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利于推动非遗传承方式的创新的优化方案

有利于推动非遗传承方式的创新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在“非遗”传承中弘扬“工匠精神”,呼吁“非遗”传承迸发创新活力。当然,也有地区吸收了“工匠精神”中创新观念的内涵,率先开展了“非遗”传承方式革新。

有利于推动非遗传承方式的创新的优化方案

进入21 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每天都在进步,无论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还是数据库存储技术等等,时刻都在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管理方法和手段、思维方式等也不断推陈出新,这些新兴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广泛应用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传统的实体销售业向电子商务发展,传统的银行服务业向互联网金融服务拓展等等。究其根源,带动这些行业发展和革新的根本动力源于创新。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创新是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一个行业而言,创新是其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一个公司而言,创新是其永葆生机的源泉。新时期,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反复塑造和强调下,“工匠精神”融入了改革创新的新内涵,提高技术、转变思维、革新方法成为创新的三个主要途径。

“非遗”是长期以来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产物,在传承方式上,“非遗”传承的传统方式主要是凭借传承人口传心授,这种传承方式虽然最为直接和有效,但是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即传承周期长、范围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传统的“非遗”项目与时代脱节,失去了原有旺盛的生命力,传承方式的陈旧更使得这部分“非遗”项目处于濒危的边缘。因此,十分有必要根据当前的“非遗”传承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创新“非遗”传承方式。在“非遗”传承过程中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非遗”传承主体对于创新观念的认识,同时,由于“工匠精神”落实到企业层面而引申出“企业家精神”,所以“工匠精神”的渲染必然会带动“企业家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正是创新理念。总而言之,无论是“工匠精神”还是“企业家精神”,其内容都涵盖了创新这一与时俱进的理念,都能对“非遗”的传承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再者,虽然很多“非遗”项目没有商业市场,即便掌握了精湛的技艺也不一定能够获得与之相匹配的物质收入,但是渲染“工匠精神”中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内涵,能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原有的“唯利主义”思想,献身到“非遗”传承中。而这部分年轻人相对于老一辈的传承者而言,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技术,更能够将这些新的观念和技术融入到“非遗”传承中,推动“非遗”传承方式的革新。(www.xing528.com)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在“非遗”传承中弘扬“工匠精神”,呼吁“非遗”传承迸发创新活力。上海市静安区境内拥有众多上海“老字号”资源,例如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王家沙点心制作技艺、鲁庵印泥制作技艺等,但这些技艺已经陷入了人才断档的困境,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传统“非遗”工作。因此,在静安区政协会议上有代表提出了“弘扬工匠精神,拯救沪上老字号”的口号,并建议推动老字号品牌走进学校、走进社区,积极探索和尝试“非遗”传承新方式[15]。当然,也有地区吸收了“工匠精神”中创新观念的内涵,率先开展了“非遗”传承方式革新。以“成都漆艺”和“成都银花丝”的传承为例,当地打造了“企业+文化”的传承模式,与其他地区不同,当地企业在致力于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创新出具有现代时尚特点的“非遗”产品,这种传统“非遗”和现代观念结合的“非遗”产品不仅具有“非遗”的文化内涵,也具有商业气息,能够迎合市场需要,扩大“非遗”产品的受众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