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成分分析:揭示差异的关键因素

主成分分析:揭示差异的关键因素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输出的KMO统计量大于0.6,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接近0,表明这7个指标数据适宜作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与区域财政收入差异最为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对差异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并且由表5.2可知第一主成分在第三产业人均GDP上的载荷0.916大于第二产业的0.819。由于主成分分析局限于2012年的截面数据,为了得到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结论,我们将利用面板数据作进一步分析。

主成分分析:揭示差异的关键因素

首先建立区域财政收入差异评价的指标体系。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起着决定作用,人均财政收入相对差距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和直接表现(刘溶沧、焦国华,2002;刘寒波等,2006;李捷等,2010;张洪铭、张宗益,2011)。因此,选择GDP增长率、全社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三个指标。王金秀(2007)从产业结构的视角对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差异进行了分析,认为各地现有的三大产业布局、产业税负结构的不同加大了地区间财政收入的差异。而且,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贡献较大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几乎都来自于第二、三产业,尤其工业和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是这些税收收入增长迅速的重要原因。从而,将三次产业人均GDP纳入指标体系。从财政收入来源来看,基于个人所得税还应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项作为评价指标。由此,将7项指标分别记作:X1代表GDP增长率、X2代表第一产业人均GDP、X3代表第二产业人均GDP、X4代表第三产业人均GDP、X5代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6代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X7代表全社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

根据式子=(xij-)/σj(其中,xij为第i个地区第j个指标的数值,为第j个指标的平均值,σj为第j个指标的总体标准差)将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运用SPSS软件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进行分析。输出的KMO统计量大于0.6,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接近0,表明这7个指标数据适宜作主成分分析。SPSS输出结果如表5.1、表5.2所示。表5.1中,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711%,高于85%,表明这3个主成分已经包含了大部分的数据信息,因此选择前3个主成分作进一步分析。

表5.1 主成分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

(www.xing528.com)

表5.2 主成分载荷矩阵

输出得到的主成分载荷矩阵如表5.2所示。从该表可知,第二产业人均GDP(X3)、第三产业人均GDP(X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X6)为财政收入差异的第一主成分,前两项指标反映出第二、三产业发展情况,后两项指标也主要受到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因此第一主成分可解释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指标”;第一产业人均GDP(X2)、全社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X7)为第二主成分,可解释为“第一产业发展及投资规模指标”;GDP增长率(X1)为第三主成分,反映的是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差异的影响,可解释为“经济增长指标”。第一主成分与区域财政收入差异最为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对差异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并且由表5.2可知第一主成分在第三产业人均GDP上的载荷0.916大于第二产业的0.819。

所以,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区域间人均财政收入差异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并且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于主成分分析局限于2012年的截面数据,为了得到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结论,我们将利用面板数据作进一步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