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遗资源的图化及其特点

非遗资源的图化及其特点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非遗资源的图化”,是指一种运用图的形式来反映非遗资源的形态、内容、特点等各种基本要素的表现形式。图化方式是非遗图谱实现“图谱化”目的的一种最为基本的手段,也是体现非遗图谱编制本质的最为核心的内涵。与图像式图谱与图形式图谱相比,非遗资源图表显得更为抽象一些,但是它依然具有一定的“图化”特点,特别是较为适合表现那些较为抽象的数据统计概念。

非遗资源的图化及其特点

所谓“非遗资源的图化”,是指一种运用图的形式(包括图像、图形、图示、图表等)来反映非遗资源的形态、内容、特点等各种基本要素的表现形式。图化方式是非遗图谱实现“图谱化”目的的一种最为基本的手段,也是体现非遗图谱编制本质的最为核心的内涵。

以图为中心的图化表达方式,具体包括图像、图表、图案、图形、图标,等等。图像是一种主要以手绘线描或光学影像等方式来反映事物对象的表达方式,图像所具有的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在于真实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实现对于事物的整体性与特征性的把握。例如,要用图像化的方法来表现“西施传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可以采取手绘线描的方式描摹“西施传说”中的典型情节——“西施浣纱”的相关画面,再现传说中西施在河边浣纱,水中鱼儿为其美貌所迷,忘却游动,渐渐沉入水底的生动情境。又如,要实现对各地民间剪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进行图像化表达,可以运用现代成像技术,以求真实地表现相关的代表性作品,等等。将某些相关图像按一定的规律、线索或准则进行系统性地类集编次,就形成了图谱图像。图谱图像与其他的图录或图典类似,都是一种图像化的表达形式,但所不同的是图谱图像更加注重图像之间特定的逻辑关系,以及整个图谱体系构成的体系结构,而图录、图典的功用则主要在于对于图像的基本呈现,对于图像的谱系关系则并不专门强调。

利用图像的形式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编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至今为止大量存在的非遗事象主要都是以“无形”的形式而得以保持与传承的,它们大多没有文字记载,有些更是很难以文字记载的方式而能够得到清晰的表现。例如像水稻种植栽培技艺、养蚕织作要领秘诀、房屋建造规则法式、传统菜点制作方法、工艺制品生产流程等非遗事象,如若用文字表述,往往会显得繁琐冗长,甚至词不达意。而采用了画像表达的方式,就可以使人一看便知,一看就懂,十分快速与便捷地抓住其核心本质。利用画像的形式来塑造非遗人物形象的做法,更是非遗图谱编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在我国大量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类的非遗项目中,都有着一些“传奇式的人物”,如许仙与白娘子梁山伯祝英台、孟姜女、刘三姐田螺姑娘、城隍爷、土地公土地婆等,他们是广大民众心目中十分熟悉与喜爱的传说人物形象,然而又是虚构的、被人们想象出来的人物形象。只有通过画像的形式,才能将他们的音容笑貌、具体模样活生生地显现在人们的面前,使人们认识到他们的“真实存在”。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画像是连接非遗事象与现实生活的重要纽带,也是非遗图谱特有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表达方式。

照相是近代以后从西方引进的一种成像技术,它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保真性,因此可以在图谱中实现对于所要表现对象的高度准确与真实的反映。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大量的非遗事象是通过照相的形式被收录在各种文化保护性的资料与著作之中。尤其是一些具有场景性、活动性特点的非遗形式,如戏剧演唱活动、音乐舞蹈表演活动、节日节庆活动等,利用照相的形式来进行表现可以充分体现出其动态感与真实感。但是照相技术的运用必须要以真实的物象为基础,而不可能像画像那样可以凭空想象与虚构。因此,在对各种客观事物进行图化表现的时候,画像与照相分别有着各自的优势与长处,两者均不可偏废。

图形是一种运用线条、圈点、符号等方式绘制而成的形象表达手段,用以说明某一事实、道理或问题的一种可视化形态。图形的发展可以说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言语期与文字期中间,其实还存在着一个图形期,人们为了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进行信息传递,设计了许多非常简练、具有标志性特征的图形符号,以视觉符号的方式表达思想,并逐渐进行改良简化、相互统一。例如中国的“太极图”“八卦图”等,都是一些流传至今的典范性图形形式。在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中,还形成了许多形式丰富的吉祥图形样式,如云纹、水纹、龙纹、鸟纹,等等。印刷术造纸术的发明,更是给现代图形的绘制带来了广阔的天地,使其真正实现了文化信息的广泛传播。

到了当代时期,图形表现方式由于计算机以及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而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当代计算机科学中,图形已成为一组指令,被广泛用于集合性地描述所要表现对象的内容,如描述构成该图的各种图元位置维数、形状等。与图像不同,在计算机图形文件中,只记录生成图的算法和图上的某些特点,也称矢量图。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容易进行移动、压缩、旋转和扭曲等变换,主要用于表示线框型的图画、工程制图、美术字等。现在常用的矢量图形文件,主要有3DS(用于3D造型)、DXF(用于CAD)、WMF(用于桌面出版)等。(www.xing528.com)

与图像相比,图形式的图谱更加具有抽象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越来越趋于抽象化,因此,运用图形的表达方式来实现图谱的编制,比具有具象特点的图像表现方式往往具有更为广阔的包容度与涵盖度。在中国古代图谱中,我们很少见到用抽象的图形制作图谱的形式,但是在现代图谱中,以抽象图形为表现手段的图谱却逐渐成为主流,诸如各种医学图谱、动植物图谱、地理分布图谱、历史演化图谱等,基本上都是用一些较为抽象的图形形式来进行表现的。

图表是一种运用一定的图形表格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对象的一种形象化表性手段,较为适合于用来表现一定的数据,或者具有系列化特点的各种要素与信息情况。常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图表,主要有传承人性别统计表、传承人年龄统计表、非遗项目数量统计表、非遗代表性项目级别统计表,等等。与图像式图谱与图形式图谱相比,非遗资源图表显得更为抽象一些,但是它依然具有一定的“图化”(即形象化)特点,特别是较为适合表现那些较为抽象的数据统计概念。正如有关学者指出:“‘民俗图表’‘民俗地图’都是民俗论文经常使用的辅助性论述方法,它不仅仅是帮助读者清晰地理解理论论述或民俗记述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民俗图表和民俗地图首先是辅助研究者整理、分析民俗资料,构建民俗理论的重要工具、方法。”[3]

图案是指一种具有典型特征和标志性意义的图像表达方式。从严格意义上说,图案也是一种图像,但是图案往往不像一般图像那样完整反映所要表现事物的全景,而只是重点突出其中的一部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成分。将各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图案运用于与非遗资源相关的某些领域,可以使非遗资源的形象得到更为概括与突出的表现,有助于人们抓住非遗资源形象的要领。例如,可用月饼的图案来表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秋节”的核心内涵。

图标主要是指在图案化、图形化的基础上对相关图案或图形组合的表现对象与范围进行标识,使之成为一种鲜明的记号。例如,在编制非遗保护点分布图谱时,可以用红色矩形加小红旗的图标来表示所有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点,这就是图标化的表现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