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遗景观叙事的必要性与方式

非遗景观叙事的必要性与方式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景观叙事转化的必要性首先,对于口头传说和表述类非遗来说,具体可感的景观是它在当代传承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如毛巧晖在研究大禹传说与景观叙事关系时,分析了景观建筑物对于展示传说核心情节的重要功能。如张迪在研究伏羲文化与景观叙事的关系时,指出仪式本身也是一种景观。

非遗景观叙事的必要性与方式

在非遗保护和民俗旅游的大背景下,口头传说与表述类非遗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对其进行景观叙事转化,是各个地方发展经济的必然趋势。景观叙事在传承民间文化、促进非遗保护以及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景观叙事转化的必要性

首先,对于口头传说和表述类非遗来说,具体可感的景观是它在当代传承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早在2006年,万建中就强调了“物质”是非遗流传过程中的结构内核。[91]作为无形的文化资源,口头传说与表述类非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赖的是传统的口头叙事。但是其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具象、有形的物质的推动作用。2013年,田兆元在《诸葛亮传说研究的民俗学路径》一文中研究诸葛亮传说时,强调了庙宇与塑像等物质景观对于传说流传所起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进入了居伊·德波所描述的“景观社会”,视觉表象化篡位为社会本体基础[92]。这种情形下,以口头讲述、口耳相传为主的民间传说通过视觉形态呈现的景观叙事方式重获生机。因此,景观叙事是口头传说和表述类非遗在当代传承发展所走的必由之路。

其次,景观叙事具有唤醒记忆的功能。视觉形态的景观更能直观地讲述传说故事,唤醒人们对传说的历史记忆,重构地方文化认同。2014年,余红艳在研究“白蛇传说”时,分析了从法海这一人物形象到景观法海洞,从雷峰塔进入白蛇传传说叙事体系以及雷峰新塔的修建,[93]传说从口头讲述转化为视觉化的景观,景观承担着传承传说、构建地方文化认同的叙事功能。由此可见,在传统口述叙事式微的今天,景观叙事以其视觉化、直观的特点和所具有的记忆功能成为口头传说和表述类非遗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

最后,各地围绕传说文化资源生产的景观为口头传说和表述类非遗进行景观叙事转化奠定了基础。在“非遗+旅游”模式的影响下,各地的口头传说主要与景观相结合,进行景观叙事转化。景观叙事并不仅仅是对传说文字内容的简单呈现,创造性的景观为传说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传说的情节内容,形成了和言语文本传说可互相参照的空间文本。[94]如2018年,毛巧晖副教授在《民间传说与文化景观的叙事互构——以嫘祖传说为中心》中分析了遗产保护语境下景观叙事对于民间传说存续的重要性,尤其是景观对于传说进行的反向建构作用。因此,对口头传说和表述类非遗进行景观叙事转化很有必要。

(二)景观叙事转化的方式

综合已有民俗景观叙事的研究,可以把在口头传说和表述类非遗的景观叙事转化方式分为以下几类。

1.实物景观叙事

在口头传说和表述类非遗的景观叙事过程中,实物景观叙事转化是最主要的方式,包括景观建筑雕塑、图画等。景观建筑物是对传说直观视觉化的呈现,它往往与传说的重要情节联系起来,为传说的叙事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如毛巧晖在研究大禹传说与景观叙事关系时,分析了景观建筑物对于展示传说核心情节的重要功能。其中涂山南坡的卧仙石是“禹娶涂山氏女成家成室”之地,向过往的游客讲述着大禹与其妻子涂山氏的婚恋故事。[95]图像叙事是指以雕塑、壁画广告牌为主的图像媒介对传说的叙事方式。[96]图像具有象征、隐喻的功能,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呈现传说的情节故事,阐释传说的文化内涵。如孟令法在《人生仪礼的口头演述和图像描绘——以浙南畲族盘瓠神话史诗〈高皇歌〉及祖图长联为例》中,对长联演述盘瓠神话的功能进行分析,指出长联的“在场”使神话的内容得以完整地演述,其视觉化、直观的特点对人记忆的唤醒有着重要意义。(www.xing528.com)

2.仪式行为叙事

民俗学家认为,仪式是神话传说的演出形式。[97]关于仪式行为叙事,主要是以信仰活动和节庆表演活动为主的叙事方式。民间传说在地方传承发展过程中常常与民间信仰相结合,演变为一种地方的民间信仰习俗。在这种情况下,民间传说生产的景观大多是信仰空间,有关传说主要人物的祭祀活动和节庆表演活动也具有强大的叙事功能。如张迪在研究伏羲文化与景观叙事的关系时,指出仪式本身也是一种景观。伏羲祭祀仪式和祭典内容的不断丰富是神话传说寄托于民间信仰在当代传承和发展的结果。被发明的景观仪式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了小传统。[98]

3.数字媒介叙事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介成了新的叙事方式,在传说的传承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对于青年人来说,数字媒介成了他们接触和了解传说的主要方式。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数字媒介,如电子游戏、电影电视剧等,它们不受时空的限制,把图片、影像和文字等元素组合在一起,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化信息,内容丰富且具有趣味性。它使得文化资源的生产和散布成了世界影像,被阿帕杜莱称为“媒介景观”。[99]与报纸、图书等传统媒介相比,数字媒介的交互性更强,带给人们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更真实的体验感。许多电子游戏中融入了传说的情节内容,使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与传说中的人物进行交流互动,加深对传说的历史记忆。并且在传说的景观叙事过程中,数字媒介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受众多的特点对景区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现场,切身感受传说的文化魅力。

4.导游演说叙事[100]

在遗产旅游的语境下,民间传说转换为实物景观和仪式行为后,还需要通过导游词底本以及导游的口述来协助景观叙事意义的充分传达。导游面对的是外来游客,他们大多数人对于当地的传说故事缺乏一定的了解,通过导游生动的叙事表演,唤起游客对传说的想象力,从而使游客能够了解传说文化。作为一名职业讲解人员,导游会以导游词底本为基础,根据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语言技巧来巧妙地呈现传说的故事内容。他们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叙事内容,体现出“以情境和游客为中心”的表演特点。[101]而且,导游们在讲解之前都会认真查阅古籍和文献资料,把表现为实物景观和仪式行为的相对零散和抽象的传说内容串联起来,呈现一个比较完整的和具体的传说故事。因此,导游演说叙事本身虽然表现为口头叙事的形态,但它并非独立的口头叙事,而是依托景观、围绕景观、以景观为中心对景观进行解释和说明的辅助性叙事。在这个意义上,学者们把导游叙事作为景观叙事的组成部分。[102]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这些口传民俗的景观叙事转化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是综合性的。因此,某一个传说的景观叙事转化往往是融建筑、雕塑、图像、广告、仪式、导游演说为一体的“叙事体系”[1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