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宗教单位与地区冲突,教宗言论引发抗议

宗教单位与地区冲突,教宗言论引发抗议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教宗对伊斯兰教的负面言论在伊斯兰世界引起强烈抗议,伊斯兰国家和学者纷纷要求教宗道歉。第二种方向的对抗性言论相较于前者其冲突性互动的面貌更隐蔽一些。

宗教单位与地区冲突,教宗言论引发抗议

二、对抗与冲突

前文已经讨论过宗教功能单位之间交流对话方向型的互动行为,现在转向对抗型互动。道格拉斯·约翰逊和布莱恩·考克斯所总结的基于信仰的外交五个优势特点尽管迎合宗教是和平创建者这样的预期,但是,同样是这五个优势特征也完全可能反过来成为基于信仰的宗教功能单位之间对抗性互动难以化解的性格特质。其一,宗教行为体坚持属灵原则,殉道、圣战这些宗教行为同样有其神圣文本支持,有信仰合理性,但却不是建设和平的行为。其二,参与信仰外交的宗教行为体权威的来源有宗教组织支持和个人魅力两方面,恰恰因为这两者是可以选择的,就为策略家操控合法性来源提供了可能性。比如前南斯拉夫内战期间帕弗洛座下可以以塞尔维亚东正教牧首的个人魅力去支持米洛舍维奇签署政治协议,可也可以因为其教区东正教信徒的激烈反对和对牧首权限的质疑而努力反悔自己之前的政治行为。其三,宗教行为体不放弃信仰前提下的多元主义,就相当于现实中巴勒斯坦问题的犹太教伊斯兰教各方不放弃在拥有巴勒斯坦土地前提下的和谈,只有压力下的政治让步姿态却没有太多实际的政治效果。其四,宗教的确可以直指人心,但人心的对象是有范围差异的,读懂了群体内部的心理需求却可能反而是群体外部心理误解的开端。其五,受到内心深处宗教感召而勇赴宗教冲突前线的可能是和平调停人,却也可能是奔赴暴力前线支援宗教弟兄战斗的宗教志愿者

不少学者认为,暴力冲突的当事人都会期待结束人性悲剧,会倾向合作,这样的考虑也会影响和平人士的施力方向。然而这种设想只是一种单向思考,是简单化的直觉推断,是“检查一方的行为而忽视与之互动的另一方的态度”(93)的有偏差的解释方式。行为体在互动的时候会参照互动对方的战略而产生战略变化,就像“只有一方愿意进行有限的核战争另一方才能照此行事”(94),对一个行为体行为的判断和预测需要也必须依据对方行为体采取的策略。互动行为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冲突中有一方并不停止攻击性行为,片面要求其中一方放弃对抗并不符合互动规则,特别是有的冲突性互动行为可以既削弱对方又使行为体内部更团结,希望所有参与者都采取和解行为就是不现实的。相对于地区暴力冲突过程中形势认知、宗教责任和外界压力综合起来所形成的合成的外部环境,置身其中的宗教功能单位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两个双边行为体,而是多个行为体在同一区域内的多元互动。考察宗教功能单位之间的对抗性互动具体表现为在宗教功能单位内部宗教仪式中针对对方的旨在煽动敌对和复仇情绪的言论对抗、以媒体为媒介的非实体性对抗和直接攻击对方宗教功能单位的行为。

1.宗教功能单位利用内部举行专门宗教仪式节庆、宗教活动的特有时机,提供两种对抗性言论方向:其一,否认对方行为乃至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合道义性。其二,刻意强化对方造成的己方群体内部受难的记忆。

宗教仪礼是宗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仪礼不只将宗教经验外在化,更修正乃至塑造宗教经验。在宗教活动中将对方形容为宗教恐怖主义、邪灵恶魔是攻击对手合理性、合法性和合伦理性最常见的互动方式。“9·11”世贸恐怖袭击发生后,攻击有关宗教的暴力最常见的词汇就是宗教极端主义和宗教恐怖主义。然而不论是宗教极端主义还是宗教恐怖主义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沦为政治博弈中的可利用的政治术语。比如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伊斯兰抵抗运动组织哈马斯(Hamas)被以色列和众多西方国家定性为恐怖组织,但是俄罗斯官方和总统京都明确表示哈马斯不是恐怖组织,不仅邀请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Ismail Haniya)访问莫斯科,还敦促西方国家接纳哈马斯。(95)更直接的宗教功能单位内言论对抗的例证发生在2006年9月12日,回到自己家乡德国的教宗在巴伐利亚雷根斯堡大学进行神学演讲的时候两次使用了“圣战”一词,并引用了拜占庭帝国皇帝曼努尔二世对穆罕默德先知的一段评论“展示给我穆罕默德带来了哪些新的,你将只会看到邪恶和非人性,就像他下令以剑宣教”(96)。教宗对伊斯兰教的负面言论在伊斯兰世界引起强烈抗议,伊斯兰国家和学者纷纷要求教宗道歉。伊朗艾哈迈德哈·塔米(Ahmad Khatami)毛拉在德黑兰清真寺(Teheran)9月15日星期五祈祷讲经时发表威胁性讲话,并指摘基督徒的领导人“无知”;叙利亚大教长哈桑(Ahmad El Hassoun)在大马氏革清真寺(Great Mosque of Damascus)的星期五祈祷中强调教宗“忘了伊斯兰的伟大历史”;土耳其有的政府成员要求取消本笃十六世的来访,巴基斯坦议会要求教宗收回讲话,穆斯林兄弟会要求教宗道歉,印度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两个邦为了安全考虑暂时关闭了当地天主教学校(97)到2009年伊斯兰世界还是非常期待教宗在访问圆顶清真寺期间对三年前的不当言论作出专门道歉,但是教宗没有。(www.xing528.com)

第二种方向的对抗性言论相较于前者其冲突性互动的面貌更隐蔽一些。宗教功能单位在宗教活动言论中过分强化己方的悲剧,把自己形容为对方加害的受难者,这也属于冲突性互动范畴。这一点其实不用作过多解释,光看基督教耶稣受难节(Good Friday)就可以大体明白苦难的受害记忆是多么强大和持久的抵抗精神之源。回忆作为实践的中介是相对自由的,它可以通过诠释逝去的事件释放对未来的行为的指导,而宗教功能单位恰恰是可以依据信仰提供集体苦难回忆的主体。宗教功能单位可以相对自主地选择和判别使用诠释力量的方向。生于克罗地亚的耶鲁大学神学院教授米罗斯拉夫·沃尔夫(Miroslav Volf)被认为是了解马克思主义的非暴力倡导者,是南斯拉夫共产主义政权的反对者,他在2006年的著作《回忆的终结:在暴力的世界里正确地回忆》中,反思自己过去在克罗地亚福音派教会里接受的有关历史回忆的讲道框限了自己的个人回忆,他认为自己过于依赖教会提供的群体文化回忆环境而陷入了对南斯拉夫秘密警察的痛苦回忆,使他自己的灵魂处于危险的边缘。(98)各种对宗教圣地归属的争夺过程中,各方宗教功能单位利用宗教活动强化对方的迫害和自身的苦难回忆以鼓动复仇,从而激起又一轮激烈对抗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2007年以色列动用军事力量维修阿克萨清真寺门外的走廊,并且进行地下挖掘,施工期间禁止45岁以下的穆斯林进入寺内礼拜,伊斯兰宗教人士则强调以色列在什叶派穆斯林第三宗教圣地地处圣殿山的阿克萨动土行为是继2000年沙龙强行进入阿克萨清真寺后继续试图将整个耶路撒冷犹太化。礼拜结束后的阿克萨清真寺门前成了战场,巴勒斯坦青年和小孩向以色列军警投掷石块,动乱一直蔓延到加沙、伯利恒、拉姆安拉和希伯伦等地。(99)

2.以电视、网络等为媒介的冲突性互动是宗教功能单位的媒体战,是利用CNN效应、Youtube效应副作用的一种行为。早前批评者就提出过CNN效应不仅仅是监督西方政府军事入侵带来人道主义危机而促进冲突管理,但是如果其关注因素和纯粹的人道主义问题偏离较远的话情况便很可能不这么乐观。(100)在媒体上提出要尊重不同宗教生活、宗教需求并不损害人道主义精神,但却不一定像带来人道主义危机那样具有对冲突解决的推动力。以新闻界新贵为例,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是可以用英文播报的阿拉伯电视集团,被推崇者称为“阿拉伯世界的CNN”(101),而半岛自己更愿意称CNN是“美国的半岛”。在伊战期间半岛电视台既播出美国政府的官方讲话,也播放萨达姆送来的讲话录像,让交战双方异见直接碰撞。半岛电视台新闻网页专门为涉及宗教因素的敏感和热点冲突地区设立焦点专题,公布相互对抗的各方观点,比如关于加沙问题,(102)许多拉比、伊玛目都接受了半岛电视台的采访表达各自的立场和观点。2002年,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壮大的半岛电视台在北京设立分社,甚至关心起包括中国宗教生态在内的各种中国事务(103)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上的言论没有绝对监管,提供了足够的自由的同时也助长恶性谩骂攻击,比如受Youtube效应启发,基地组织自己也开办了一家名为“云”img9的视频网站宣扬自己的价值观,播放基地组织领袖视频录像,批判西方、批评阿拉伯国家的亲西方举动,该视频网站既提供原创纪录片影片,也支持iPod和手机格式播放,(104)基地组织的这个宣传网站在2007年建设了聊天功能和留言板,更增加了其即时通讯的实效感和促进了访问者之间的互动。

3.宗教功能单位之间现实性直接攻击是烈度最强的对抗性互动,一般以宗教功能单位的信徒群体和影响力辐射人群为直接行为人,而以宗教功能单位的建筑场所和内部人员为被攻击的对象。特别是当两个不同的宗教功能单位重叠的时候,直接对抗性互动表现更为明显。宗教功能单位重合带来的这种麻烦在世界历史上并不罕见。西班牙的罗马天主教科尔多瓦大教堂清真寺(Great Cathedral/Mosque of C'ordoba)784年开始是一座清真寺,自从1492年天主教打赢了宗教战争之后,科尔多瓦大教堂的天主教领袖就一直拒绝穆斯林回到这座曾经的清真寺祷告。近年来随着欧洲伊斯兰教人口的增长,穆斯林已经是欧洲仅次于基督教的第二大宗教。穆斯林增多后其最直接的宗教要求是不再仅屈就于车库和旧工厂举行祷告,他们希望增加敬拜场所清真寺的数量和规模。然而在基督教文化占主流的欧洲各国内兴建清真寺却面临一系列的来自基督徒的对抗行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址旁正在兴建的清真寺就一直是英国国内和西方基督教世界反复争论的话题。(105)伦敦反对建造清真寺的地方委员会是由基督教团领导的,他们担忧“如果建立了一个可以容纳12 000人的清真寺,该地区将成为单一信仰控制地带”,“会危害城市安全”(106)。2007年3月,德国东柏林老工业区潘科(Pankow)原本建有福音新教教堂,按照欧洲的传统,聚集祷告的教堂是城镇的地标建筑和中心。潘科地区穆斯林人口并不算多,主要是土耳其裔工人,但虔诚的艾哈迈迪教派(Ahmadiyya)信徒们仍然开始建造清真寺,支持者和示威者在当地不断爆发暴力冲突,兴建工地上发生过焚烧卡车事件,德国的新纳粹主义者也加入抗议阵营。(107)2008年潘科这座东柏林第一所清真寺终于在抵抗声中建成,却并未伴随反对之声的停歇,甚至有当地居民对前往清真寺礼拜的穆斯林发出死亡威胁。(1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