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儒林外史》与《聊斋志异选》的人文医学核心价值

《儒林外史》与《聊斋志异选》的人文医学核心价值

时间:2024-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内容简介:长篇白话通俗小说。◆《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内容简介: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作品491篇,小说主体描写狐鬼精魅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被称做古代文言小说艺术的集大成者。《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普鲁斯特作为意识流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而在世界文学史上留名。

《儒林外史》与《聊斋志异选》的人文医学核心价值

文学艺术陶情冶志】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内容简介:长篇白话通俗小说。全书共55回,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和情节,用串珠式结构反映清初知识分子生活与他们的心理态势,批判了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病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危害。被称做古代讽刺小说的杰作,对晚清谴责小说影响巨大。

◆《聊斋志异选》

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内容简介: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作品491篇,小说主体描写狐鬼精魅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被称做古代文言小说艺术的集大成者。

◆《中国古代四大名剧》

俞为民校注,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内容简介:戏剧集。我国的戏曲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在其8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戏曲名著,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尤以《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四剧居首。此版本将这四大名剧汇编在一起,使读者能在一册之中欣赏到我国古代戏曲的精粹。

◆《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流行最广的现代《楚辞》选注本。全书共选楚辞2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22篇,宋玉的作品1篇,贾谊的作品1篇,淮南小山的作品1篇,其他不具名者2篇。每篇均有详细的题解,注释非常详尽,先释句意,再释字词义,对古人的注释成果也作了充分的吸收。《前言》部分对《楚辞》的背景、发展、定义、特点、与楚歌的区别以及屈原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等作了全面的介绍。《楚辞》的古注,以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和南宋洪兴祖《补注》、朱熹《楚辞集注》为代表,可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读书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内容简介:此书由《诗经选》和《诗经选译》二书而成,共选诗106篇,其中《国风》78篇,《小雅》23篇,《大雅》3篇,《周颂》2篇,篇幅适中。每篇前有题解,说明篇章大旨,注释以字词训释为主,必要时串讲,简略得当,每篇后皆附有语译,便于初学。

◆《古文观止》

[清]吴楚材、吴调侯选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内容简介:中国古代散文。《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左传》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乐舞,当演出虞舜的《九韶》之后,他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编者以此冠书名表示本书已将古文中的精华选尽了。这是一部无名的编者选定的名声极大的读本。编者吴楚材、吴调侯名不见经传,可是《古文观止》300年来却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认为此书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地不可轻视”。

◆《茶馆

老舍著,收《〈茶馆〉〈龙须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内容简介:三幕话剧剧本。发表于1957年《收获》创刊号上。剧本没有完整集中的故事情节,以王掌柜、常四爷、秦仲仪三个人物贯穿全剧,在北京一家祖传的大茶馆——裕泰茶馆展开了对半个世纪风云、世态的摹绘。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抗战胜利的历史都浓缩于茶馆这个小社会中,剧本生活气息浓烈,世相描摹真切,形成作品极具个性的艺术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意蕴。是老舍的力作。

◆《边城

沈从文著,花城出版社《沈从文文集》1983年版

内容简介:沈从文小说集。写于1934年春,同年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包括《边城题记》和长篇小说《边城》。作者以富有乡土情怀的笔调,描写了湘西山城某渡口艄公的孙女翠翠的情感生活,反映了湘西山城的风土人情,勾画了乡村平民的民族心理。小说风格平淡,抒情意味浓厚,是乡土小说的代表作。

◆《平凡的世界》

路遥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

内容简介:该作品是路遥文集中分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

王小波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内容简介:杂文随笔集。龙应台女士曾说中国人是沉默的,但作者认为中国人中的大多数都喜欢在大众面前表示沉默,而背后却妙语连珠,滔滔不绝,这是他们的处世态度,无可厚非,但也许是中国人的悲哀!

◆《追忆似水年华》

[法]马塞尔·普鲁斯特著,李恒基、徐继曾译,译林出版社1989年版

内容简介: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故事没有连贯性,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中间经常插入各种感想、议论、倒叙,语言具有独特风格,令人回味无穷。这部作品改变了对小说的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普鲁斯特作为意识流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而在世界文学史上留名。

◆《战争与和平》

[俄]列夫·托尔斯泰著,高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内容简介:长篇小说。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年)是俄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两三位文豪之一。《战争与和平》即是他的传世名篇。此巨著从最初的构思到创作完成,先后历时13年之久。小说以四个豪族做主线,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交替描写中,展现了一幅波澜迭起而又层次分明的俄国历史的生动画卷。100多年来,它受到人们的大力推崇。有人在统计了《战争与和平》的近百种版本后,断言:这是世界上版次和印数最多的一部长篇小说!

◆《高老头

[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内容简介:巴尔扎克规模宏大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包括长、中、短篇小说96部,《高老头》是其中杰出的一部,除了本身达到的高水准之外,该书的意义还在于它在《人间喜剧》中居于枢纽的位置,作者的抱负已见端倪,几个贯穿的人物已然登场。按照书名,这是一个关于高老头在女儿身上倾注的父爱得不到回报的故事:靠投机倒把发财的高老头让两个女儿受到良好教育,且嫁得富贵人家,又将大部分家产分给二人,然而女儿沉迷于巴黎上流社会的奢侈生活,与老父的关系仅限于榨取其金钱,待其一文不名,即弃之而去,高老头重病中无一人来看顾,甚至死后也是外人为其送葬,这幕悲剧的见证人是小说贯穿始终的人物拉斯蒂涅。这个人由外省来到巴黎求学,耳闻目睹大都市的污浊、冷酷,他的两位导师——逃犯伏脱冷和鲍赛昂子爵夫人以不同说法向他揭示的其实是同一条路:要想在这个社会立足,就须不择手段地往上爬。高老头的下场则给他上了最后一课。小说的最后,安葬了高老头的拉斯蒂涅站在高处,望着上流社会的住宅区,发誓道:“现在,咱们来拼一拼吧!”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捷克]米兰·昆德拉著,韩少功、韩刚译,作家出版社1987年版

内容简介:长篇小说。该书的主题是作者对人生的命运与价值的关注。作者通过对四个人物命运的描写,表达了一个观点: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媚俗”史。人类盲目的进取心使人生似乎变得有了“意义”和“满足”,但其本质却是空洞的。《纽约时报》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昆德拉借此坚定地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

◆《神曲》

[意大利]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内容简介:长诗。这是意大利诗人但丁在流放期间创作的一部作品,是他人生途中遭受巨大挫折后用满腔热血抒写的“悲愤之作”。长诗共分《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三个部分。作品采取中古梦幻文学的形式,叙述诗人在“人生的中途”迷失在一片树林里。这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受但丁早年的女友贝阿特里丝的嘱托,前来救助但丁,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接着贝阿特里丝引导他游历了天堂。《神曲》主要描写但丁在这三界的所见所闻所想。全书的情节充满了象征色彩,但丁从地狱、炼狱到天堂的历程,寓指人类或个人应在理性的指引下,经过各种苦难的考验,在道德上得以净化,再经信仰的引导,走出迷惘,从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理想境界。(www.xing528.com)

◆《第二十二条军规》

[美]约瑟夫·海勒著,杨恝译,译林出版社1997年版

内容简介:长篇小说。故事围绕着第二十二条军规展开。这是一条没法违背的军规,就像哲学中的悖论一样,他规定了所有的人不能离开军队,除非他得了神经病,但得了精神病的人能要求离开吗,除非他又是正常的,这是个圈套……

◆《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罗曼·罗兰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内容简介: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静静的顿河

[苏联]肖洛霍夫著,金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内容简介:长篇小说。此书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共分4部,历时12年创作完成。《静静的顿河》描绘了1912~1922年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一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这10年中的动荡生活,广泛地反映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哥萨克各个阶层的变化、广大哥萨克在复杂的历史转折关头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卷入历史事件强大旋涡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此书于1941年获斯大林奖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苏联作家。

◆《日瓦戈医生》

[苏联]帕斯捷尔纳克著,蓝英年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内容简介:长篇小说。作者帕斯捷尔纳克是苏联著名的诗人、作家。1958年因《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曾一度在西方社会引起“日瓦戈热”。小说的主人公日瓦戈从小就寄养在别人家里,是作者笔下的宠儿,通过与其他人物的接触、矛盾和冲突,逐步展现出主人公的个性特征:保持内心的自由与人性尊严

◆《城堡

[奥地利]弗朗茨·卡夫卡著,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内容简介:长篇小说。《城堡》与另两部长篇小说《审判》及《美国》合称“卡夫卡三部曲”,其中,尤以《城堡》更富于“卡夫卡式”荒诞不经的构思和语言风格,是他的代表作。和卡夫卡的其他小说一样,《城堡》没有唯一正确的解释,解释权授予了每个读者,这来源于这部作品的多义性。表面上,这部作品的故事再简单不过了,一个土地测量员K来到一个村庄,想进入管辖附近地区的CC伯爵居住的城堡,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摊上一切也没能达到目的。但《城堡》究竟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终了仍是一个难解之谜,也正因此,它能够激起人们相当的阅读兴趣。

◆《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费·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内容简介:《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的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发生在外省一个小城里的弑父惨案为主线,其主要人物是费奥多尔·卡拉马佐夫和他的三个儿子。老卡拉马佐夫和长子为争夺一个女人和遗产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后来老卡拉马佐夫被自己的私生子所谋杀,而他的长子则涉嫌入狱,被判20年徒刑。次子感到是自己宣扬的那种“人可以为所欲为”的极端利己主义理论唆使其同父异母的弟弟走上弑父的犯罪道路的,因而受到良心谴责导致精神错乱,与此同时谋杀生父的私生子自杀身亡。三子则孤身一人,弃家远行。最后,无人知晓事实真相,卡拉马佐夫家族不复存在。书中《宗教大法官》一章可谓最为出彩。从表面看这个故事游离于小说基本情节之外,但却是全书关键部分,表明了作者本人对这个世界以及宗教的批判和对于人类前途的看法,哲学意味深刻。也因此成为区别一般通俗小说的关键所在。故事看来沉重,引人思考。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黄锦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内容简介:长篇小说。写的是布斯地亚一家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和马贡多这个小镇100多年来从兴建、发展、鼎盛乃至消亡的历史。作品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深刻地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社会和历史,本小说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傲慢与偏见

[英]简·奥斯汀著,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内容简介:奥斯汀生活在浪漫主义方兴未艾的年代,创作却全然不见受其影响的痕迹。她更像一位18世纪的人物,在其作品中“理智”总是压倒“情感”。她对自己的禀赋及其局限有充分的自觉,异常执著地写她那些小镇上杯水风波的婚恋故事,在此狭小的题材领域内经营她“三寸牙雕”式的作品,且相信其中可写出世情,透析人性。《傲慢与偏见》很能反映这位作家的创作特点。此书从开始就贯穿着婚姻动机,班纳特家几个女儿的婚恋构成故事内容,达西与伊丽莎白由误会至和解,分别消除“傲慢”“偏见”,终成眷属的过程则是主线。围绕该线索,奥斯汀向读者生动展示了英国小镇的风情画,而她那份透过人情世故的机智始终伴随并引领着我们。此书未必是其作品中最深刻的,但肯定是她写得最清新流丽、风趣俏皮,因而也最受欢迎的一部。

◆《喧哗与骚动》

[美]福克纳著,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内容简介:长篇小说。福克纳的代表作。小说书名取自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的台词:“人生犹如愚人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小说通过叙述美国南方古老世家康普生家庭中各个成员的遭遇及精神状态,不仅表现了美国南方的衰落,也深刻地揭示出现代西方社会极为混乱的生存状态及现代人严重的精神危机。小说的多元视角、时序颠倒、象征隐喻及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体现了作者在艺术上极为可贵的探索精神,从而也使福克纳跻身于“现代经典作家”之列。

◆《基督山伯爵》

[法]大仲马著,韩沪麟、周克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

内容简介:长篇小说。发表于1844年,描写复辟时期遭到陷害而坐了14年牢的水手寻找宝藏,最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复仇的故事。小说是以情节取胜的通俗小说,间接暴露了当时法国的社会黑暗。

◆《荷马史诗》

[古希腊]荷马著,《伊利亚特》傅东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奥德修记》杨宪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内容简介: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又译《奥德赛》),相传为公元前9世纪左右一个盲诗人荷马所作,但诗人的生平已不可考。荷马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20世纪特洛亚战争后流传在民间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地反映了古希腊时代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感情,堪称人类社会童年的“百科全书”。2000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

◆《浮士德》

[德]歌德著,董问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内容简介:诗剧。歌德的代表作,从最初的构思(18世纪70年代)到最后完成(19世纪30年代)几乎贯串歌德的整个创作生涯。浮士德原是16世纪德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个传奇人物,他曾用自己的血与魔鬼墨菲斯托订约,出卖灵魂以取得享乐的权利。浮士德的传说给许多作家的创作提供了素材,歌德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用他所处时代的进步思想改造和深化这一形象,使浮士德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成为自然奥秘和人生真理的探索者。《浮士德》结构宏大,场面纷繁,但作者以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描写主人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人生道路。浮士德历经知识、爱情、政治和艺术等阶段的追求与幻灭之后,最后在改造自然的事业中得到了智慧的结论,但却在自我陶醉的瞬间死去。歌德将《浮士德》称为“悲剧”,实际上是以浮士德的一生概括了人的最大悲剧:理想幻灭,生命有限。但浮士德的灵魂最终被天使拯救上天,而魔鬼在两次打赌中以失败告终,这正标志了作者赋予这部巨著的主题思想:高度肯定浮士德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浮士德是人类探索和进取精神的形象体现。浮士德一生努力向前,探索真理,孜孜不倦;虽然他的性格充满矛盾,人生途中有过迷误,但最终代表着人类积极向上、肯定有为的精神。而魔鬼靡非斯特代表了虚无、否定的精神。他与浮士德构成了善与恶、成与毁、行与随等方面的对立而辩证的关系。《浮士德》是一部以人为主题的,包含着巨大容量的哲理性诗剧。

◆《德伯家的苔丝》

[英]哈代著,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内容简介:长篇小说。作者哈代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这是一部最能体现作者批判现实主义手法的作品,他以充满感情的笔触生动地塑造了苔丝这样一个淳朴美丽而又不幸的农村姑娘形象。书中对英国农村自然景色和风尚习俗的描写,细腻而有特色,使作品读来饶有趣味,画面感很强。

◆《悲惨世界》

[法]雨果著,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983年版

内容简介:流亡在大西洋上的盖纳西岛,1861年6月30日上午八时半,维克多·雨果,法兰西一代文豪,完成了他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这是一轴辉煌的画卷。画幅的卷首可上溯到卞福汝主教经历的1793年大革命高潮的年代,卷末直延伸到马吕斯所参加的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在这里,整整将近半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都一一展现了出来:外省偏僻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镇,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修道院,恐怖的坟场,郊区寒伧的客店,保王派的沙龙,资产阶级的家庭,大学生聚集的拉丁区,惨厉绝伦的滑铁卢战场,战火纷飞的街垒,藏污纳垢的下水道……这一漫长浩大的画轴中每一个场景,无不栩栩如生,其细部也真切入微,而画幅的形象又是那么鲜明突出,色彩是那么浓重瑰丽,气势是那么磅礴浩大,堪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忏悔录》

[法]卢梭著,(第一部)黎星译,(第二部)范希衡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1982年版

内容简介:自传。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位激进的思想家,他一生坎坷潦倒,晚年更是孤独和痛苦,而且深受政府和教会的迫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反抗社会对他的羞辱和污蔑,也出于为自己辩护的目的,他于53岁那年(1765年),开始写作《忏悔录》,历经8年才完成了这部他晚年的“绝唱”。《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他写作该书50多年的生活经历。该书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在书中所作的坦率的自白。他把一生的言行,他的爱与憎、他的欢乐与痛苦、他的理想与追求,大胆地毫无顾忌地抒写出来;他敢于把自己的整个灵魂,连同其中丑恶的部分坦露在世人面前。这种坦率的自白也是一种勇敢的自辩。他认为自己生来善良忠厚,但社会环境的恶浊、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关系却使他受到浸染和毒害。而且,卢梭在自辩的同时,也勇敢地为平民、为自然的人性、为自由的人格作了辩护。书中虽然有些失实甚或矫情之处,但难掩卢梭真诚和勇敢的个性的光芒。总之,这是一部自白书,又是一部控诉书;是一部辛酸的书,又是一部高傲的书。《忏悔录》叙事生动,描写传神,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是西方传记文学的优秀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