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物伪造的艺术与辨识的难度

文物伪造的艺术与辨识的难度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文物作伪。当时主要是伪造铜器和书画,并已见于著录。由此可窥见当时铜器伪造技艺高超之一斑。古代铜器作伪,除在着色方面狠下功夫外,还在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下功夫,有的作品堪称达到以假乱真水平,而给真伪辨识增加了难度,需认真鉴别。而且在造型、纹饰、色泽、铭文、工艺方面也会露出破绽,因而尽管假文物的混入给文物鉴定真伪增加难度,但认真鉴定,还是可以把假文物辨识出来。

文物伪造的艺术与辨识的难度

文物中混有赝品,必须辨识真伪。文物作伪风行世界,它是伴随着文物经济价值的出现而产生而发展的,尤其是在古董买卖市场出现以后,文物作伪更是日益兴盛。在中国,文物作伪。始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当时主要是伪造铜器和书画,并已见于著录。如宋代赵希鹄的《洞天清录·古钟鼎彝器辨》中曾记道:“伪者以漆调朱为之……”“以水银调锡末在新铜器上令匀,然后以酽醋调细硇砂末,笔蘸匀上,候干如蜡茶色……”又如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新铸伪造》中已对铜器作伪的方法作详细记载:“其伪制法,铸出剔光磨净,或力刻纹理缺处,方用井花水调泥矾,浸一伏时,取其烘热,再浸再烘,兰度为止,各作脚色,候干以硇砂、胆矾、寒小石、硼砂、金钨矾各为末,以清盐水化净,笔蘸刷三两度,候一二日洗去,干又洗之,全在调停颜色和水洗工夫,须三五度方完,次掘一地坑,以炭水烧火令遍,水酽醋泼下坑中,放铜器入内,仍以醋糟罨之,加土覆实,窖藏三日取看,即生各色古斑,用蜡擦之,有寒煜二法,均用明乳香令人口嚼,涪涩味去尽,方配白蜡溶和。其色青,以石青投入蜡内,绿用四支绿,红用朱砂。媪用蜡多,寒则浮蜡相半,以此调成作点缀。凸起颜色,用堆垒,用?锈锡砂。其水银色,以水银砂锡涂抹鼎彝边角上,以法蜡,颜色罩盖,隐露少些……”由此可窥见当时铜器伪造技艺高超之一斑。古代铜器作伪,除在着色方面狠下功夫外,还在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下功夫,有的作品堪称达到以假乱真水平,而给真伪辨识增加了难度,需认真鉴别。

此外,文物仿制也风行世界。它是随着赏赐、赠送、观赏、纪念、展览需要应运而生而发展的,而非以牟利为目的仿制某一文物。如博物馆固定或流动展览,抑或国外举办文物展览。为确保某些文物的安全,某些文物以仿制品(或称复制品)代替。

古代文物作伪或仿制,有的工艺制作水平很高,可达以假乱真程度。不过,由于文物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是不能再生产的。(www.xing528.com)

任何时期制作的假文物,即使做得十分逼真,也不具备文物所具有的时代特征、神韵。而且在造型、纹饰、色泽、铭文(有铭文的文物)、工艺方面也会露出破绽,因而尽管假文物的混入给文物鉴定真伪增加难度,但认真鉴定,还是可以把假文物辨识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