅销书作家、商界精英——杰伊·康拉德·莱文森,以其亲身经历告诉读者:对金钱的追求与对大自然的热爱可以并存,人们既可以满腔热情地工作,又能够充分享受生活的阳光。他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21世纪创业理念:一是人情味,二是生活平衡,三是获取利润。该作品被翻译成35种文字,在理念上领导了世界白领创业革命的新潮流。

◆《人论》

[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内容简介:恩斯特·卡西尔(1874~1945年)是现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人论》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著作。作者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他的人类文化哲学的体系。该书一经问世,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甚广,影响很大。《人论》上篇着力于人的特点的研究。指出人具有创造“理想世界”的能力,人的本质即人的无限的创造活动,并独树一帜地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下篇从这一定义出发,对各种文化现象,诸如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进行全面的探索。书中经天纬地、旁征博引、明快晓畅地论证了这些文化现象都是人类符号化活动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