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志编纂及发行工作的优化措施

地方志编纂及发行工作的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组建工作机构。设立《红河哈尼梯田志》编纂工作专项资金,核算安排经费5.88万元前期启动经费。借《红河哈尼梯田志》编纂工作之契机,同时启动《元阳哈尼梯田志》的编纂工作。县地方志办公室坚持把提高年鉴编辑成果价值转换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赠阅、交换、代售等方式广泛面向社会发行最新出版的《元阳年鉴》。按照州志办关于认真做好《红河州年鉴》征订工作的通知要求,县地方志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做好此项工作。

地方志编纂及发行工作的优化措施

【提高干部职工素质】 以巩固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为契机,元阳县地方志办公室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十九大精神、新《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相关内容,力求干部职工在思想上、政治上、立场上、作风上、行动上保持党的纯洁性。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确保学习时间到位,学习形式到位,思想认识提高,促进工作明显。把业务学习作为提高履职能力的重要手段,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云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并有计划地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地方志编纂实用手册”等相关业务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讨论,着力提高编撰人员业务素质。

【编辑《元阳年鉴》】 按照“县委领导、政府主持、年鉴编辑委员会组织实施”的工作领导机制,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编纂原则,以编纂精品年鉴为目标,细化措施,责任到人,抓好年鉴编纂工作。一是组建工作机构。成立《元阳年鉴》编辑委员会,由州志办主任、县委书记担任顾问,县长担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分管县志工作的副县长和联系县志工作的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副主席担任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建了《元阳年鉴》编辑部,分管副县长担任主编。同时,完善编辑制度措施,实行责任编辑、总纂、主编三级审稿制度,强化年鉴编辑质量。二是制定工作方案。2017年初,制定编辑《元阳年鉴》实施方案、《元阳年鉴》目录和编辑工作流程,报请县人民政府审定并下发《关于做好〈元阳年鉴〉(2017年)编辑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和部门按照编辑计划和撰稿要求,及时、主动提供资料,保证资料全面、系统、翔实。三是落实编辑进度。结合部门实际,多次召开专题编辑工作会议,根据编辑方案对年鉴编辑内容进行细化分工,由7名编辑人员负责编辑任务,通过责任到人、督促到位,强化资料收集整理和对口指导,把好年鉴供稿质量关、时间关、编校关。

【完成省、州年鉴供稿】 元阳县地方志办公室研究部署,精心安排,明确分工,由专人负责,组织编辑人员深入各级各部门收集资料,按照《云南年鉴》和《红河州年鉴》供稿要求进行整理、编写,完成《云南年鉴》4500余字和《红河州年鉴》26000余字“元阳县概况”的供稿资料,反映2016年元阳县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

【《红河哈尼梯田志》编辑工作】 自《红河哈尼梯田志》编纂工作启动以来,元阳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红河哈尼梯田志》的编纂工作,“四到位一增加”及时开展元阳县的编纂工作。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红河哈尼梯田志》(元阳县承编部分)编纂委员会及《红河哈尼梯田志》(元阳县承编部分)编辑部。二是分工职责到位。及时研究制定并下发《元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哈尼梯田志〉(元阳县承编部分)组织编纂实施方案的通知》,将编纂任务分解到各承编单位。三是宣传发动到位。于3月30日召开《红河哈尼梯田志》(元阳县承编部分)编纂工作动员暨业务培训会议共30余人参加。四是经费落实到位。设立《红河哈尼梯田志》编纂工作专项资金,核算安排经费5.88万元前期启动经费。五是新增《元阳梯田志》编纂工作。借《红河哈尼梯田志》编纂工作之契机,同时启动《元阳哈尼梯田志》的编纂工作。制定下发《关于印发〈元阳哈尼梯田志〉组织编纂实施方案的通知》。

【指导乡镇志、部门志业务】 一是利用电话询问。年初,对全县乡镇、部门的志书编纂情况进行了解,掌握编纂基本情况,奠定指导乡镇志、部门志业务工作的基础。二是利用网络平台。通过QQ交流方式对乡镇、部门修志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网上解答。三是利用编鉴追稿契机。深入部门、乡镇指导业务,不断提高乡镇和部门修志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

【出版《元阳苗族》】 2016年启动《元阳苗族》的编纂工作,反映元阳苗族历史、文化民俗等,是反映红河南部山区少数民族风貌的地情书籍,全书约3.1万字,图片300余幅,于2017年10月出版。(www.xing528.com)

【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电视专题片《大山工匠——千年世界文化遗产 元阳哈尼梯田农耕文化探秘》场地组工作由元阳县志办负责。为全面保护、传承哈尼族农耕文化,使该专题片成为元阳县的精品文化产品,县志办对此项工作高度负责,精心安排,由主任亲自抓。电视专题片按照农耕节令和时序,共有昂玛突、祭秧神(开秧门)、合亏亏、矻扎扎节、绑谷子、修水沟、新米节、种树节、期浪互补衣等8部分农事活动。摄制工作自2017年2月开始,共开展采风活动8次,按照摄制计划和相关要求,深入到新街镇胜村、爱春,牛角寨镇果统村等地进行20余天的拍摄工作,基本完成第一部分祭寨神林、第二部分开秧门(祭秧神)、第三部分合亏亏、第四部分矻扎扎节、第五部分绑谷子、修水沟及第六部分新米节(尚有晒谷草、背谷草未拍摄)拍摄工作,做提质提升摄制工作,相关农事活动内容的拍摄工作正按计划有序进行。

【发挥地方志资治作用】 一是抓好年鉴发行工作。县地方志办公室坚持把提高年鉴编辑成果价值转换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赠阅、交换、代售等方式广泛面向社会发行最新出版的《元阳年鉴》。赠阅红河州州级机关及各县市40余册,赠阅全县各乡镇、各部门200余册。二是协助发行《红河州年鉴》。按照州志办关于认真做好《红河州年鉴》(2016年版)征订工作的通知要求,县地方志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做好此项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共征订50余本。三是抓好方志资料提供及借阅服务。先后向省京剧院、省文科院、省社会科学院、红河学院、县委宣传部、县政协、县住建局等单位和个人提供县志及年鉴查阅30余人次,并为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发展规划编制调研工作、哈尼风情小镇前期项目等工作提供地情资料。

【宣传地方志法律法规】 一是定期做好宣传周工作,每年5月18日是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宣传周,充分利用网络、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学习宣传范围,切实增强学习宣传活动的效果,营造依法修志编鉴的良好社会氛围,争创地方志事业科学、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二是召开专题干部职工座谈会,全文学习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云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要求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和宣传,熟悉和掌握《条例》和《规定》内容,深入领会其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并运用和指导于修志编鉴工作实践中。三是深入贯彻学习《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及会议精神,并结合实际制定《元阳县地方志“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用《纲要》精神指导地方志工作开展。

【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及扶贫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深入群众开展调研,摸清村情民意,干部职工先后多次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意义。在走访贫困村贫困户的基础上,整理和完善建档立卡户基本信息表、帮扶表、测算表等人户档案;先后制定和完善《元阳县新街镇胜村村委会扶贫发展规划》《元阳县地方志办公室脱贫摘帽工作实施方案及年度计划》。开展建档立卡户省办及国办系统录入工作。开展建档立卡对象“回头看”及错漏摸底排查工作,完成纠正错漏及补录40余条次。组织开展“千名干部进百村访万户”活动,走访农户37户168人。全办干部职工及驻村干部共走访农户200余户,收集村民民意40余条,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20条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4起,帮办各类实事10余件次。

(卢跃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