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国远征军进入法国,与德国展开激烈战斗

英国远征军进入法国,与德国展开激烈战斗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争一爆发,英国远征军立即开赴法国。后面这项给养在德国人突破首线后使英国军队渡过了难关。在上次大战中,惨遭杀害的法国男子达150万。如果考虑到法国和德国在人口数量方面的悬殊,我们应该承认马其诺防线是一个明智而谨慎的措施。对法国军队来说,情况确实如此。10月中旬,德国已在西线部署了70个师的兵力,法国在西线兵力上的暂时优势便迅速消失。法国如果从东部边境发动进攻,必然会削弱他们在更为重要的北方防线的兵力。

英国远征军进入法国,与德国展开激烈战斗

战争一爆发,英国远征军立即开赴法国。10月中旬,由4个英国师组成的两个正规军团驻扎在法国和比利时边境的防线;1940年3月,又有6个师相继开来,这样兵力就达到了10个师。随着兵力的逐渐增加,我们便接管了更多的防线。当然,我们还没有和敌人有过任何交锋。

英国远征军到达指定阵地后,发现前线一带已经筑好了一条相当完整的防坦克战壕,而且每隔1000码左右就有一个又大又显眼的碉堡,可以用机关枪和反坦克炮沿着战壕进行纵射。此外,还有一条连绵不断的铁丝网带。在这个不寻常的秋冬两季中,我们军队的主要工作是改进法国人建筑的防御工事,组成一条与齐格菲防线相似的防线。尽管气候严寒,但工作进展很快。根据空中摄影,我们了解到德国人正将齐格菲防线从摩泽尔河向北方延伸。尽管他们在取得国内资源和强迫征调劳工方面有许多有利条件,但我们的进度与其相比似乎不相上下。我们设立了许多大基地,改进了公路状况,铺了一条100英里的宽软铁路。我们扩建或改进了将近50个新机场和卫星机场。在我们后方的沿交通线的军需库中堆积着大量的给养和弹药。在塞纳河和索姆河之间储存着10天的供应物资,在索姆河以北还储有7天的额外供应物资。后面这项给养在德国人突破首线后使英国军队渡过了难关。鉴于当时局势,阿夫雷以北的其他港口也陆续被利用起来,最后,我们利用的法国港口总共有13个。

*****

1914年,法国军队和法国人民由于怀着从1870年以来代代相传的复仇怒火,因而富有激烈的进攻精神。他们认为,数量上处于弱势的国家必须在战略上和在战术上处处展开反攻,才能抵制敌人的入侵。而此时的法国已非1914年8月间同其世代仇敌决一死战时的法国了,这种报仇雪耻的精神已在战争胜利时完成其使命,不复存在了,而培养这种精神的领袖们也早已去世了。在上次大战中,惨遭杀害的法国男子达150万。绝大多数的法国人一想起发动攻势便联想起1914年法国最初进攻时的失败、1917年尼韦尔将军的溃退以及索姆河和帕森达勒的长期苦战,尤其是进攻部队遭到现代化武器火力的毁灭性的摧毁。法国和英国都没有人能够彻底了解一种新事物所引起的后果:装甲车能够抵御炮轰,而且每天能够向前推进100英里。几年以前,一个名叫戴高乐的指挥官就这个专题发表了一部富有启发性的著作,却没有引起任何反应。年老的贝当元帅在最高军事委员会中的权威对法国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闭塞了吸收新思想的途径,尤其是不赞成那些被古怪地称为“进功武器”的东西。

人们醒悟之后,时常指责依赖马其诺防线(1) 的政策。这种政策确实造成了一种防御心理。但是,在保卫长达几百英里的边界时,明智的防御措施往往是利用防御工事尽可能地同敌人隔离,在军队驻守不动的条件下节省兵力,同时还可以控制敌人可能进犯的路线。如果能够适当地加以利用,马其诺防线在法国的作战计划中本来可能作出巨大的贡献,它应该被看做是一长列互相连接的宝贵的出击口,尤其是可以用来隔断大部分的前线,以便在其后面集中常规后备军或进行“大规模的调遣”。如果考虑到法国和德国在人口数量方面的悬殊,我们应该承认马其诺防线是一个明智而谨慎的措施。可是,这条防线竟然没有沿着默兹河一直向前延伸下去,这的确非常奇怪。防线若能够一直延伸下去的话,它就可以成为一个可靠的屏障,使法国人得以操起手上坚固锋利的宝剑向敌人冲锋陷阵。可是,贝当元帅却反对延长防线,他坚持认为,阿登地区由于地形关系绝不可能成为敌人入侵的通道。延长防线的计划因此被否决了。1937年我视察梅斯时,吉罗将军曾对我解释过马其诺防线的攻势意义。但后来这种攻势概念并没有付诸实施。这条防线不仅吸收了大量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和技术人员,而且削弱了军事战略和全国人民的警惕性。

人们把新的空中力量恰当地看成是各种作战中的一个具有革命性的因素。鉴于当时双方可以使用的飞机较少,人们不免会夸大它的效力,普遍认为空军可以在敌军发动进攻时阻碍敌军集中及其运输,从而有利于守方。因为考虑到铁路中心可能遭到空袭,法国最高司令部甚至认为法国的动员时期都有极大的危险,虽然当时德国飞机像盟国一样,数量极少,不足以担任这样重大的任务。空军首脑人物的这些思想当然是正确的,而且到了战争的后期,当空军力量增加了10倍或20倍时,这种想法得到了完全证实。但在战争开始时,这种担心则未免太早了。

*****

英国有人开玩笑说,陆军部总是在准备着上次战争,对其他各部或其他国家而言,大概都有这样的情形。对法国军队来说,情况确实如此。我也认为,只要积极地采取防守措施,守势力量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我此时既无责任同时又无法获得连贯的情报来作出新的评价。我知道上次大战中的屠杀情形使法国人民痛心疾首,难以忘怀。德国已经获得了建筑齐格菲防线的时间,如果将剩下的法国壮丁派去攻打这座由炮火和混凝土合成的铜墙铁壁,那是多么可怕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初几个月里,我觉得我和一般人对于守势的见解并无不同;我相信,反坦克的障碍物和野战炮如有巧妙的布置并备足弹药,除了在黑夜里或在天然的或人造的大雾中以外,都能将坦克击退或毁坏。

在万能的上帝对他那些卑贱的仆人所设定的问题中,同样的事不会发生两次,即使有一件事看起来像曾经发生过,但总是有点出入,因此事情不能一概而论。一般人是在带有某种固定结论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除非受到非凡的天才的引导,否则他们的心智绝对不会超越这种固有结论。但我们不久将要看到,双方按兵不动8个月以后,希特勒突然发动大规模进攻,由大量的防弹战车或重型装甲战车作先锋,冲破了所有防御工事,使大炮在战场上暂时几乎完全失去了效用,这种情况是几个世纪以来的第一次,也许甚至是火药发明以来的第一次。我们也将看到,由于火力的增强,只需少数部队就能够防守必要的阵地,从而缩小了人体的目标,大大地减少了实际战争中的流血程度。

法国人本可以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最早日期也许是9月第三个星期的最后几天。但是,那时波兰战役已告结束。10月中旬,德国已在西线部署了70个师的兵力,法国在西线兵力上的暂时优势便迅速消失。法国如果从东部边境发动进攻,必然会削弱他们在更为重要的北方防线的兵力。法国军队即使一开始就能够获得初步的胜利,但他们将在1个月之内感到,要想保持在东方所得的战果困难极大,而且德国会全力对其北方防线展开反攻。

这就是对“为什么一直采取消极防御,直至波兰被摧毁?”这个问题的解答。但是实际上这场战争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输掉了。战争如果发生在1938年,那时捷克仍旧存在,可能是夺取胜利的大好机会。要是发生在1936年,德国可能不会有强大的反抗。要是发生在1933年,只需日内瓦一份决议书,用不着流血就能迫使德国就范。现在到了1939年,甘默林将军不敢冒险进攻,这不能只怪他一人,因为历次危机已经使这种危险大大地增加了,而法国和英国政府面对危机也一直畏缩不前。

*****

德国是否可能向法国进攻呢?当然,德国可能采取的办法有三种:第一,经过瑞士前来侵犯。这样可以迂回地绕过马其诺防线的南翼,但在地理上和战略上都有许多困难。第二,通过法德之间的边界侵犯法国。这似乎也不可能,因为大家相信德国军队还不具备对马其诺防线进行正面猛攻的充分装备和武装。第三,通过荷兰和比利时侵犯法国。这种进攻也会绕过马其诺防线,可以避免对永久性的防御工事正面进攻可能遭受的损失。我们无法对付经过低地国家前来侵犯的德军,我们不能向前推进到荷兰,给他们迎头痛击,但为了盟国的利益,我们应该尽可能在比利时境内阻止德国。在这个时期,盟国可以利用两条防线帮助比利时。假使盟国决定前来援助,他们可以派兵前往其中一条防线;或者假使比利时提出邀请,盟国可以制定一个周密计划,迅速秘密地占领另一条防线。第一条防线是所谓的斯凯尔特(2) 防线。从法国边境出发,既不需要长途行军,也不要冒很大的危险就可以到达。最糟糕的情况不过是守住了一个“错误的防线”,而无害处;最佳的情况是可以根据形势的发展将其建成一道坚硬的防线。第二条防线更为伟大。这条防线沿着默兹河经过纪韦、迪南和那慕尔,再经卢万至安特卫普。如果盟国能占领这条险要的防线并在苦战中守住它,德国入侵时采取的右翼包抄行动将遭到严重的挫败;如果德国军队处于劣势,那么这将成为进入和控制鲁尔地区德国军火生产重要中心的一个值得赞美的序幕。

三军参谋长写道:“我们知道,法国的意见(3) 认为,比利时如果仍旧能够守住默兹河一带,法英军队应该占领纪韦至那慕尔一线,英国远征军在左翼作战。我们认为,除非能在德国进攻以前有充分的时间同比利时协商好先行占领这一防线的计划,否则这个计划便不宜采用……除非比利时目前的态度能有所转变,我们能制定提前 占领纪韦至那慕尔(也称默兹至安特卫普)防线的计划,否则我们竭力主张应该在法国边境已作好准备的阵地上抵抗德国的进攻。”(www.xing528.com)

盟国最高军事会议于11月17日在巴黎召开。张伯伦先生带着哈利法克斯勋爵、查特菲尔德勋爵和金斯利·伍德爵士前往出席。

斯凯尔特河防线与默兹河—安特卫晋防线图

会议的决议是:“考虑到尽可能把德国军队阻截在最远的东部防线上的重要性,因此,如果德国侵犯比利时,应该竭力坚守默兹河至安特卫普防线。”张伯伦先生和达拉第先生在这次会议上都一再强调这个决议的重要性,所以此后的行动便受到这个决议的支配。于是,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度过了严冬,等待着来春。从那时到德国发起攻势的6个月期间,法国和英国的参谋部以及他们的政府对于战略原则未再作任何新的决定。

*****

在冬春两季中,英国远征军极度忙碌:整顿工作,加强防线,准备进攻性的或防御性的战争。上上下下都在不辞劳苦地工作,他们最后的出色表现大部分是因为他们充分利用了冬季所提供的机会。到“这场胜负难料的战争”终结之时,英国军队已经比以前高明多了,也壮大多了。回顾我们战前的部署,当时最可怕的缺陷是英国远征军中甚至连一个装甲师也没有。英国本来是各种坦克的发源地,可是在两次大战之间竟大大地疏忽了对这种不久将要支配战场的武器的发展,以致宣战以后的8个月内,我们这支小型而优良的陆军在严峻考验来临时却只有一个第一坦克旅,包括11辆轻型坦克和100辆“步兵”坦克。在这100辆“步兵”坦克中,只有23辆装有发射2磅重炮弹的大炮,其余各辆只装有机关枪。此外,还有7个配有运送车辆及轻坦克的骑兵和义勇骑兵团,这批部队正在改编为2个轻装甲旅。

法国前线的进展就没有这样令人满意了。在一个实行全国征兵制的大军中,民众的情绪密切地反映到军队内部;军队驻扎在国内与民众接触密切的时候,更为如此。法国在1939年到1940年间对战争并不抱有高昂的情绪或很大的信心。过去10年中,国内政治的动荡不安造成了分裂和不满。为了反对日益增长的共产主义势力,有些要人竟转向法西斯主义,轻信戈培尔的宣传,在闲谈及谣传中将其进行传播。因此,在陆军中,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都具有的那种制造分裂的影响也在发生作用;由于等待,这几个月漫长的冬季也给这种毒害势力提供了时间和机会,从而得以巩固。

增强军队的良好士气有许多因素,其中最大的一个因素是使官兵全力以赴地从事有益的和有趣的工作。懒散是危险的温床。在整个冬季中,需要进行的工作很多:训练需要继续;防御工事远未令人满意,距完成还差得很远——甚至马其诺防线也缺少许多辅助性的野外堡垒;士兵还需要锻炼,增强体格。可是,参观法国前线的人看到的是:前线普遍存在着超然冷漠的气氛,正在进行的工作质量显得十分低劣,根本没有任何可见的活动。他们对此感到惊讶。在法国防线后面的公路上一切都显得冷冷清清,而英国驻守的一段防线背后的公路上车辆往来频繁,络绎不绝地延伸到数英里以外,这两种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毫无疑问,在这个冬季中,法国军队的素质由于放任自流而退化;如果是在秋天而不是在第二年春天作战,那么他们一定会有更英勇的表现。不久,他们将被德国迅疾猛烈的攻击吓倒。直到这个短暂的战役的最后阶段,法国士兵才充分发挥其真正的战斗力,奋起保卫祖国,抵抗世代的敌人,但那时一切都太晚了。

1940年1月10日,我们对西线的忧虑得到了证实。德国第七空军师的一名少校参谋奉命携带若干文件前往科隆的总司令部。由于错过了火车,他决定飞行。但他的飞机飞过了目的地,在比利时境内被迫降落。比利时部队将他逮捕,没收了他的文件;当时他曾企图销毁文件,结果未遂。这些文件包括希特勒所决定的侵略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全部计划。不久,这个德国少校便被释放,让他自己去向上级报告事实经过。当时我听到了发生的一切,比利时竟然不拟定一个计划,邀请英法两国派兵入境,在我看来这简直难以置信。但是比利时对此没有作出任何措施。英、法、比三国都在议论这件事,认为这或许是敌人的一个诡计。但这却不可能符合事实,实在没有道理认为德国人企图使比利时相信他们不久要向它发动进攻,因为这样一来,可能会使比利时做出德国最不愿意发生的事:和法英两国军队制定计划,让英法军队在某个天气晴朗的夜晚,秘密而又迅速地进军比利时。因此,我相信德国的进攻已经迫在眉睫了。

于是,我们向比利时呼吁,但是比利时国王和军方参谋人员只是等待着,希望一切会有好转。尽管有了德国少校的文件,但是盟国和受威胁的国家都没有采取任何进一步的行动。另一方面,正如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希特勒召见了戈林。他在获悉所有被截获的文件实际上就是全部进攻计划之后,大发雷霆,然后下令准备新的修改方案。当然,如果在战争爆发前的5年中,英法两国在条约认可和国际联盟赞同的范围内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政策,比利时也许可能恪守旧时的同盟,并允许组成一个共同的阵线。如组织恰当,这种同盟可以沿着比利时边境筑成一道屏障直至海边,以防御在1914年几乎使我们全部覆灭以及在1940年打得法国一败涂地的那种可怕的迂回战术。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比利时的命运也不会比以后实际遭受的命运更为悲惨。美国当时置身于局外;拉姆齐·麦克唐纳先生提倡法国裁军;我们由于德国屡次破坏“和约”关于裁减军备的条款而一再遭到挫折和屈辱;我们对于德国侵犯莱茵兰表示屈服;我们默认德国兼并奥地利;我们在慕尼黑签订条约并承认德国占领布拉格——当我们回想起上述这些情况时,英国和法国凡是在以往的岁月中负责国家大事的人物都无权责备比利时。在一个充满动摇和妥协的时期中,比利时严守中立,希望自己能在其设防的前线挡住德国的入侵,以待英法军队前来援助,这只是聊以自慰的想法而已。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在东部边境上所筑的防御阵地体系,1940年德国军队从比利时绕过此防线攻入法国境内,使防线失去作用。

(2) 发源于法国北部的河流,经比利时和荷兰进入北海。

(3) 名为D计划。——原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