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物与艺术品:价值标准与交易风险

文物与艺术品:价值标准与交易风险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严格意义上说,文物与艺术品应当是两种概念。至于判断文物艺术品价值高低的标准,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文物艺术品价格高昂的特性使得其成为拍卖行青睐的拍卖标的。文物艺术品交易则是例外。文物艺术品的这一特性导致了赝品的出现,因为普通人不具备分辨的能力,所以文物艺术品交易较之普通交易的风险更高。

文物与艺术品:价值标准与交易风险

拍卖既然从性质上讲仍然属于买卖,那么理论上来说拍卖的标的与一般买卖合同的标的并无差别。但是在实践中,拍卖尤其是任意拍卖中,文物艺术品作为标的的情况占了绝大多数,拍卖行依旧是文物艺术品交易的主要参与者[18]。因此,深入研究文物艺术品的特性才能对当前拍卖实际情况有样本作用。况且,文物艺术品本身确实具有诸多不同于一般标的物的特性,这些特性将直接影响到对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法律规制。从严格意义上说,文物与艺术品应当是两种概念。文物是指“具有重要考古、史前史、历史、文学、艺术或科学价值的财产”[19]。艺术品是指造型具有艺术感的作品,体现在两方面上:一是作品的外在方面,如色、线、光、音、调等,一是作品的题材方面。但是,在拍卖中,文物与艺术品的共性大于彼此之间的异性,而且二者的范畴经常重合,许多物品既是文物也是艺术品,因此可以将它们放在一起研究。

(一)稀缺性

文物和艺术品皆具有稀缺性。文物是经历过历史的更迭变换留存下来的物品,其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正因为它的产生年代至今历史久远,其间经历过战争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之对其保存、运输难度较大,所以,留存至今的同种文物数量很少,具有稀缺性。艺术品既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但是艺术品的作用并非在于单纯的使用,更多的是用于欣赏,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不会像商品生产者那样大规模的制造。此外,艺术家创作强调灵感,如果在创作出一个优秀作品后,继续制作完全相同的作品,那么这个过程就不是创作而是复制了。因此,同种艺术品的数量也是十分稀有的。文物艺术品的稀缺性导致它们很难被代替,所以在拍卖中,文物艺术品大都是不可替代物和特定物。

(二)价值并不在于使用

买卖合同中,买卖双方交易的标的通常是某种物品,但是买方看中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该物体承载的某种或某些功能。普通的交易中,买卖标的是一般商品,功能在于使用,即买方获得标的是为了使用该物品的固有功能。普通物品的价值也主要体现在使用价值上。然而,文物艺术品的价值并非如此。正如它的定义里描述的那样,文物艺术品的价值主要在于考古、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甚至包括一定的经济价值[20],使用价值通常并不在其考虑范围内。当然,不是说文物艺术品不能使用,比如一个明朝的瓷碗,买方获得该碗后当然可以用来吃饭,但是几乎不可能有买方会这么做[21]

至于判断文物艺术品价值高低的标准,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依据包括文物艺术品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等在内的综合价值,后者则是看文物艺术品存在的时间跨度,一般而言,时间跨度越大的文物艺术品价值越高[22]

文物艺术品的价值重点不同于普通的商品,这就决定了在文物艺术品上的瑕疵也不能完全照搬普通商品的瑕疵标准。

(三)价格高昂(www.xing528.com)

文物艺术品交易的另外一个特性就是成交价格普遍比较高。这首先是由文物艺术品的稀缺性引起的,这一点并不难理解,所谓物以稀为贵,任何物品一旦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自然会使得价格上涨以重新达到供需平衡。其次,投资者的介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价格的攀升。近年来,随着国民财富的迅速增长与社会形态的急剧变化,民众的投资渠道也趋向于多元化。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文物艺术品市场,这就导致了文物艺术品在一定程度上商品化。商品化的结果就是文物艺术品成为部分人追逐的对象,价格也在抢购中一路飙升;再次,这也与文物艺术品鉴定难度大、鉴定水准落后有关。鉴定难度高和跟不上要求的鉴定水准会造成鉴定结果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成为了价格波动的模糊空间,推动了市场价格的虚高[23]。当然,稀缺性是主要原因,其他因素的效果只是相对的。

文物艺术品价格高昂的特性使得其成为拍卖行青睐的拍卖标的。因为拍卖行的佣金通常以拍品的最终成交价格按照一定比例计算,拍品价格越高,自然拍卖行的佣金越高,同等状态下,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佣金自然是最高的。文物艺术品成为拍卖的主流标的也就不奇怪了。反过来,拍卖机制的引入也对文物艺术品价格有反作用力。拍卖不仅把相关的市场信息“集聚”在一起[24],更聚拢了市场交易主体,增加了竞争性,自然也就抬升了文物艺术品的价格。由此可见,文物艺术品价格的高昂导致相关拍卖的繁荣,拍卖又会导致价格的攀升,二者之间是一种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关系,

(四)专业知识门槛较高

任何一种交易都会涉及到对交易标的本身的了解。在绝大多数的交易中,交易标的是日常生活用品,社会一般民众都能够判断出标的是否符合合同本身的目的,并不需要掌握有关买卖标的的专业知识。

文物艺术品交易则是例外。文物艺术品的价值并不在于使用价值,而是在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等诸多价值的综合。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等涉及到专门的学科知识,而且较为抽象难以参照,普通交易主体根本不具备相关知识,必须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具备相应的鉴定能力。而培养专门的鉴定人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因为文物艺术品鉴定知识直观性很强,必须具备与具体实物多次接触的机会才行[25]。这就使得培训难以按照固定套路大范围推广。即使是具备了相关能力,有些文物艺术品的鉴定仍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手段才能完成。所以,文物艺术品交易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的门槛很高。

文物艺术品的这一特性导致了赝品的出现,因为普通人不具备分辨的能力,所以文物艺术品交易较之普通交易的风险更高。这就会对交易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提出不同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