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土文化下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成果

本土文化下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成果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视唱练耳课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科的必修课程,对学生基本音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我们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回到家乡采集当地的民歌,然后记录下来,作为视唱练耳课的一项假期作业。

本土文化下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成果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本土文化的自身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许多事实已经证明: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更多是文化同质化、思维模式化,而本土文化正以其多样性缓解着同质化,以其原生性化解着模式化。丢掉了本土文化,我们就丢掉了自己的文化记忆、身份象征,也就丢掉了文化创新的源泉。纵观我国音乐教育发展史,学科的主体意识更多的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否定基础之上的。西方文明凭借生产力的优势开路,使得我们放弃了许多自身的传统,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拿来主义”态度对于本土文化创新的制约正是学科建设挥之不去的阴影和与生俱来的病痛。正如黄翔鹏先生所言:“民族音乐之所以是民族的,实在来源于不同文化历史生活中人们对于相同自然、规律所做的不同选择。”[2]因此,各地办学单位只有凸显本土音乐文化价值,为学生构建相应的“音乐文化内应机制”,方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视唱练耳课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科的必修课程,对学生基本音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视唱练耳教材的编写,大都以西方大小调音乐体系为主,加入中国各地音乐风格的曲目,而具有地方特色的视唱练耳教程还相对少见。鉴于此,课题组充分借鉴当今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最新成果,以音乐人类学所倡导的“音乐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为理论依据开展了本土“教材”的开发与研制。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我们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回到家乡采集当地的民歌,然后记录下来,作为视唱练耳课的一项假期作业。在采集的过程中,学生开始自觉地关注当地的民间音乐,在记录的过程中,他们又慢慢地唱起了家乡的民歌。回到学校,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尽可能地介绍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通过演唱本民族的歌曲感受到了本土音乐的魅力,传承了民族的音乐文化,同时通过相互交流,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www.xing528.com)

人类学学者认为不同的音乐承载的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审美心理的人们对生活、对事物的不同认知,它是人们心灵深处对生活体验的物化结晶。我们在音乐学习中,只有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看待才会全面正确地理解音乐文化的深层内涵,同时“任何真正的理解都来自对文化产品的背景的理解,而对文化本身‘地方性情境’的把握又可以通过诠释某些关键的概念来进行,这种观念反映在人类学中就是‘从本土人的观点出发’”[3]。因此,没有对音乐文化背景的足够了解,就不会对音乐(具体物品)有正确的解读。

鉴于此,在学生们演唱、介绍本民族音乐的时候,课题组成员更多地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各少数民族的音乐进行文化背景上的解释,使学生们认识到各民族的音乐是和本民族的历史、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紧密相连的,是各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之所以会出现不同形态的音乐文化,就是因为不同的环境使然,从而逐步树立学生的音乐文化价值平等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