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营国际化的发展与文化融合

经营国际化的发展与文化融合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经营国际化阶段,企业的经营取向逐渐从产品与服务的出口转向直接在国外生产和经营,为此必须直面各东道国的国内市场,将竞争战略从以产品技术为主的本国导向型转向以东道国市场为主的当地及地区主导型,并需要探索构建与各东道国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及经营方式。

经营国际化的发展与文化融合

1.经营国际化不同阶段文化的含义

企业经营国际化的不同阶段,经营者对文化的敏感度或经营中文化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呈现出随着经营国际化及全球化程度的提高,跨国经营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逐渐增强的趋势(参见表10-1)。

表10-1 经营国际化与文化

资料来源:根据Nancy J.Adler,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PWS-KENT,1991,表1-1及表1-2整理。

在跨国经营正式开始之前(第一阶段),企业的经营活动一般都在国内,产品除了有少量的出口外,绝大部分面向国内市场;国内几乎没有竞争企业,国际上竞争者也很少;企业组织内的成员主要来自国内,员工及经营者的文化差异较小。因此,在该阶段的企业经营活动中文化的重要性较低,经营者对文化的敏感度也不高,即使需要对文化方面略作考虑,至多也是关于出口对象国的风俗习惯、消费嗜好、市场形态以及消费倾向等,以使少量的出口产品或服务能尽可能地适应当地的市场需求。

在经营国际化阶段(第二阶段),企业的经营取向逐渐从产品与服务的出口转向直接在国外生产和经营,为此必须直面各东道国的国内市场,将竞争战略从以产品技术为主的本国导向型转向以东道国市场为主的当地及地区主导型,并需要探索构建与各东道国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及经营方式。为了有效地实施经营战略并获得成功,敏感地应对各国的不同文化就显得非常重要。不仅要在产品设计、生产及营销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对当地市场的适应性,以提高产品在当地市场的占有率,而且在组织内部不能强行要求东道国员工接受母公司(国)文化,必须学习和掌握与当地文化相适应的管理方法,适当修正母公司的经营方式,以适应当地员工及客户的文化特殊性。(www.xing528.com)

在经营跨国化阶段(第三阶段),许多企业开始用标准化的技术生产标准化产品,经营战略的重点转向价格竞争方面,如何在世界上有效地配置生产资源,通过扩大当地生产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成为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课题。从跨国公司对价格敏感及扩大海外生产的角度来看,跨国经营中对不同文化的认识更加重要。然而,由于在该阶段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主要是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即以成本最小化的方案来获得成本优势,而并不是通过提高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来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跨国经营中文化的影响力。而且,在这种经营战略下,跨国公司一般采用集权式的组织结构,母公司控制的管理模式使组织内部的文化敏感度相对下降。

在经营全球化阶段(第四阶段),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战略思考及大量获取客户,产品的创意也与生产要素及生产场所一样来自全球,市场细分化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基于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在该阶段成功的跨国公司通常能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并迅速地将此反馈到产品与服务上,以最低成本提供产品和服务,且让客户容易接受它们。此阶段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出现多层次化的趋势,组织内部各种形式的跨国团队及与其他跨国公司结成的战略联盟不断增多,分权并可整合的全球管理模式成为主流,其目的在于有效利用不同文化的相互作用来提高组织的弹性及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同时,从另一个层面提高组织的文化敏感度也变得极其重要,因为组织内不同文化的交互也会增加矛盾冲突,需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和有效的管理。

2.文化多样性与跨国经营

如上所述,当跨国公司在全球许多国家直接经营企业时,一定会面临如何认识及应对文化多样性以及由文化差异引发的各种矛盾与冲突等问题。这里的文化多样性是指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它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上,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形式上。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跨国公司要在全球化经营中获得成功,必须既要认同本民族及本企业的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及企业的文化,做到理解个性、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睦相处、互相借鉴。

然而,正是由于文化多样性形成的文化差异,即不同文化背景下特定人群之间遵循着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和行为准则,从而对特定事物具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因而使得跨国公司在世界上经营企业会遇到种种文化上的摩擦与冲突。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文化差异至少存在于以下四个层面:一是民族层面上的文化差异,如各民族不同的发展历史、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及语言习俗等而形成的差异;二是国家层面上的文化差异,如各国不同的发展阶段、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教育水平及价值观念等所导致的差异;三是企业层面上的文化差异,如各企业不同的成长轨迹、经营理念、企业制度、沟通方式及文化氛围而带来的差异;四是员工层面上文化差异,如企业内来自不同民族、国家和组织的员工因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及道德规范等各异而引发的差异。

跨国公司所面对的文化差异是上述文化差异的集合体,即它在跨国经营中必须同时面对这四个层面的文化差异,其复杂性将会对它的经营决策、决策实施、组织设置、人事管理、沟通交流等方面带来相当大的难度。而且,尽管各个层面的文化差异并不是永恒的,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因此,对跨国公司来说,如何在文化的差异性中寻找普遍性,以发挥其已有的经营优势,并有效地利用文化差异来激发经营活力,是其跨国经营面临的重要课题。而所谓文化的普遍性是指各类文化由于人性的一致性而有着共同的发展规律和基本形态,即在人的价值观、态度及行为中存在普遍适用的原则。从文化的普遍性出发,跨国公司就可以在不同民族、国家及企业中去寻找任何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特性,有选择地在国外采用适合任何文化的经营管理方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成本。同时,既然文化差异将长期存在,跨国公司就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消除组织内的文化差异。相反,如能有效地利用文化差异,就能将这种差异转化为企业的经营资源,就能激发组织的活力,并通过跨文化的碰撞,在组织内形成创新思维,以促进技术、产品和组织的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