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罗庚:从小店员到杰出数学家

华罗庚:从小店员到杰出数学家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是其中的典型。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教授看到后非常赞赏,后来毅然打破常规,让只有初中文化的华罗庚直接进入清华大学攻读数学。工作到最后一刻的数学巨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罗庚成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正如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所说的:“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以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这样的赞誉,华罗庚当之无愧。

华罗庚:从小店员到杰出数学家

自学成才的“罗呆子”

在古代,有很多自学成才的人物故事,一方面是他们勤学苦思,通过不断努力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古代的知识相对较少,理解起来也相对简单,容易自学成功。但是到了近现代,科学分工越来越细致,内容也越来越深奥,自学的难度和门槛也就相对高了很多。但只要真正肯努力前行,还是可以通过自学成为蜚声世界大学者的。我国著名数学华罗庚就是其中的典型。

华罗庚并非出身书香门第,他父亲是一个经营杂货店的小商人,母亲则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华罗庚因为家境不好,读书只读到初中毕业就没有继续升学,而是进入财会学校学习,父母希望他在将来成为一名会计,借此养家糊口。但华罗庚并没有安心于只是简单学习,而是勇于尝试,不断创新,并研究出一套独特的珠算方法,使得自己在上海珠算比赛中获得冠军。这种不按部就班,希望做出突破的心理特质影响了他的一生,使得他在后来开创出学术新天地。

学习会计不到一年,由于学费昂贵,家中经济困窘,华罗庚被迫中途辍学,回到老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

当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走后就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计算得入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计算结果当作顾客要付的钱,使顾客吓了一跳。因为经常发生这种莫名其妙的事,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将其传为笑谈,大家还给他起了一个绰号“罗呆子”。

清华大学里的新星

1929年,19岁的华罗庚开始在上海《科学》等主要科研杂志上发表论文。但就在这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后来虽然经过休养,但左腿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从此有了终身残疾,走路必须拄着手杖。未及弱冠之年就已遭受如此打击,华罗庚曾经近乎绝望,但不久后,他就重新振作,下定决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这样开始了白天辛苦干活,晚上挑灯苦读的日子。华罗庚真正开始其数学家生涯时,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和一本缺页的《微积分》作为学习资料。

1930年,华罗庚的一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教授看到后非常赞赏,后来毅然打破常规,让只有初中文化的华罗庚直接进入清华大学攻读数学。(www.xing528.com)

华罗庚一面在大学里苦读,一面在图书馆里担任馆员,勤工俭学。华罗庚在学习上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其他人8年才能完成的学业,1931年开始在数学系担任助理,又用4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1934年9月,他就被提拔为讲师。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留英期间,他已经声誉鹊起。1938年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担任教授。从1939年到1941年,在抗战期间极度艰苦的条件下,华罗庚写下20多篇论文,并完成了他的首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堆垒素数论》后来成为数学界的经典名著,先后出版了俄文、德文、英文、匈牙利文、日文等多个译本。

工作到最后一刻的数学巨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罗庚成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为了祖国和人民,华罗庚在自己擅长的数学理论研究方面继续进行钻研的同时,还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实际应用并且大有裨益,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管理与工作的面貌。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他依靠自己的声誉,在各地借调得力的人员组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亲自带队到全国各地推广“双法”,足迹遍及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取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华罗庚不但带队四处推广,还亲笔撰写了《统筹方法平话》和《优选法平话》两部著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化程度不高的妇孺都能弄明白,并掌握应用。这期间,华罗庚还与同为著名数学家的王元教授,合作开展了近代数论方法在近似分析上的应用研究,所取得的结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又撰写了《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和《统筹法平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深受广大工人的喜爱。

华罗庚还致力于数学的科学普及,撰写了《大哉数学之为用》《数学的用场》等一系列文章,精辟地阐述了数学的用途和有用的数学使用方法。华罗庚是中国最早在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69年,华罗庚写出了名作《优选学》,高瞻远瞩地指出当时才刚刚起步不久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必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成为最高端的科学技术,提出人类发展、设计、制造等技术一定要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论断。正如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所说的:“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以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这样的赞誉,华罗庚当之无愧。

而更为后人赞叹的是,华罗庚一生苦学不辍、工作不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曾有记者问他:“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华罗庚不假思索地说:“工作到最后一刻。”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受邀前往日本东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已经75岁高龄的他以流利的英语进行了非常精彩的报告。报告宣讲结束时,华罗庚却突然心脏病发作,不幸去世了,真正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