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伦理学:哲学中的核心问题

伦理学:哲学中的核心问题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哲学开始自己的工作时,它证明把问题分开来看是有必要的。哲学没有界限明确的分支,而问题也更加接近本质,它们往往相辅相成,一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其他问题的解决。哲学当中最容易就其本身来思考和衡量的部分,应该算是伦理学,或者说是通常被前人称作“道德哲学”的东西。善的问题因此成了伦理学的核心。一系列道德哲学家都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与此同时,另外一连串特殊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与这个问题并肩而立。

伦理学:哲学中的核心问题

哲学开始自己的工作时,它证明把问题分开来看是有必要的。哲学没有界限明确的分支,而问题也更加接近本质,它们往往相辅相成,一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其他问题的解决。但就像在其他事务中一样,哲学也不能一心二用,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同时,人类对哲学的需要,是在完全不同的方面感觉到的,这便产生了不同的道路和重点。

哲学当中最容易就其本身来思考和衡量的部分,应该算是伦理学,或者说是通常被前人称作“道德哲学”的东西。对伦理学的介入,最好的作品当属柏拉图那篇著名的对话《申辩篇》(The Apology)。在这篇对话中,苏格拉底面对无数人的责难为自己辩护,阐释并证明了道德家的职责。苏格拉底说,一个合格的道德家,应该以质问人们从事各自职业的原因和理由为己任。他认为,人们的确都很忙,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忙什么;他们确信的是,他们正在去往某个地方,但不确信的是它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并没有宣称要为他们引路,但他认为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至少在这方面,他比其他人有理性。苏格拉底所认为的道德是:对于一个人为之而生的“善”,如果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那么生活是不可能被合理化的。善的问题因此成了伦理学的核心。它究竟是享乐、是学习,还是世人普遍认为的成功?它究竟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它到底存在于某种内在的状态,还是在于外在的成绩?应该在现世、还是在未来去追寻它?这些只是同一问题的不同变式,后来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卢梭康德、穆勒……一系列道德哲学家都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与此同时,另外一连串特殊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与这个问题并肩而立。比如,道德品行与世俗法律是什么关系?在柏拉图的《克利陀篇》(Crito)中,苏格拉底教导世人,与人为善的首要职责就是遵从法律,并接受惩罚,哪怕他是无辜的;因为与人为善的生活在本质上是一种有秩序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里,个人就应该顺应他本身就属于的那个政治共同体。而霍布斯也根据不同的理由得出了此番结论。他说,只有当权力和法律都存在的时候,道德才会存在;人若要使自己摆脱他本性中的自私自利的劣根性或是避免肆无忌惮的后果,就只能把自己永远交给国家,除了国家所强加的之外,根本不存在他与生俱来的权利或义务。一个人或者遵守法律,或者堕入那种本性中的自由放任,而在这样的状态中,每个人都是完全利己的,不管他是猎手还是猎物。卢梭的学说却有所不同,他预言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因为束缚而疼痛难忍,他们渴望挣脱这种束缚,奔向广阔的牧场。卢梭认为,法律应该是为人而造,而人不是为法律而生。人不应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奴役,所以必须努力回归本真的善良和幸福,因为那才是他的合法所得。时至今日,这些问题依然是我们所面对的政治哲学的基础,并使今天的政治党派各执己见,即使他们可能并不了解这一学说。(www.xing528.com)

康德带给了道德哲学一次不同于以往却更为人们所熟悉的转向。在他那里,道德生活的核心观念是“职责”。最重要的不是结局或喜好,而是意志的状态。道德建立在其本身法律的基础之上,远比人为制定的法规更加深刻。这一法律通过他的“实践理性”灌输给了个人,于是在所有影响行为规则的事务当中,它成了终结的定论。因此,康德把重点放在了新教和基督清教所强调的观点上;而柏拉图则鼓励我们追求生活的圆满和完美,可见他是站在世俗异教的一边的。在今天,这种世俗异教就好像基督教出现前期一样充满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