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深入了解两国之间的关系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深入了解两国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地缘上讲,马来西亚由马来亚和沙捞越、沙巴两部分组成。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马来半岛上的各国竞相争夺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历史上,新加坡就是中国商船的停泊站。比如,据《诸蕃志》的记载,中国开往三佛齐的商船,要先停靠在“凌牙门”,即后来的新加坡。[84]3世纪,马来人将新加坡命名为“Pulau Ujong”,意思是“末端的岛屿”。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深入了解两国之间的关系

从地缘上讲,马来西亚由马来亚(简称西马)和沙捞越、沙巴(简称东马)两部分组成。[68]据考证,1万多年前,马来半岛上已有人类居住。[69]有关马来群岛地区早期国家的历史,仅能从中国古代史籍中找到一些相关的零星记载。从现有的材料看,马来群岛上的早期国家应该“是在公元前后才产生的”。[70]

在中国史籍中,有关马来西亚的记载,始见于《汉书·地理志》: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厓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目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71]

2世纪初,马来半岛上出现了诸多小国,比如“狼牙修”、“羯荼”和“赤土”等。[72]其中,“狼牙修”曾在515—568年四次遣使中国。[73]5—7世纪,马来半岛的诸多小国与中国往来频繁,多次遣使与中国的宋朝、梁朝修好,并“向宋、梁的皇帝赠送象牙制的佛像、宝塔、火齐珠、吉贝、沉檀及各种香料等”。[74]

5世纪之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马六甲海峡作为中继点,其战略价值随之提升。马来半岛上的各国竞相争夺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最早控制马六甲海峡的是室利佛逝。7—13世纪,室利佛逝控制了马六甲海峡。[75]据学者考证,室利佛逝取自梵文“Sri Vijaya”,意为“光荣胜利”。[76]有时,中国唐代史籍称之为“佛逝”或“佛誓”。[77]唐代禁止私营贸易与航运,来自中国宫廷的贸易船只多数停靠在室利佛逝的港口[78](www.xing528.com)

在唐宋时期,室利佛逝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地缘文化关系。比如,该国在唐朝、宋朝向中国的遣使次数,依据史书记载,分别为10余次与30余次。[79]更重要的是,室利佛逝崇信佛教,与中国的佛教文化交流十分频密。唐朝的许多僧人为了去印度学习和研究佛经,“往往途径室利佛逝,并在那里研习佛学”。其中,唐朝高僧义净“曾在室利佛逝学习梵语研究佛讲达14年之久”。[80]据义净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的记载:

此佛逝廊下,僧众千余,学问为怀,并多行钵,所有寻读,乃与中国不殊。沙门轨仪,悉皆无别。[81]

另据考证,742—904年的162年间,“中国史籍没有关于室利佛逝的记载”。直到904年,室利佛逝与中国再度通好时,中国史籍改称其为三佛齐。[82]直到明朝,室利佛逝依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比如马欢在《瀛涯胜览》中曾提到,室利佛逝“亦有中国文字”。[83]

新加坡一名,源于梵语Singapura,Singe意为狮子,pura意为城堡,合称意为狮城。在中国史籍中,新加坡有很多旧称,其中包括“凌牙门、单马锡、淡马锡、息辣、旧柔佛、新意利坡、新州府;近代还有石劲、星洲的俗称”。历史上,新加坡就是中国商船的停泊站。比如,据《诸蕃志》的记载,中国开往三佛齐的商船,要先停靠在“凌牙门”,即后来的新加坡。[84]3世纪,马来人将新加坡命名为“Pulau Ujong”,意思是“(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根据音译,三国时期中国称其为“蒲罗中”。[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