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赖汤圆:古老传统美食的创始人

赖汤圆:古老传统美食的创始人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盛时期的赖汤圆,笔者以为当今六十岁左右的人恐怕都没有见过。四川饭店对于赖汤圆的食用方法,是依宴会的规格与标准而变化的。原来这赖汤圆是一个来自四川资阳的名叫赖兴元的人创制的。单说这一日,赖元兴和他的表哥又来到一个卖汤圆的食摊前,每人买了一碗汤圆端在手里。没过几年,终于在总府街开了一家挂有“赖汤圆”招牌的小吃店。

赖汤圆:古老传统美食的创始人

汤圆,对于南方人来讲可谓尽人皆知,尤以四川的赖汤圆更是声名远播。但凡是四川人,每每在吃汤圆时,几乎都要在“汤圆”二字的前面再加上一个“赖”字,这又是何意呢?笔者听恩师,著名的川菜大师,北京四川饭店的首席厨师长陈松如先生讲过,其主要目的就是以这个“赖”字来区别于南方其他省市的汤圆,以此更能显示其四川汤圆的正统与正宗。

“赖汤圆”以它那个头大小适中、色泽洁白、皮薄软糯、馅心甘香不腻的特点,可以说在川菜馆中出尽了风头,凡是吃川菜内行者,差不多总会在正餐大菜后吃上那么几只赖汤圆。作为地方风味极强的个性化小吃,赖汤圆不仅成为了四川人民离不开的可心甜点,即使是平民百姓少有问津的高档酒楼饭店,在安排宴会中的甜味小吃时,赖汤圆也总会被优先想到,尤其是在逢年过节之时,赖汤圆更是以“吉祥美食”的身份而被行家们所点食。

全盛时期的赖汤圆,笔者以为当今六十岁左右的人恐怕都没有见过。但笔者有幸在工作中,得见有“小吃专家”之称的北京四川饭店陈静珍大师所做赖汤圆的红火场面,亲自做馅那个精心劲儿自不必说,仅就那汤圆面制作中的几道程序来讲,说实在的真是够麻烦了。一要泡米,二要磨细,三要吊浆。待这三道程序做完,那“汤圆面”才算做得。每次笔者都会见到大师亲临现场,一样一样地来指导年轻师傅们操作。

待所有这些准备工作做完后,年轻的师傅们就开始在大师的指导下进行“包汤圆”了。包汤圆看似简单,但笔者的体会是,如果用心不够,也是要出差错的。一是个头大小要均匀。这是作为饭店宴会用汤圆必须要达到的质量。二是个头宜小不宜大。只要能把馅包进去,那么对于宴会所用的汤圆来讲,个头应是越小越好,这样才会有精功细做之感!三是捏紧搓圆不露馅。看到这儿,也许你要说了:“这谁不会做呀?”唉!你还别说,汤圆煮到半熟时就皮裂馅露的现象,对于初包汤圆者来讲谁还没经历过几次呢?

四川饭店对于赖汤圆的食用方法,是依宴会的规格与标准而变化的。笔者记忆中有清汤赖汤圆、捞糟赖汤圆、果汁赖汤圆、芙蓉赖汤圆、龙井赖汤圆、麻酱赖汤圆等品种。最受欢迎的当属用茶汁来佐餐的龙井赖汤圆、碧螺春赖汤圆、观音赖汤圆等,这都是饭店宴会赖汤圆之首选!这么有名的赖汤圆,它的来历又如何呢?原来这赖汤圆是一个来自四川资阳的名叫赖兴元的人创制的。

话说民国初年,四川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那个辛苦劲儿就别提了。虽然种有粮食,但一年有半年吃不饱肚子。单说这天从资阳通往成都的大道上,走来一伙青年后生,虽然年轻,但每个人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

原来这是几个想到成都讨生活的穷苦百姓。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看起来也就刚刚二十出头,名叫赖元兴的小伙子。原来这两年,由于家境过于贫寒,父母相继去世,他感觉在家乡无论如何也生存不下去了,便约了几个伙伴来成都讨生活!

路上无话,这一日他们终于进了成都市里,瞪大双眼一看,好家伙,这成都敢情比资阳大多了。在惊恐的同时,他们似乎也看到了希望。

老天对他们也还算公平,没几天这赖元兴和他的表哥便找到了一个在餐馆打杂的差使。可没过多久就发现自己不是干这一行的材料,于是辞了职。

离开了饭馆,身子是自由了,但这吃饭可就成了问题。正餐肯定吃不起,实在饿急了,他们就在大街上的流动摊贩手里买些担担面、汤圆等杂食小吃。单说这一日,赖元兴和他的表哥又来到一个卖汤圆的食摊前,每人买了一碗汤圆端在手里。平常就较有心计爱想心事的赖元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这碗中那几个色白如雪、团团圆圆的汤圆,真恨不得一口就把它们全吞下去,但他舍不得,要一口一口地慢慢享受这汤圆之美味!(www.xing528.com)

吃着吃着,他脑子里忽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我们也来卖汤圆吧!这小本生意反正也赔不了多少,我们完全可以试一试!”“什么!我们也做这汤圆生意?”表哥一听先是愣了一下儿,后又接着反问道:“元兴,你说我们能行吗?”赖元兴右手一挥,坚定地说:“行!没问题,试试总还是可以的。”

说干就干,这哥俩先是跟着这流动食摊的师傅学了几天,又找熟人借了点小本钱。经过这哥俩的紧张筹备,只过了数日,这流动汤圆摊就开张营业了。

您还别说,这头一天就把所包的汤圆卖了个精光,这无疑给他们哥俩鼓了劲儿。于是,他们就起早贪黑地干起来,每天一结账,你猜怎么着,还真挣了些钱。这下儿哥俩的劲头儿更足了,每天的生意都不错,有时还不够卖。见此情景,这位赖元兴就对表哥说:“我听做生意人讲过,买卖越好可这人也要更实在。咱们这汤圆生意虽然说是做得不错,但毕竟是刚刚起步,咱们的心可要放正呀。”

“行啊,怎么干我听你的。”表哥爽快地答应道。于是经过商议,小哥俩给他们的汤圆定了四条规矩:“一是利薄点,二是手勤快点,三是服务好点,四是质量高点。”你还别说,自从这四点清规在这汤圆摊施行以后,这生意还真的更红火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哥儿俩这做汤圆的技术也提高了不少,再加上人年轻(当年成都大街上的流动食摊,都是由上了年纪的老头儿阿婆来经营的),善动脑筋,这汤圆无论是在馅心上还是样式上,都明显超越了其他汤圆摊的水平。于是,专门来这儿吃汤圆的人明显多了起来,用当年的话讲就是,哥俩这汤圆摊走到哪这吃汤圆的人就会跟到哪。后来干脆有人提议,你们就别流动了,能不能固定在一个地方出摊儿,这样就能方便我们这些吃汤圆的人了!这时更有人提出,大街上卖汤圆的摊贩很多,为了防止人们找错了摊,倒不如把你们这个姓氏放在汤圆的前面,而且你们这汤圆从此也就有了字号啦!

唉!这个主意真是太好了。表哥说那就把你赖元兴的赖字与汤圆合称,就叫“赖汤圆”吧。

打这儿以后,这“赖汤圆”的名声在成都可就传开了。没过几年,终于在总府街开了一家挂有“赖汤圆”招牌的小吃店。

这样一来,前来品尝这赖汤圆的顾客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已不再仅仅是那些穷苦百姓,又多了些有知识有钱的食客。更出人意料的是,这小小的“赖汤圆”小吃店,竟还引来了许多知名酒楼饭店的师傅们前来品尝。噢!原来他们是来学艺的。因为当年在成都那些有名的餐饮企业菜牌上都会见到“赖汤圆”三个字!

时间过得真快,赖元兴创制的“赖汤圆”,给人们留下的美好记忆,并没有因此而终断,在成都,在四川乃至在全国各地,你都还可以见到“赖汤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