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班幼儿互动故事设计:《猴子捞月亮》《小鸡和鸡蛋》

小班幼儿互动故事设计:《猴子捞月亮》《小鸡和鸡蛋》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具准备: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小鸡和鸡蛋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鸡蛋和小鸡的关系,学说“白白圆圆”“嘿哟嘿哟”。

小班幼儿互动故事设计:《猴子捞月亮》《小鸡和鸡蛋》

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强,但理解能力差。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针对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使之在倾听和理解故事中获得成长。

1.提问与实践携手,促进幼儿成长

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也是促进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的前提条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借助于问题,为幼儿提供一些动手实践或体验的机会,可以使幼儿将从故事中获得的感知变得直观,进而提升能力,获得直接经验,得到成长。

猴子捞月亮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贴题地回答问题。

道具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小朋友,昨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1.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它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2.教师接着将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1]

【互动分析】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教师运用了师幼互动的方式,借助于引导式提问和小实验,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动手实践,找到了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

2.以互动促认知,以实践促能力

讲故事中互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为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于互动活动,让幼儿获得知识,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这些活动可以是提问,也可以是一些游戏,但游戏一定要基于强化幼儿获得的认知的目的而进行。

小鸡和鸡蛋(www.xing528.com)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鸡蛋和小鸡的关系,学说“白白圆圆”“嘿哟嘿哟”。

2.乐意倾听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3.练习推球,感受游戏的乐趣。

道具准备:

鸡妈妈、小鸡、完整的鸡蛋、破裂的鸡蛋、蚂蚁的小图片(可戴在手上)、四幅自制挂图、小球。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出示小蚂蚁的图片,激发幼儿听故事的愿望)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小蚂蚁)请你们和小蚂蚁打个招呼吧。你们知道吗,就是这只小蚂蚁,在前几天,看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二、讲故事

1.第一遍讲故事。

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并且一边讲一边出示相应的小图片。

2.提问:

(1)这个故事里有谁?

(2)小蚂蚁看见的东西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说“白白圆圆”。

3.第二遍讲故事。

(1)依次出示挂图讲故事,并引导幼儿说“嘿哟嘿哟”。

(2)提问:你们猜这个白白圆圆的东西是什么?

如猜不出可以辅助问:“白白圆圆的东西裂开了,谁从里面走出来了?”

三、玩“推蛋”的游戏

教师把幼儿带到户外,让他们用球玩推蛋的游戏,讲明规则:每人一个球,可以单独推也可以结伴推,自由地推球。教师在一旁个别指导。

四、结束(带小朋友回教室)

附故事:

有一天,小蚂蚁走在路上,它走着走着,看见了一个白白圆圆的东西,小蚂蚁用力地去推,“嘿哟,嘿哟”小蚂蚁用了全身的力气,可是怎么也推不动。突然,白白圆圆的东西里发出了“卡啦卡啦”的声音,“咔嚓”一声,白白圆圆的东西裂开了,从里面走出了一只小鸡,鸡妈妈来了,小鸡赶快扑到妈妈的怀里。[2]

【互动分析】

在上面的故事活动中,教师针对幼儿的认知不同,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设计了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幼儿理解知识,还在故事讲述后,组织幼儿开展活动,以体验获得的知识和感受,让幼儿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促进了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