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研究改革深化期:音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研究改革深化期:音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师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建立在西方大小调基础之上的,这对学生理解多元的音乐文化、听懂不同逻辑结构的音乐必然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等相关理念对视唱练耳教学研究的影响,一些针对现有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提出的应尽可能多地考虑民族音乐文化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比重的观点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研究改革深化期:音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在这一时期,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关于改革和发展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等纲领性文件,就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在此基础之上,视唱练耳教学研究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也有了新的研究空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视唱练耳技能技巧训练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以训练基本技能技巧为基础的视唱练耳课程,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一直是教育研究工作者关注的课题。这一时期的视唱练耳技能训练,特别是听辨训练,在以前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从学理层面、跨学科的角度来进行有效的研究。1993年,陈雅先教授发文《论音乐的听写》,认为“音乐听写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内容”[12],并从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初步论述了“听觉预先想象”形成的过程,为音乐听写训练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同时刊登任志琴的《论音乐听觉的不同水平》、刘荣弟的《音乐听觉悟性评价与视唱练耳教学》以及《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刊登的《音程、音级、和弦一体化构唱训练法——用科学的方法发展音乐听觉》(后称“梁文”)等文均注意到了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论述音乐听觉与音乐记忆的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的技能训练已经逐渐由个人教学经验的梳理向具有一定理论支撑的学科方法转型。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立足一定学理基础而进行的系统的学科化的研究成果依然欠缺,视唱练耳教学研究如何摆脱个人教学经验梳理的范式,仍将是教学研究所应关注的。

2.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研究中师范性得到关注(www.xing528.com)

基于上一时期视唱练耳教学研究主要关注教学中共性问题的探讨,加之新的相关文件的出台,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师范教育逐步崛起,各位专家注意到了师范音乐教育和音乐学院的专业音乐教育应有所不同。于是,由于教学主客体、培养目标不同而呈现的教学内容、手段、评价方式的差异便由此产生,进而关于不同层次的视唱练耳教学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一些专家针对高师视唱练耳的教学策略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如福建师范大学陈雅先教授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探微》一文中开宗明义指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与高等音乐院校的师范系科主要是培养中学和中师音乐师资,所以,它的教学计划、每门课程的具体教学要求、内容、方法都有别于音乐学院所设的课程。”[13]此后,湖南师范大学陈玉香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的张玉榛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孙从音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的宋莉莉教授分别在《高师视唱练耳课改革新探》[14]《高师视唱练耳课教学质量问题刍议》[15]《启示反思期望——对师范院校视唱练耳乐理课教改的思考》[16]《论高师视唱练耳课的教学改革》[17]等文中就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相关问题开展了专题性论述,各位专家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师范性的关注,直接影响到了教学的方方面面。

3.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展

视唱练耳课是构建学生音乐思维的一门课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师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建立在西方大小调基础之上的,这对学生理解多元的音乐文化、听懂不同逻辑结构的音乐必然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等相关理念对视唱练耳教学研究的影响,一些针对现有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提出的应尽可能多地考虑民族音乐文化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比重的观点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如《视唱引进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的意义》[18]藏族〈视唱练耳〉教材建设有关理论之论述》[19]《重视民族文化对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渗透和补充》[20]等文章均提出类似观点。陈雅先教授的《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高师音乐基本音感训练之构想》一文认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尤为突出的问题乃是视唱练耳教学观念并没有在本质上由一元化的‘欧洲音乐中心论’价值观,向多元化的‘各民族音乐文化’价值观转变”[21],随后,该文又从多元文化价值观指导下的视唱练耳学科的诸多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高师音乐基本音感训练的构想,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