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阳县深化农村工作,实现规范化改革

元阳县深化农村工作,实现规范化改革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阳县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由县委书记挂帅担任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亲自坐镇指挥、统揽全局。制定出台《中共元阳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要点》《中共元阳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台账》等系列文件,实现改革有章可循,规范化运行,常态化推动。全面启动身份证异地换领、补领工作,共受理异地换、补领203件。

元阳县深化农村工作,实现规范化改革

【简 述】 2017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政研室(农办、改革办)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扎实做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一是项目争取实现新突破。结合全县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情况,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在多次汇报困难,努力争取下,省州最终共安排元阳县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9个,资金405万元,分别为任务数的180%和202.5%,超额完成了任务数。二是助力脱贫新作为。2017年,元阳县共争取到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村建设9个,涉及6个乡镇9个村委会9个自然村1623户7450人,项目资金503.41万元(其中省级按每个村45万元标准补助资金405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98.41万元),项目建设内容为:村内道路硬化5条,建设长度1871米,硬化面积2886.6㎡;村内道路铺设青石板1条,长150米,面积300㎡;新建文化活动室4栋,建设面积1100㎡;新建文化活动场地2块,硬化面积2600㎡;支砌挡墙1038.3立方米;修建排水沟1083.3米;新建卫生公厕8间,68个蹲位,面积483㎡;新建垃圾池4个140立方米;搭建彩钢瓦1590㎡;安装太阳能路灯51盏。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贫困村脱贫攻坚步伐。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有力。一是高位推进。元阳县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由县委书记挂帅担任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亲自坐镇指挥、统揽全局。将全面深化改革与脱贫攻坚融合并列作为“一号工程”深推抓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将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全县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亲自抓,带头干,挑重担,克难关,认真传达中央、省、州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县委主要领导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听取各改革专项小组、有关部门汇报改革工作的落实情况,研究解决重要改革事项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改革事项落地见效。二是抓好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中共元阳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要点》《中共元阳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台账》等系列文件,实现改革有章可循,规范化运行,常态化推动。三是强化督查问效。针对个别部门改革思路不清等情况,县委改革办组织工作人员组成督察组,先后深入8家单位进行督促检查、指导交流,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责成相关部门立行立改,整改到位。四是营造改革氛围。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改革新进展新成效,深入解读改革政策措施,做好舆情监测,及时回应干部群众关切,凝聚起全社会支持改革、共同为改革支招、一起为改革出力的强大合力。全年向州委改革办报送信息8篇,本地主流媒体进行改革宣传报道53次。

各项改革举措落地有声。一是深推户籍改革。制定下发《元阳县公安机关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细则(试行)》。2017年,全县办理户口迁入1792人、迁出311人。全面启动身份证异地换领、补领工作,共受理异地换、补领203件。二是固基“上项目”。加快推进电网改造、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电力保障网建设成效显著,水利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是创建“特色镇”。编制《元阳哈尼梯田摄影小镇创建方案》,得到省政府领导及专家组高度评价,创建目标从“全国一流特色”提升到“世界一流特色”。“元阳哈尼梯田小镇”被列为全省创建5个国际水平特色小镇之一。四是力促“去库存”。拓宽商品房去库存渠道,提高城市棚改货币安置比例,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刺激住房消费群体,有效消化商品房库存。2017年,全县库存量675套,总建筑面积65588㎡,共去库存商品房销售住宅520套63928㎡,非住宅54套7084㎡。五是大力“降成本”。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不裁员或少裁员,财务制度健全、管理运行规范的企业按规定给予稳岗补贴。六是全力补“短板”。围绕“一产提质增效、二产转型升级、三产稳步提升”的思路,着力强化产业结构调整。高位推进梯田红米、热带果蔬、生物医药、畜禽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全面实施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和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建设,大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探索出具有元阳特色的产业扶贫“四金”模式在全州推广,全县流转土地5.33万亩,涉及8.26万农户,土地流转收入达3亿余元;保底收购得“底金”,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价,解决农户销售难的后顾之忧,元阳县粮食购销公司与农户签订梯田红米每千克7元保底收购价,保障种植户的利益;务工就业赚“薪金”,采取“政府+公司+经纪人+企业+农民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整合人社、农业、扶贫、共青团等单位力量,依托本地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主动对接用工企业,拓宽外出务工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2017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33897人次,全年全县可实现劳务收入20亿余元。七是做实“放管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初步建立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群众满意率达100%。八是激活电商活力。依托千年不变基因——梯田红米,发展电商扶贫,目前已有天猫、淘宝、有赞、淘乡甜、国资商城等7家电商销售企业,“元阳商城”微信公众号粉丝达40万人,2017年“元阳商城”实现销售额319.18万元,线下销售额73万元,红米销售订单88740单,总销售额492.84万元,直接帮扶31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www.xing528.com)

【挂包帮、转走访】 认真贯彻落实“挂包帮、转走访”“四个一”制度,先后5次到挂钩扶贫点上新城乡新城村委会新亚拥村进行集中走访。同时,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结合部门实际,开展“送政策促共识、送思想增动力、送帮扶助脱贫”“三送”活动,力所能及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帮助贫困户树牢脱贫信心,助力贫困户脱贫。一是送政策促共识。全体干部职工在走访结对户过程中,结合实际,用本地“土话”简明扼要地向群众宣传十九大精神,宣传党和国家脱贫攻坚政策,让贫困户更好地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及时向基层群众传达十九大精神,宣传党和国家扶贫攻坚政策,解答贫困户心中的疑问,凝聚干群齐心协力决战脱贫攻坚共识。二是送思想增动力。结合全县“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活动,开展“送思想”活动,发放“自强、诚信、感恩”宣传材料100余份。在入户走访中,对一些脱贫信心不足贫困户,与他们认真交心谈心,让群众明白外在的帮扶只是推动力,真正要实现脱贫还要靠自己,鼓励他们自立自强,自力更生,在党和国家政策帮扶下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三是送帮扶助脱贫。县委政研室认真落实挂包帮扶责任,力所能及为挂包村和结对贫困户办实事、解难题,为挂包村农危房改造户每户送去3吨水泥,帮助群众建设新家园。2017年,积极为挂钩点协调省级重点村项目1个,制定帮扶措施20条,帮助解决贫困村问题2个,贫困户问题5个,并给予资金帮扶15000元,充分发挥挂包部门“扶上马、送一程”的作用,助力群众脱贫。

【自身建设】 建立相关预警监控机制,领导干部带头,以身作则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重视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加强党性修养,筑牢反腐倡廉思想基础。深入推进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党员,努力使每个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