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实现平衡与效率并进

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实现平衡与效率并进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加之四通八达的公路和航空网络,重庆市实现平衡与充分的发展的条件越来越完善。重庆市不能为了平衡而平衡,而应该选择一条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平衡与效率携手并进的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

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实现平衡与效率并进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三个发展过程,分别是平衡发展、优先发展和协调发展,不同阶段推动区域发展战略演化的动因表现出不同:平衡发展阶段注重巩固国防、开发资源、完善交通网络、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以及提高内陆地区的人力资本;优先发展阶段注重国家财政经济实力、治国理念、科技创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对比以及增强地区之间劳动力的流动性;协调发展阶段注重经济体制改革、环境治理、协调地方政府利益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谢里等,2015)。

就区域发展的理论而言,在第一阶段的区域发展理论中,着重关注高增长率和工业化,强调资本积累和计划化,结果却出现局部区域农业衰退、收入分配不均、居民基本需求难以得到应有保障等状况。第二阶段的区域发展理论认为发展需要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为目的,而经济增长率和产业结构转换只能作为发展的方式,不能作为发展的目的。需要着力于发挥农业和农村的作用。新的区域发展观突出了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教育作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关键条件,是最重要的资源。强调小规模、分散化“中问技术”的发展和扩散。范剑勇等(2010)从空间效率角度探讨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基于区域协调发展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出发,计算分析了表征各地区空间效率大小的指标(真实市场潜能)。未来的失衡调整必将加速,原因是:其一,经济系统原本就存在产生和恶化失衡的作用机制(自然力);其二,宏观经济政策引发的外部冲击可能会形成失衡加剧的主要因素(外力)。内生作用机理能够识别但不易控制,而应对外部冲击的政策则能够实现动态适时调整。从失衡的因素中寻找能够控制的部分采用与之相应的处理方式是不可或缺的(周靖祥,2012)。(www.xing528.com)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近年来,重庆市建成并开通了遂渝二线、渝利铁路、南涪铁路、兰渝铁路、渝怀二线渝涪段、成渝客专、渝万客专、三南铁路、渝贵铁路等项目。目前,重庆境内铁路营业里程已达2 329公里,其中高铁里程492公里;在建铁路项目主要包括郑州至万州高铁、渝怀铁路涪陵至梅江段增二线工程、新建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等。随着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正式开工建设,结束了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没有高速铁路历史。由此,重庆“米”字形对外高铁大通道建设加速。加之四通八达的公路和航空网络,重庆市实现平衡与充分的发展的条件越来越完善。在经济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中,若促进劳动力跨地区的自由流动和土地开发利用指标的跨地区交易,经济集聚与区域平衡将不会矛盾,城乡融合与城市发展也不会矛盾,地区社会和谐与经济增长也是协调的。在集聚中走向平衡是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是一条平衡与效率携手并进的道路。重庆市不能为了平衡而平衡,而应该选择一条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平衡与效率携手并进的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