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洲国际协会的诞生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非洲国际协会的诞生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85年,“非洲国际协会”得到柏林会议各国的承认。在意大利及欧洲其他地区,意大利王国军队的这次失败引起了极大轰动。有一件令人遗憾的事加深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对英国在非洲扩张的担忧。然而,对整个事件的解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公众十分不满。

非洲国际协会的诞生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9世纪90年代,英国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相互间的态度仍然没有发生变化。在茹费理的大力推动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恢复了殖民大国的地位。1880年到1889年,茹费理曾两次担任内阁总理。在开拓非洲方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英勇无畏的探险家发挥了重要作用。1884年到18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是确定瓜分西非地区大部分土地的原则,此次会议的成果是1885年2月26日签订的《柏林会议总议定书》。这份议定书规定:第一,刚果河流域领土范围内通商自由。第二,刚果河流域领土范围内禁止奴隶贸易。第三,刚果河流域领土保持中立。第四,根据《维也纳条约》第一百零八条至一百一十六条,刚果河与尼日尔河航行自由。第五,各大国如果在非洲占领任何领土,那么必须向其他签字国通报其占领领土的情况,并且确保对法律、秩序和条约权利的尊重。

1885年的柏林会议,列强站在巨幅非洲地图前对非洲进行瓜分

根据《柏林会议总议定书》设为中立的刚果河流域的领土由刚果自由联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和葡萄牙王国瓜分。刚果自由联邦源自1876年在布鲁塞尔成立的“非洲国际协会”,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是该协会的主要发起者。1885年,“非洲国际协会”得到柏林会议各国的承认。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与该协会交换意见书,规定如果该协会决定出售任何领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具有优先购买权[6]

1890年8月5日,在精明的亚历山大·里博和索尔兹伯里侯爵罗伯特·加斯科因-塞西尔分别领导下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的条约,超出了两国人民认为的合理范围。法属殖民地苏丹[7]向南扩张,一直延伸到英国皇家尼日尔公司经营范围的领地。以尼日尔中部到乍得湖的巴鲁阿为界,索尔兹伯里侯爵罗伯特·加斯科因-塞西尔与亚历山大·里博签订的条约划定了英国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利益范围。尽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国民议会认为从议定书中所得太少,但亚历山大·里博解释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获得了英国皇家尼日尔公司设有贸易站点的领土。对这份议定书,英国下议院也有议员反对,索尔兹伯里侯爵罗伯特·加斯科因-塞西尔解释说,分配给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地区主要是“撒哈拉的不毛之地”。总之,在马达加斯加,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获得了自由支配权[8],这是这份议定书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偶然带来的巨大利益。

列强瓜分非洲示意图

意大利王国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关系仍然有些紧张,并且不会因为意大利王国政府对阿比西尼亚的占领有所改善。阿比西尼亚与英国及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利益范围相邻。意大利王国政府的目的是将阿比西尼亚变成自己的保护国,并使这里成为意大利王国企图建立的红海帝国的一部分。出于这一目的,1889年5月2日意大利王国总理弗朗切斯科·克里斯皮与阿比西尼亚皇帝梅内利克二世签订了《乌西阿利条约》。根据意大利王国政府的解释,《乌西阿利条约》第十七条赋予意大利王国建立阿比西尼亚保护国的权利。为遏制阿比西尼亚皇帝梅内利克二世的势力,防止其阻止英国向苏丹推进,1891年,英国政府承认阿比西尼亚为意大利王国的“势力范围”。

梅内利克二世(前)

阿杜瓦战役

1896年春,意大利王国政府派遣奥雷斯特·巴拉蒂耶里将军率领军队,企图征服阿比西尼亚。结果,1896年3月1日,在阿杜瓦,意大利王国军队全军覆没,其士兵不是被杀,就是被俘。在意大利及欧洲其他地区,意大利王国军队的这次失败引起了极大轰动。因此,弗朗切斯科·克里斯皮的政府垮台,意大利君主威望似乎也随之丧失,无可挽回。但情况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糟糕,新的意大利王国政府十分谨慎克制,他们没有继续这种可悲的冒险行为。1896年10月28日签订《亚的斯亚贝巴条约》,承认阿比西尼亚的绝对独立,从而“减少了损失”。

查尔斯·乔治·戈登的最后时刻(www.xing528.com)

意大利王国退出阿比西尼亚减轻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忧虑,也促进了意大利王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与英国间的相互谅解[9],但英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间的谅解并没有立即实现。有一件令人遗憾的事加深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对英国在非洲扩张的担忧。自从退出埃及苏丹,以及1885年查尔斯·乔治·戈登阵亡后,英国保守党的政治家们一直伺机收复此地。在克罗默伯爵伊夫林·巴林的领导下,到1898年,埃及的政治及经济状况逐渐稳定。此时,埃及足以进行新的扩张。赫伯特·基奇纳将军率领的英埃联军速战速决,一举征服以前所有领土后,南下直达喀土穆。与此同时,英勇的让-巴蒂斯特·马尔尚少校率领已经备战多年的远征军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出发,抵达尼罗河上游,以彰显在该地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势力。1898年9月19日,赫伯特·基奇纳将军的军队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让-巴蒂斯特·马尔尚少校的军队[10]在苏丹法绍达[11]遭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历史学家说,“很不幸,这位英勇的军官竟然没有军队”[12]。恰恰相反,这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事,因为如果让-巴蒂斯特·马尔尚少校拥有军队,那么就无法避免英国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军队发生武装冲突。如果让-巴蒂斯特·马尔尚少校的军队开战,那么就不只是前哨能随便解决的事情。因此,英国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将不可避免卷入战争,欧洲的前途将是一片黑暗。

伊夫林·巴林

让-巴蒂斯特·马尔尚少校

幸运的是,让-巴蒂斯特·马尔尚少校带兵太少,双方力量悬殊,一旦发生战斗,将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赫伯特·基奇纳将军与让-巴蒂斯特·马尔尚少校的礼貌与自我克制防止了双方冲突升级。赫伯特·基奇纳将军声明自己的立场不是代表英国政府的要求[13],而是代表埃及的权利。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承认了英国在尼罗河不存在利益,撤出了让-巴蒂斯特·马尔尚少校的远征军。因此,这一事件得到圆满解决。然而,对整个事件的解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公众十分不满。幸好,为自己的胜利沾沾自喜的英国公众也很快忘了这件事。在地图上,法绍达这个地方也不再出现。

赫伯特·基奇纳将军

查尔斯·迪尔克爵士

直到1898年,英国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关系似乎并没有比以往更亲密。如果这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不幸的话,那么对英国或许就更不幸了。此时,英国无疑已经陷入可悲的孤立境地。像查尔斯·迪尔克爵士这样的英国政论家可能会为“不被干涉”政策的好处而辩解,无知的公众可能会被索尔兹伯里侯爵罗伯特·加斯科因-塞西尔“绝妙的孤立”这样的言辞迷惑,但在欧洲,这种英国被孤立的局面绝非正常。1896年,当利安德·斯塔尔·詹姆森博士从贝专纳兰进入南非共和国进行海盗式掠夺时,欧洲舆论极力攻击英国政府,认为英国政府对这件事早有耳闻,但这并非事实。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向南非共和国总统保罗·克鲁格发了一份荒谬的贺电,这份贺电或许真的使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舆论对英国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因为法兰西人对可笑的事总是十分敏感的。但在南非共和国,这份贺电产生了十分不幸的后果,因为这份贺电给人的印象是南非共和国总统保罗·克鲁格以为德意志帝国是其朋友,如果南非共和国总统保罗·克鲁格率军反抗英国,那么他就会得到德意志帝国的援助。1899年,南非共和国与奥兰治自由城邦签订永久性联盟条约,并且对英国宣战。据说德意志帝国当时确实向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议对英国进行干涉,这可能是英国历史上最危急的时刻之一。然而,德意志帝国1900年2月联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干涉英国的建议毫无结果[14]。在欧洲的抱怨声中,英国结束了旷日持久的南非战争,但它没有受到其他欧洲国家的武装干涉。阅读1901年和1902年欧洲各大报纸就会发现,英国是多么孤立无援,不得人心,甚至被欧洲其他国家怀恨在心。这时几乎只有瑞士的媒体对英国略表好感。

南非共和国总统保罗·克鲁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