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品流通企业的成本费用优化方法

商品流通企业的成本费用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品流通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是商品的购进和销售,为此,要发生商品的进价成本和销售成本。商品流通企业按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两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商品流通企业,其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并确定。经营费用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在组织购、销、存等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商品流通企业的成本费用优化方法

商品流通企业不同于制造企业,其最大区别在于无产品生产过程,因此也就不存在生产资金的耗费过程。商品流通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是商品的购进和销售,为此,要发生商品的进价成本和销售成本。同时,商品流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还会发生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些费用统称为商品流通费用。

(一)商品进价成本

商品进价成本是指因购进商品而发生的有关支出。商品进价成本按照商品购进的来源,可分为国内购进商品进价成本和国外购进商品进价成本。

1.国内购进商品进价成本。该进价成本是指购进商品所发生的进货原价,若购进不含税农副产品时,由企业支付的税金,也应包括在商品进价成本内。

2.国外购进商品进价成本。该进价成本是指进口商品在到达目的港口以前发生的各种支出。主要包括:

(1)商品进价。它是指进口商品按对外承付货款日国家外汇牌价结算的到岸价(CIF)。进口商品的国外进价,一律以到岸价为基础。例如,对外合同以离岸价(FOB)成交的,在商品到达目的港口以前由企业以外汇支付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应归入商品进价内。

(2)进口税金。它是指商品进口报关时应缴纳的进口关税、产品税和增值税

此外,企业使用外汇向国外购进商品所分摊的外汇价差和委托其他单位代理进口商品所支付给受托单位的实际价款,都应包含在商品进价成本内。

企业购进商品发生的进货折扣与折让、经确认的索赔收入以及能直接认定的进口佣金都应冲减商品进价。

(二)商品销售成本(www.xing528.com)

商品销售成本包括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和商品削价准备两部分内容。

商品流通企业按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两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商品流通企业,其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并确定。

商品削价准备是按期末库存商品的一定比率计提的,它也是商品销售成本的组成部分。企业出口商品应退的税金应抵扣当期出口商品销售成本。

(三)商品流通费用

商品流通费用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发生的不能计入商品进价成本的间接费用。主要包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1.经营费用。经营费用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在组织购、销、存等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进货运杂费、装卸费、整理费、包装费、保险费、保管费、广告费、展览费、商品损耗、检验费、进出口商品累计佣金、经营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等。

2.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业务招待费、技术开发费、董事会会费、技术转让费、涉外费、劳动保险费、折旧费、修理费、商标注册费、审计费、坏账损失、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咨询费、诉讼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会费等。

3.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业务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以及支付给金融机构的手续费等。

以上述及的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都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而发生的,不应计入企业的经营成本中,而是作为期间费用,在其发生的会计期间,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直接从损益表的销售利润项目下减去,从而确定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所获得的利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