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优化方案

研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过程中,课程团队的每一位参与者在将课程资源予以转化、课程素材的处理、结构化设计和实施课程中提升了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在这过程中,无论是课程开发者、实施者和培训者,对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结构、要素相互间的关联性、层次性和完整性的理解更清晰,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发展自然得以提升。

研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优化方案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在《教育魅力》一书中提出“教育的生命在于创新,教师的魅力在于创造”。中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认为,当下人们应该摒弃只把教师当作知识传递者的错误观念,应该把教师看作创造者,同时,这种创造还表现在“转化”上,把人类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个人的能力和精神的内存。可见,新时期的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而应该努力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开发者和建设者。

在《体育教师研修课程的实践》这一章中,笔者曾经简单介绍了两类研修课程:习得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习得性课程作为结果性课程,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可以借鉴以往的经验;探究性研修课程作为过程性课程,往往没有经验借鉴,因此,课程团队需要将教育教学课题转化为研修课程的主题,开发一门新的研修课程。在这过程中,课程团队的每一位参与者在将课程资源予以转化、课程素材的处理、结构化设计和实施课程中提升了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例如,在探究性研修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经历“问题发现与分析,确定研修主题,并进行现状分析,解析原因,提出假设—制订行动计划—实践并迭代改进—反思总结、提炼研修资源”的过程才能形成研修课程并实施。

(一)问题发现与分析,确定研修主题

教育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课程开发者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其中的真问题、关键问题,这些真问题是教育教学实践中最重要、最困惑或课程改革中瓶颈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课程开发团队进行研究、实践和学习的研修和能力提升过程。例如,笔者在进行研修课程开发时,问题就来源于教研实践中的关键问题,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区域研修需要找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键链环和实践载体,以解决“理念好、落地难”的问题。通过课程团队开展头脑风暴、现状调研、文献研究、专家访谈、深度反思等,确定将“单元教学设计”作为研修的主题内容,因为单元既是教材中的基本单位,又是整合教学目标、任务、情境与内容的课程单位,更是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的载体。因此,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涉及向上,与课程设置、教学思想的研究有关;向下,与教学方法、教学阶段的研究有关;横向,与教学目标、教材研究、教学评价有关。无疑,这是一个在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研修主题,另外,在课程改革深化时期,单元教学设计应该要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因此,确定了主题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单元教学设计”的研修课程,同时以“情境、任务、评价”作为研修的子主题。在确定研修主题过程中,课程团队每一位成员需要进行文献研究、现状调研和分析等工作,研究与反思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现状分析,解析原因,提出假设

确定研修主题后,需要对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例如,进行文献研究和头脑风暴,找到体育教师研修课程与教师需求的结合点,确定体育教师研修课程的理论依据、研修目标、研修内容、研修活动等要素,为研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奠定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摸清现有实践经验,为研修课程的开发提供资源。

采用鱼骨图法和结构化研讨,归纳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课程内容结构化设计奠定基础。收集大量的案例、课例进行分析,提炼研修资源,为课程实施做好准备。建构假设性研修课程开发与实施路线图和课程方案,为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依据,并逐步优化完善。

例如,笔者团队在参与“促进体育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升的培训课程”开发过程中,在研究初期,课程团队收集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在学科育德方面,一些教师育德意识比较模糊,课堂上育德的敏锐性不够;一些教师育德方法欠缺,表现为育德方法使用比较随意,凭经验为之;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知识与技能,忽略育德契机。面对这样一种现象,课程团队通过课堂观察、团队研讨、专家解读、文献查阅等方式对课堂教学中育德问题的表现与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尝试提出在探索体育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提升的路径、方法和策略中,以课例研究作为解决教师育德能力问题的假设性方案。

(三)制订行动计划

研究团队成员对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形成共识后,共同制订行动计划,包括研修课程开发与实施路线图;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思路;行动步骤、方法与时间安排;研修团队成员分工;课程素材收集的方法与要求等。制订行动计划可以综合使用:头脑风暴、团队研讨、课程与学科专家指导等方法。

例如,笔者带领课程团队在“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单元教学设计”研修课程开发过程中,希冀以“情境、任务、评价”作为研修子主题,引导培训者结构化设计和实施单元教学设计。因此,课程团队通过文献研究、结构化研讨、专家指导等方式形成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思路,建立“课程内容结构化、学习情境结构化、学习活动结构化、课程实施结构化”的意识,每个单元之间体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和关联性及逻辑性和完整性。例如,在明确课程目标后,通过“问题情境”创设,让培训者“想学”;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促使培训者做到“会学”;再经过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整合,达到让培训者“会用”的程度。在这过程中,无论是课程开发者、实施者和培训者,对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结构、要素相互间的关联性、层次性和完整性的理解更清晰,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发展自然得以提升。

(四)实践并迭代改进(www.xing528.com)

根据行动计划进行实践,过程中,需要对问题解决的假设性方案不断进行反思、调整与优化,直至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具体来说,课程开发者对课程素材、内容、结构、方法、策略等要素,存在从“输入—储存—内化—输出”的过程,在数轮循环实践中,每一轮都包含“设计—实践—反思—更新调整”四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就课程内容而言,输入是指对课程素材总结、归纳和提炼的过程;储存是指进一步加工,转化为课程内容的过程;内化是指进行课程内容系列化设计,精准组装的过程;输出是指经过数轮循环实践后,形成课程内容设计与实施的方法策略。(如图5-2所示)

图5-2 研修课程内容行动研究四环节

从图5-2中可以看到,教师在研修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经历“输入、储存、转化、输出”的过程,唯有对意识、思路、方法有结构化研究,才能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与教育行动中体现结构化意识与能力。整个研究过程是多轮的、不断调整和螺旋上升的。并且,在这个团队中,每位成员都是学习伙伴,为了同一个问题的解决在研究、在学习、在提高。

(五)反思总结、提炼研修资源

最后一步是对实践行动的反思和总结,并对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和提炼。包括:①问题情境的描述,如问题表现、产生原因等分析汇总;②问题解决的理论依据,如文献研究结论、专家与同行的观点、方法和策略等;③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素材,如工具支持、案例支持、相关数据、教学视频、教学反思、研究方案等;④凝练的、具有普适性的对策和典型案例(课例)等。在过程性资料基础上,按照“问题情境—问题解决—诠释与理解—拓展与运用—迁移与创造”进一步梳理提炼研修课程资源,形成习得性研修课程。

笔者带领课程开发团队,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单元教学设计”为研修课程主题,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按照探究性研修课程开发步骤,形成课程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研修课程,在实践中予以实施,案例5-1呈现了研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路线图,从中可以明晰课程团队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历程。

【案例5-1】

本着“教学研究、教学实践与研修学习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依据“设计—实践—改进—再设计—再实践—再改进”的循环路径,做到以研究促进实践,以实践提升学习,以学习反哺研究。由教研员领衔组建课程开发项目组,依托专家团队持续提供智力支持以保障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性,设计研修课程开发与实施路线图,如下页图所示。

确定研修主题后,撰写课程纲要编制课程讲义,形成研修课程,在课程设计和实践中逐步更新改进,迭代更新。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讲义编制过程中,结合不同内容主题的研究课,通过“单元教学文本设计、实施和反思改进”形成多个单元教学设计样例。逐步形成课程研制流程标准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演化跟进的路径。

研修课程开发与实施路线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