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黎高师:自由学风下的萨特

巴黎高师:自由学风下的萨特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0年萨特重回巴黎,仍然进入亨利四世中学就读。他打算报考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1924年,萨特如愿以偿,以第七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在巴黎高师,萨特如鱼得水,心情畅快,尤其使他感到满意的是,这里学术气氛浓厚,崇尚自由争鸣的学风。在巴黎高师,萨特很快成了一个小团体的首领,他们不信任何宗教,独往独来,自由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

巴黎高师:自由学风下的萨特

1920年萨特重回巴黎,仍然进入亨利四世中学就读。这时萨特的兴趣仍然在文学,他如醉如痴地阅读文学作品,不过这时他已经喜欢现代派作家的作品。1922年萨特顺利地通过了中学毕业会考。他打算报考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这所师范大学非比寻常,入学要求甚严,于是萨特进入巴黎路易大帝中学文科预备班学习。在这两年的学习中,萨特的人生道路发生了一次重大转折,他的兴趣开始从文学转向哲学。他对哲学的兴趣越来越浓。萨特最早接触到的哲学启蒙著作是法国大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关于意识的直接材料》,萨特读了这部著作之后,激动地说,哲学真了不起,可以教人认识真理。从此,萨特开始大量阅读哲学著作,尤其是柏格森,叔本华尼采等哲学家的思想使他感到神往。这时年轻的萨特便决定以哲学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1924年,萨特如愿以偿,以第七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在巴黎高师,萨特如鱼得水,心情畅快,尤其使他感到满意的是,这里学术气氛浓厚,崇尚自由争鸣的学风。萨特后来回忆说,“对我们之间的大多数人来说,进入高师的第一天,就意味着独来独往的开始,可以说和许多人一样,我在那里度过了几年幸福的时光”。(www.xing528.com)

在巴黎高师,萨特很快成了一个小团体的首领,他们不信任何宗教,独往独来,自由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他们辩论时,思维敏捷,言辞激烈。他们是一群个人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反对任何束缚。于是他们嘲笑巴黎大学的学生道貌岸然,一本正经;蔑视索尔本大学的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朝气。也是在这里,萨特遇见了西蒙娜·德·波伏瓦——萨特后来的终身伴侣。虽然他们没有正式结婚,但他们在一起生活了五十年,起初,他们只是订立“合伙”的契约:一、两年以内二人同居,以后分道扬镳,一段时间后再在一起生活;二、二人开诚相见,互不隐匿。后来,他们又把契约改为三十年后再散伙。萨特认为,波伏瓦具有一种男人的理解力,是自己最理想的对话者;而西蒙娜也认为萨特是自己真正的知音,“我与萨特的关系,在我一生中是一个毫无疑义的成功”。正是思想相通,志气相投,他们才能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五十年。事实上,萨特一生和好几个女性保持着亲密关系,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与西蒙娜的正常相处。他们独特的婚姻形式反映了他们共同的人生观:摆脱旧道德的束缚,追求自由的人生。

1929年,萨特荣获中学哲学教师学衔考试第一名。接着他服了十八个月的兵役,1931年,萨特来到法国西部港口城市勒阿弗尔担任中学哲学教师。从此开始了他的哲学探索生涯。不过萨特从来就没有放弃过他从小就酷爱的文学。司汤达是他崇敬的文学家,斯宾诺莎是他崇敬的哲学家。文学与哲学是萨特心中的两位上帝,庄严而神圣。他野心勃勃,立志要超越前人,他自信地说,我要同时成为司汤达和斯宾诺莎。他要把文学与哲学结合起来。事实上,萨特后来所以成为存在主义文学和哲学的一代宗师,他的影响超过了单独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或文学家,正得益于他用文学的形式宣扬了他的存在主义哲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