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揭露:博主造假引发网友集体抗议,为何会发生?

深度揭露:博主造假引发网友集体抗议,为何会发生?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经警方调查发现,该博主所售商品确为假货,并编造不实言论导致网友攻击警方。事件反转,网友们又出于对欺骗行为的愤怒而斥责该博主,在其被刑拘后热议叫好。更多人则会为了与群体保持一致而加入进来,让自己处于群体之中而获得安全感和参与感。

深度揭露:博主造假引发网友集体抗议,为何会发生?

舆论的爆发力时常令人震惊,在面对这股强大力量的时候,首先需要清晰的是,公众为何如此快速地聚集,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去关注突发事件的。

1.朴素正义

多数网民具有最基本的道德观,有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意识,因此在秩序被破坏、弱势群体受到侵害、主管部门懒政等事件中,他们会愤怒发声,要求严格处理。然而这种最简单的“是与非”,也是最容易被利用的。

例如,2019年的春秋两不沾事件,网名为“春秋两不沾” 的博主售卖首饰后因商品真伪问题与买家发生纠纷,拍摄视频谎称被买家性骚扰,且报警后警方不作为。其在镜头前痛哭的视频发布后,网友们出于对性骚扰行为的憎恨而一边倒地谴责买家,并指责当地警方玩忽职守。后经警方调查发现,该博主所售商品确为假货,并编造不实言论导致网友攻击警方。事件反转,网友们又出于对欺骗行为的愤怒而斥责该博主,在其被刑拘后热议叫好。

正义感本身是一种好的品质,但不辨真相而草率激发的正义感,有可能反而会成为危害社会的舆论子弹

2.家国情怀。

网友们普遍怀有朴实的爱国情感,能够主动发声维护国家与集体利益,主要表现在对国际新闻、民族品牌、社会问题的关注上,且这种情感在网络上易于产生共鸣。但也存在个别网民用比较狭隘的视角去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表现出一定的过激行为而造成网络事件。

2015年,某美籍华裔歌手中国人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日当天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儿子照片,有网友对其不赞阅兵、只顾晒娃的行为不满,“不爱国”“不配当中国人”“取消关注”“你令人失望”的骂声此起彼伏,随后该美籍华裔歌手发文道歉。同年,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不少明星慷慨解囊,而知名企业家马某则被网友逼捐。有网友在其评论区中指责,“为什么不给天津捐款”“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宝了”。

心怀热忱,爱国爱民,对于每个国人而言既是美德也责无旁贷,但实现的形式不应是道德绑架。“不转不是中国人”式的指令背后是一种非理性的逻辑。(www.xing528.com)

3.娱乐心理。

对各种事件的调侃戏谑、对时髦事物的追求、对名人明星的八卦猎奇,都是互联网时代公众追求娱乐化的体现。娱乐心理可能表现在某个网红或某句话的突然爆红,如中央电视台“段子手” 朱广权的走红,以及“真香”“凡尔赛”“不讲武德”等语句引发的网络狂欢;也可能体现在公众对公共信息和营销事件中“萌点”的追捧,例如,中央气象台模仿萝卜蹲游戏的话语发布的暴雪预警“新疆下,新疆下,新疆下完,陕西下。陕西下,陕西下,陕西下完,山西下”,还有“故宫猫”等卖萌式宣传手段的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公众对娱乐化的认可,并不意味着对严肃的社会事件失去了关注,而是代表了他们正试图打破千篇一律的生硬的媒体语言,寻找另一种轻松舒适的交流氛围。这就要求政府、媒体、企业的外宣工作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善于发掘细节之中的小亮点。

4.情绪宣泄。

匿名的网络世界,让公众更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宣泄自己的情绪。在现实生活中出于种种顾虑而无法表达的想法,通过网络得到了释放。但互联网的情绪调节功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公众可以通过表达来缓解压力,另一方面则让极端思想获得了传播的机会,仇官、仇富、痴迷等偏激思想,成为影响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以《劳斯莱斯堵塞医院急救通道》为题的报道,就比《三轮车堵塞医院急救通道》更易点燃公众的愤怒。

5.从众心理。

当公众对于自己的判断不确信的时候,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有一些网民在事件中本是路人甲的角色,没有自己的观点,如果此时舆论场中出现了一个有引导性的言论,这些网民就有可能点赞跟帖,使这个观点滚雪球式地强化。更多人则会为了与群体保持一致而加入进来,让自己处于群体之中而获得安全感和参与感。例如在成都中学生坠楼事件中,官方初次通报过于简单,坠楼学生母亲公开表示不认同调查结果,公众一边倒地对她表示支持,指责校方与警方隐瞒事实真相。个别网友表达相反观点,便会遭到大量攻击谩骂。直至警方公布更详细的调查结论,舆论才渐渐回归理性。

除此之外,还有求真求知、彰显个性等心理,牵引着网民踏入舆论。关注事件时的心态,决定了网友的表达方式,讽刺辱骂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极端情绪的表达有时更容易在非理性的舆论场中一呼百应。对于一些不堪入耳的言论,应由平台管理方加以限制,政府也应加强网络文明的引导。盲目跟随、偏听偏信、号召抵制、调侃恶搞等表达,则应通过沟通和信息公开的方式来应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